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科普一下華語娛樂聚焦點(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臭氧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癥臨床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臭氧技術在動脈硬化閉塞癥治療中的重要性。方法:通過對照臭氧治療+傳統(tǒng)治療組與傳統(tǒng)治療組在疼痛癥狀緩解時間、治療周期上的差別,體現(xiàn)臭氧技術在動脈硬化閉塞癥治療中的重要性。數(shù)據(jù)采用χ2檢驗,以P
關鍵詞:動脈硬化閉塞癥 臭氧大自血療法 肢體套袋療法
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在肢體的表現(xiàn),是我國常見病之一,據(jù)國內調查報告,60歲以上發(fā)病率高達79.9%[1],男女發(fā)病率之比為6~8:1[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結構的變化和社會老齡化的發(fā)展,該病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本病有一定的截肢致殘率,并常合并心、腦、腎等臟器血管的病變,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動脈疾病。將臭氧技術與傳統(tǒng)的動脈硬化閉塞癥治療方法相結合,進一步更新了動脈硬化閉塞癥治療體系,該方法可有效的減輕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痛苦,縮短治療周期,降低致殘率,是動脈硬化閉塞癥治療方法的一大突破。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4年12月-2006年11月我院共收治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76例,年齡48~85歲,平均年齡56.7歲;男性63例,女性13例,男性:女性約為4.8:1;合并高脂血癥62例,約占81.6%,合并高血壓病32例,約占42.1%,合并糖尿病8例,約占10.5%,合并冠心病69例,約占90.8%;均為雙下肢發(fā)病,但多數(shù)以單側肢體為重,其中伴肢體遠端壞死5例。
1.2 臨床診斷
1.2.1癥狀:依據(jù)Fontaines標準臨床分為4期:1期:患肢輕度涼、麻,活動后易疲勞。2期:間歇性跛行期,這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特征性癥狀,即活動后患肢出現(xiàn)疲乏無力、痙攣、疼痛等癥狀,休息1~5min后癥狀迅速緩解或消失,可以繼續(xù)行走,而在行走相同距離后再次出現(xiàn)上述癥狀。3期:靜息痛期,由于動脈狹窄或閉塞嚴重、側支循環(huán)不足,使患肢在休息時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覺異常。4期:組織潰瘍、壞疽期,肢體慢性缺血、組織營養(yǎng)不良基礎上可以發(fā)生經(jīng)久不愈的缺血性潰瘍或干性壞疽,合并感染時可有濕壞疽。
1.2.2 體征:缺血肢體皮膚蒼白、溫度降低、感覺遲鈍等,甚至有缺血性潰瘍、壞疽。肢體遠端動脈(如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Buergers 試驗(+)。
1.2.3 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檢查:通過超聲顯像和多普勒血流測定可以直接觀察到動脈狹窄或閉塞病變的程度及范圍,是一種較準確的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
1.3 治療方法
1.3.1 一般治療:合理飲食、戒煙、戒酒、體育鍛煉、肢體保暖等。
1.3.2 治療合并癥:控制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等。
1.3.3 藥物治療:降纖、擴血管、活血化淤等。
1.3.4 輔助治療:臭氧大自血療法和肢體套袋療法。
1.3.5 手術治療:肢體壞死加重,危及生命者,采取截肢(趾)治療。
1.4 療效: 44例患者接受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2例患者治療過程中因肢體遠端壞死加重,截肢1例,截趾1例,其余42例患者臨床癥狀均得到緩解;32例患者在接受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的同時輔以臭氧治療,采用大自血療法30例,其中包括1例肢體遠端壞死,另外2例肢體遠端壞死伴皮膚破潰患者采用肢體套袋療法,32例患者臨床癥狀亦均得到緩解,且癥狀緩解時間明顯縮短,肢體遠端壞死亦得到有效控制。本組76例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伴肢體遠端壞死5例,截肢(趾)2例,致殘率為2.6%,2例截肢(趾)患者均未接受臭氧治療,另外3例接受臭氧治療的患者,肢體遠端壞死得到有效控制,保全了肢體,免受截肢(趾)的痛苦。
2 結果
2.1 疼痛緩解時間比較:A、B組在疼痛緩解的時間分布范圍上無明顯差異(3~20天),但A組病例疼痛緩解時間主要集中在10~15天范圍,約占該組病例的59.5%,該組平均緩解時間12.2天;B組病例疼痛緩解時間主要集中在5~10天范圍,約占該組病例的62.5%,該組平均緩解時間8.2天。B組與A組相比較,平均疼痛緩解時間減少4天,B組治療方案在疼痛緩解時間上短于A組治療方案,有明顯差異(P
2.2 治療周期比較: 因患者多以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為主要就診原因,緩解疼痛是患者入院治療的主要目的,疼痛緩解后鞏固治療1周左右,多數(shù)患者即要求出院。B組病例與A組病例相比較,因疼痛緩解時間縮短,治療周期亦相對縮短。B組32例,共住院667天,平均住院20.8天;A組42例,共住院1065天,平均住院25.4天,B組平均住院天數(shù)較A組少4.6天。
3 結論
3.1 動脈硬化閉塞癥臨床癥狀的輕重主要取決于肢體缺血發(fā)展的速度和程度。常以慢性肢體缺血的癥狀出現(xiàn),主要有肢體怕冷、沉重感,病情逐漸發(fā)展出現(xiàn)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為本病最突出的臨床癥狀,也是患者就醫(yī)的主要原因,病情進一步加重時,常于短時間內由狹窄變?yōu)殚]塞或血栓形成,則病情迅速惡化,肢體嚴重營養(yǎng)障礙甚至迅速壞死,危及生命。目前治療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疾病的發(fā)展,改善患肢的側支循環(huán),緩解疼痛和促使?jié)冇稀?/p>
3.2 臭氧治療動脈硬化性閉塞癥機理:
1.臭氧能激活紅細胞,提高三磷酸腺苷(ATP)和2,3-磷酸甘油(2,3-DGP)水平,并能增加血液攜帶氧量和促進血紅蛋白的分裂,降低氧合血紅蛋白結合力,從而提高氧從血液到細胞的擴散;2.臭氧治療能提高血氧飽和度和血氧分壓,使紅細胞柔韌性增大和分散,改變血小板聚合方式及多項血液流變學指標,從而使其通過毛細血管的能力提高,向組織的供氧的能力增強;3.臭氧能激活細胞活性,使組織的代謝和功能恢復,從而達到治療因缺血、缺氧所致肢體疼痛及組織壞死的目地[3]。4.臭氧具有強氧化性,可以殺滅所有的已知病毒和細菌,從而達到治療因嚴重周圍血管病所致肢體感染及壞死的目地。
30例接受大自血療法的患者,治療1~2次疼痛開始緩解,治療5~10次疼痛基本緩解;另外2例肢體遠端壞死伴皮膚破潰患者采用肢體套袋療法,分別治療10次和14次,肢體遠端皮膚壞死、破潰得到有效控制,出院時創(chuàng)面基本愈
總之,臭氧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癥有其理論基礎和臨床依據(jù),臭氧技術與傳統(tǒng)的動脈硬化閉塞癥治療方法相結合可有效的減輕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痛苦,縮短治療周期,是動脈硬化閉塞癥治療方法的一大突破。
參考文獻
[1] 尚德俊,王嘉桔,張柏根.中西醫(yī)結合周圍血管疾病學[M].2004,1:268
[2] 李令根,趙鋼.周圍血管病臨床治療[J].2004,4:103.
[3] 于保法.三氧醫(yī)學及臨床應節(jié)用[J].2004,2:41~42.
[4] 于保法.三氧醫(yī)學及臨床應用[J].2004,2:117.
[5] 于保法.三氧醫(yī)學及臨床應用[J].2004,2:119~121.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