給大家科普一下摩鑫娛樂地(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正手攻球的技術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速度快,一般借對方來球的力量進行回擊。正手攻球以撞擊為主,稍加摩擦即可。
1.預備姿勢
全身放松,左腳在前,腳尖稍稍內(nèi)扣,右腳稍后。兩腳分開稍比肩寬,身體偏右斜對球臺站立。
雙膝微屈,上身前傾含胸收腹。身體重量落在雙腳的前腳掌上,但腳后跟不要離地。

2.動作要領
全身放松,右手大臂下垂,向外打開約一拳的距離,固定在體側。小臂與大臂的夾角不小于90度,不大于120度,肩部和手腕相對固定。
直板正手攻球大拇指稍微加點力壓拍,食指略放松。橫板正手攻球大拇指略放松靠近中指。右手手臂隨著腰水平轉動,向身體右后方引拍,拍面稍前傾約80度左右,右肩稍沉。
蹬腿、頂胯、轉腰,手臂順勢由右后向左前方揮拍橫擺,同時小臂稍向上收。大臂隨著小臂收縮略向前上揮動,在來球跳至高點期擊球,隨即制動??焖龠€原成預備姿式,準備下一板擊球。
練成快速還原的意識與習慣,對技術動作的快速轉換與銜接有著非常大的積極作用。
3.注意事項
以腰帶手,手臂不能主動前甩后拉。轉腰動作不要太大約45度即可。引拍高度不要太高,也不能低于桌面,肩膀和大臂不需要主動發(fā)力。

4.小臂收縮方向
小臂上收后,從正面看小臂與大臂是重合的圖象,基本上是疊在一起的。肘關節(jié)、前臂、大臂應保持在一個平面上運動,如果打球時抬大臂、拉肘、翻腕,就會破壞三者的揮動平面,造成動作變形,從而影響擊球的命中率和穩(wěn)定性。
5.發(fā)力方向
轉腰帶手揮拍由右后向左前發(fā)力,同時收小臂向上發(fā)力?;旧鲜峭瑫r同向發(fā)力,有利于力量的傳遞,減少力量損耗。
6.收拍位置
有的文章說收拍位置為眉心。到目前為止,正手攻球的收拍位置有多種說法,完全沒有形成定式。
近臺正手攻球的收拍位置,我認為是拍邊指向右眉。如果拍面垂直則拍邊指向右額旁。如果拍面前傾約60度則拍邊指向印堂。具體位置可根據(jù)個人打法來確定,不必拘泥定式。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