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抗拒讀英語繪本,口語發(fā)音不標準?英語啟蒙這樣做更有效!
作者:茶葉蛋說
今天看到一個媽媽的提問:
“網(wǎng)絡(luò)上很多走原版路線的牛媽牛娃,嘗試下后覺得比較難實施。尤其是對于普通家庭來說,父母英語水平不好,時間精力有限,教育資金也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更好地英語啟蒙呢?”
同樣是來自普通家庭的寶媽, 同樣是自己英文水平不好,時間精力和教育資金有限,我也一直在摸索如何更好地在家給孩子做英語啟蒙,培養(yǎng)孩子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陪孩子堅持閱讀了一段時間原版英語之后,我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
學英語只是聽到底有沒有用,一定要會說和寫才行?
我的口語發(fā)音不標準,會不會帶偏了孩子的口語發(fā)音?
孩子抗拒閱讀全英語繪本,聲稱“完全聽不懂”,要不要繼續(xù)?
陪孩子讀英語繪本,需不需要逐字逐句地翻譯,幫助孩子加快理解?
如何挑選出適合孩子年齡段的英語繪本,怎樣的英語繪本更容易被孩子喜歡?
最近讀了汪培珽撰寫的《培養(yǎng)孩子的英文耳朵》,我突然豁然開朗,埋在心中許久的疑問也都有了答案。
聽說讀寫,“聽”永遠排在最前面
“聽”是語言學習上很重要的基礎(chǔ)期。就像“聽說讀寫”,“聽”永遠排在最前面。只要讓孩子暴露于足夠的英文環(huán)境之中,讓他們“聽”個夠,聽多了再開口,說得流利、地道也就自然而然了。
讓孩子接觸英文故事書,就是讓孩子對英文產(chǎn)生興趣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只要每天念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久了,小孩自然就聽得懂英文。而且,念不念故事書掌控在自己手里,不必配合補習的時間和老師的教法,所以,它是最容易持之以恒的做法?!?/p>

好的英文故事書,絕不是死板的課本或語法書所能比擬的,它能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地道的英語表達,還有人生觀、價值觀、幽默感等等。幫孩子念英文故事、讓孩子聽英文故事,也許短時間內(nèi)不會看到任何具體成果,但是長遠來看,是非常劃算的投資。
而教孩子說、讀、寫,一定是在聽得足夠多的基礎(chǔ)上再去進行的。要知道,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時,花太多時間在訓練孩子說、讀、寫上,相對的,聽的機會就被排擠掉了。
循序漸進才是學英語的正確方向,讀故事給孩子聽是幫助他們保持學習興趣的最自然方法。
口語發(fā)音不標準,這樣做就對了!
雖然過了英語六級,但說實在的,我對開口說英語這件事一直沒啥自信,總覺得自己說的是國產(chǎn)英語,發(fā)音不標準、不地道。再加上常年不接觸英語,大學時積累的詞匯量已經(jīng)快見底了!
但為了給可愛多做英語啟蒙,我決定拼一把!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都陪他唱英文兒歌,讀英語繪本,玩單詞游戲,真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可是孩子他爸卻對我說,“別用你那憋足的英語教兒子,小心把兒子的發(fā)音帶坑里去!”
被孩子他爸批評后,我那蓬勃高漲的勇氣瞬間消失了,也開始懷疑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的有問題?!叭f一真把兒子的英語發(fā)音教壞了,以后再想糾正回來,那可就難了!”

但在《培養(yǎng)孩子的英文耳朵上》這本書里,我找到了認同感:
“不行,發(fā)音太糟,會教錯孩子。”對于從小到大已經(jīng)被英文刺傷了無數(shù)次的父母,這種答案真是太殘忍了。
父母常常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有信心。最簡單的英語故事書,一頁兩句話的內(nèi)容,很多父母都可以上手,只是自信不夠。
如果擔心自己發(fā)音不夠精準,可以事先查電子字典,確認生字的發(fā)音,在旁邊寫上音標。如果對自己念英文的信心不夠,那就事先大聲多念幾次。(注意:千萬別在孩子面前練習英文發(fā)音——咿咿呀呀、吞吞吐吐地一個字嘗試好幾種不同的念法,會讓孩子產(chǎn)生混亂感。)
等孩子熟悉故事內(nèi)容了,再多次播放故事原聲給孩子聽,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學會正確的發(fā)音了。
省媽做法分享
幫孩子念英文故事書,如果純粹以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能力為出發(fā)點,我們念得再標準,也敵不過母語為英文的人所錄制的原版有聲書。所以,現(xiàn)在我買英文繪本,都會優(yōu)先選擇支持點讀筆點讀的繪本。用點讀筆一點就能直接聽發(fā)音,不僅省去了我查單詞的時間,孩子后續(xù)想多聽幾遍故事也很便利。
怎樣為孩子念英文繪本?可以翻譯成中文講嗎?
由于可愛多日常習慣了聽中文故事,給他念全英文故事的時候,他會產(chǎn)生明顯的抗拒心理,“媽媽,我不要聽這個故事,我一點也聽不懂?!?/p>
為了讓他能在我身邊坐得住,有時候我會先用中文講一遍故事內(nèi)容,再用全英文念一遍故事內(nèi)容;又或者一段英文,一段中文的念;又或者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的念;又或者全中文模式,偶爾穿插幾個英文單詞。只要能穩(wěn)住孩子,每一種模式我都樂意嘗試。
但是,我心中也會犯嘀咕,到底哪種模式最適合,最有效果?
汪培珽說,把英文故事書翻譯成中文給孩子聽,再偶爾穿插英文在句子里,這種方法是沒有用的。孩子聽到的英文多半是和物品相關(guān)的名詞,聽不到完整的句子,對于提升整體英文理解能力是沒有多大幫助的。

最好的方法是:一句中文、一句中文,等孩子對一本故事書熟悉了,它就變成了一本真正的英文故事,不需要再做中文翻譯了。
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英文口譯人員,有人說了一句英文,你必須馬上把它翻譯成中文說出來。
1)英文部分照書念,維持原汁原味。
2)中文翻譯部分,就是當你念完英文之后,腦子里出現(xiàn)什么意思,就將那個意思說出來。
3)除非孩子主動問問題,不然一句英文、一句中文,接著就換下一句。盡量不要在中文翻譯之后,又自己加上一堆中文解釋。
一個大原則是:不要拘泥于英文單詞的逐字翻譯,先了解整句的意思,再用中文說出來就好。多翻譯一個字或者少翻譯一個字不要緊,只要全句的意思沒錯就行。
一英一中念完三次,以后只念英文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這個中文的翻譯工作,只要做三次即可。所謂的“三次”并非是固定的,它可以是4次,也可以是14次。因為每個孩子個性不同,每個家庭讀故事的頻率不同,所以沒必要死守著這個數(shù)字,以孩子的意愿為主。
主動要求中文翻譯的孩子,可能是年紀小,不喜歡自己已經(jīng)習慣的東西被改變。因為這種改變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所以,我們可以偷偷觀察孩子,當孩子聽得津津有味時,不動聲色地將翻譯抽掉,只念英語,看看孩子是不是也能繼續(xù)津津有味地聽下去。
先讓孩子愛上故事,再聽有聲書
直接讓孩子聽有聲書,可能就是孩子排斥英文故事的原因。讓孩子直接聽有聲書,比聽父母講故事困難得多。因為插圖也是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輔助之一,但有聲書只會機械地不停往前念,又不像父母一樣可以視孩子的狀況,適時放慢腳步,等孩子跟上內(nèi)容了再繼續(xù)。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先由父母帶著孩子念幾遍,等孩子熟練了,再給孩子播放有聲書。

現(xiàn)在,我每天晚上都會用小雞球球點讀筆把要講的英文繪本聽上兩三遍,再大聲讀上兩三遍,等熟練了再念給可愛多聽。碰到孩子沒聽清楚的,就再重復念一下;孩子對個別發(fā)音有困惑的,就放慢速度念一遍,幫助他降低讀原版英文書的困難。等他熟悉了整個故事內(nèi)容,再由他自己用點讀筆反復,享受聽故事的樂趣。
怎樣為孩子選合適的英文故事書?
選書時,不要低估孩子對書本的接受度。
孩子是慢慢長大的,孩子的英文故事書也需要慢慢長大——從文字少的,變成文字多的;從文意簡單的,變成文意復雜的。
前陣子,可愛多每天放學回家,我都會陪他讀一本培生系列的入門級繪本,作為英語課外閱讀的拓展。但是可愛多讀著讀著,卻產(chǎn)生了抗拒心理,“媽媽,我不喜歡讀這些英語書了,好沒意思??!”
是不是低階英語繪本的故事內(nèi)容太簡單了?可是高階的英語繪本買回來,孩子能看得懂嗎?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我買了培生兒童英語分級閱讀的最高階Level5和Level6。
這兩套書的內(nèi)容很豐富,可分為生活故事、動物故事、幻想故事、童話故事、奇趣故事等等,既有奇幻瑰麗的想象場景,也有富有童趣的校園生活,既有發(fā)人警醒的寓言故事,也有逗比搞笑的動物世界,每一個故事情節(jié)都頗為精彩。
我最初為可愛多挑選的是Level6的《The Tiger and the Jackal》(老虎和胡狼),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寓言故事。

老虎被一只籠子困了,它用盡渾身力氣大吼大叫,希望有人來解救他。這時,一個老爺爺路過,老虎請老爺爺打開門將它放出來,可老爺爺怕老虎會吃人,拒絕了老虎的請求。
老虎為了重獲自由,便哄騙老爺爺:“If you let me out I will be your friend for ever.”(如果你放我出去,我會成為你永遠的朋友。)
老爺爺相信了老虎的說辭,為它打開了門??衫匣⒁怀鰜砭拖氤缘衾蠣敔??!癥ou should never trust a tiger.”(你永遠都不應該相信一只老虎。)
老爺爺說,那我們應該去問問其他動物,評判下這件事公平不公平。他們分別找到了驢、牛、大象,得到的答案出乎意料的一致:“Why should I help you ? People make me work hard all day. That is not fair. The tiger can eat you.”(我為什么要幫助你,人類每天只知道讓我干活,一點也不公平,老虎可以吃掉你。)

這時,胡狼過來了,它故意裝作聽不明白老虎和老爺爺?shù)恼f辭,最終引誘老虎回到了牢籠,成功救下了老爺爺:“Dont forget. Never trust a tiger.”(別忘了,永遠不要相信老虎!)

我用一英一中的句式給可愛多講完了這個故事,小家伙聽得津津有味,還學會了里面的一個地道表達,剛開始有一點點生氣的時候用“getting cross”,非常生氣的時候用“very cross”。
Level5的故事系列他也超級喜歡,尤其是那本《The Shark with NO Teeth》(《沒了牙的大鯊魚》),故事的前后場景反差和圖文反差共同成就了戲劇感和幽默感。

鯊魚克朗徹是一條所向披靡的大鯊魚,擁有很多很多鋒利的大牙齒,尤其愛吃帶殼的海洋動物,因為可以嚼出嘎嘣嘎嘣的聲音。海洋里的其他動物都很害怕他。
有一天,克朗徹看到大海龜游了過來,就想吃了它。聰明的海龜提前將自己藏在堅硬的龜殼里??死蕪匕炎彀蛷埖么蟠蟮?,一口咬了下去,但是龜殼太硬了,克朗徹的牙齒一下子全磕掉了。
沒了牙齒的克朗徹不再是海洋霸王,最愛吃的食物不能吃了,只能吃水母和海綿動物了,同伴們也紛紛嘲笑他,“Look at that shak with no teeth.”(瞧瞧這條缺了牙的大鯊魚。)
克朗徹為了向同伴們展示自己威風不減當年,就去找原先害怕他的動物們螃蟹、龍蝦、箭魚。

“Look out little crab, look out for me. Im Cruncher the shark, and Ill eat you for tea.”(小螃蟹,小螃蟹,你得給我小心點。我是鯊魚克朗徹,我要拿你當茶點。)對lobster(龍蝦)和swordfish(箭魚)說的也是同樣一番話。
未曾想,這些小動物們知道克朗徹沒了牙齒,一個個都囂張得不得了,“You dont scare me, you havent got any teeth.”(你可恐嚇不了我,你沒牙了哦!)小螃蟹和小龍蝦舉起鉗子襲擊克朗徹的鼻子,箭魚用他又長又尖的鼻子刺克朗徹的肚子。
虎落平陽被犬欺,克朗徹好傷心。見此情形,他的同伴們不再嘲笑他了,還用貝殼做了一副新的牙齒送給他。
戴上“假牙”的克朗徹在海里又遇到了螃蟹、龍蝦和箭魚。這回,它們依然嘴上說著“Were not scared of you.”(我們不怕你!)表情和身體卻很實誠,一個個都呈現(xiàn)出了落荒而逃的樣子。
聽了4、5遍之后,可愛多依然對這個故事表現(xiàn)出癡迷和執(zhí)著,“媽媽,我晚上還要聽這個鯊魚的故事,真的太好玩,太有意思了!”上學路上還能跟我繼續(xù)討論鯊魚克朗徹,模仿他的聲調(diào)說話,“Look out little crab, look out for me. Im Cruncher the shark, and Ill eat you for tea.”
你看,真正引發(fā)孩子聽英文故事書的動機和興趣——是故事,不是英文。孩子想要聽那個故事,而那個故事的傳達工具是英文,為了想聽懂,看懂,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去吸收和學習那個認識它的媒介——英文。
而我們作為父母能做的就是持續(xù)地幫孩子念故事書。就像孩子學走路一樣,剛開始用爬的,后來用走的,最后一定會飛快地跑起來。只要通過前面緩慢的爬行階段,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對英文書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對新書的渴求也愈來愈大。
不考試、不懷疑、不問聽懂了沒
“You dont sacre me.”每次可愛多聽我讀繪本,爸爸總喜歡搞突然襲擊:“可愛多,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說給爸爸聽一下。scare這個單詞是什么意思,你懂不懂?媽媽念的故事書,你都聽明白了沒有?”
這搞得我很尷尬,因為爸爸的提問,會打斷我講故事的節(jié)奏。
我挺贊同汪培珽的觀點。孩子是很誠實的動物,如果聽不懂,沒意思,他們不會乖乖地坐在你身邊超過5分鐘。他能坐在你身邊聽故事,代表的就算聽懂了。父母應該把“聽懂了多少”這種功利思維拋諸腦后?;蛟S孩子剛開始是似懂非懂,但每多聽一次,就能理解地更深一層。
不要對孩子考試以測試程度。
不要懷疑孩子到底學了什么。
不問孩子“聽懂了沒”這樣的問題。
對于孩子而言,“聽得懂”和“翻譯得出來”是兩回事。第一次聽完整個故事,孩子可能只了解50%,其余必須靠繪畫想象、前后文猜想……但隨著多聽幾次,理解的程度也會漸漸增加,甚至會因為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故事中出現(xiàn),孩子自然而然地就領(lǐng)悟了其中的意思。

只管持之以恒地為孩子念英文故事書,什么都不要想,總有一天孩子會給你驚喜的。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