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還是雞肋?怎么看頻繁復出的手機RGB燈
對于PC端來說,RGB燈是信仰加持,裝上“唇上性能”大增。但對于手機端來說,RGB燈給人的印象往往是非主流,殺馬特,也是過往音樂手機常見的“裝備”。
最近發(fā)布的幾款手機重新將RGB燈搬上大熒幕,一眾用戶在紛紛大呼夢回年少的同時,也引發(fā)了我對此的思考。
在手機中加入RGB燈究竟是創(chuàng)新還是雞肋?

兩極風評源于功能取向
現(xiàn)實生活中,RGB燈在PC和手機兩類產品中有著不一樣的功能取向。
在PC端,RGB燈更多為了裝飾外觀、營造氛圍。一臺性能拉滿的臺式機總少不了RGB燈的點綴,更別提聯(lián)動外設和機箱的神光同步效果??梢哉f,一鍵開啟,氛圍拉滿。

到了手機端,RGB燈卻更多是服務于功能,提供多一種通知的交互形式。通過多種燈光顏色、頻率以及兩者的不同組合,產生出多達十多種燈效組合,繼而映射各類場景通知達到交互的效果。
從以往隨著鈴聲閃動的炫彩燈光,到現(xiàn)在隨著通知呼吸的提醒燈效,部分游戲手機更開發(fā)出了游戲視窗,將RGB燈效此類通知交互推向了極致。

但這卻成為了大家對手機端RGB燈并不感冒的首要原因,偏向通知交互的取向無疑是舍近求遠的做法。不僅讓用戶的學習成本加重,要多學一類的通知交互模式才能完全用得上RGB燈,而且鑒于目前智能手機寸金尺土的內部空間,RGB燈只分得小塊特定的部分,也算不上起到裝飾外觀、營造氛圍的效果。
燈效交互其實名過于實
退一萬步講,就算立足于手機端RGB燈的功能取向是沒問題的,用戶也愿意學習多一套交互方式,但因為RGB燈交互的主陣地是在背面。這也引發(fā)了第二個問題,讓用戶割舍正面屏幕的信息交互而選擇將手機乖乖地背面朝上,真的可行嗎?
這聽上去十分異想天開,大部分場景下,正面屏幕不論從觀感、信息準確度、習慣與便捷性上都要優(yōu)于背面的燈光交互。

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對個人隱私比較看重的用戶,背面朝上的使用場景會占比的較多,RGB燈效通知的確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想要獲取準確的信息通知,目前依舊需要翻到正面屏幕查看,RGB燈無疑再一次落寞。
總結:重功能化的手機RGB燈只能是雞肋
在手機外觀卷到頭的今天,在材質、顏色、工藝以外,重拾RGB燈的賽道是一個不錯的方案,但是偏向于功能化的取向以及較低的場景適用性,讓RGB燈更加成為了可有可無的雞肋。
作為新星產品的Nothingphoen(1)對RGB燈更加“病態(tài)”,盡管其Glyph依舊被噴低效,但卻能在其中渲染出一絲潮流氣息。
到頭來,RGB燈還是應該立足于外觀。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