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英文原版書應不應該查單詞,還是應該通過理解上下文猜測?
題主作為高中生,要應考的話,老老實實去背單詞、練精讀,而不要讀英文原著,因為你讀不懂。
中國人普遍自以為的英語閱讀,僅是“腦內解密成中文了假懂”,不管能不能“搞懂中文意思”,對英語本身啥也沒懂。精讀就是文本解密技巧。精讀練得好的,能獲得中文意思,自以為讀懂了。練得差的,解不出結果,要么“單詞都會,句子看不懂”,要么什么也看不出來,一堆亂碼。
正因為只是解密式假懂,英語本身一直是亂碼,再怎么多讀苦讀也讀得慢,且不可能學會英語,最好的效果是半猜半懂,因此解密式假讀只能用來應考。
什么上下文猜測、積累詞匯、提高閱讀能力,都是沒用的。
1、英美人那種會英語,才是真能讀懂英語書
很多人說,中國人多讀中文書籍而提高了中文水平,因此多讀英語書籍也能提高英語水平、能提高閱讀能力。因此很多人長期捧著書本啃,企圖因此學會英語。
但這些人搞錯了一個大前提:中國人能讀懂中文書籍,是6歲到達了兒童級中文母語水平,以母語水平學了漢字再去廣泛閱讀的,因此多讀能進一步提升為小學生母語水平、中學生母語水平、大學生母語水平。不上學也是文盲母語水平,聽書是能聽懂的。
移民孩子的中文差,學一批漢字了還是讀不懂中文書籍,因為聽就聽不懂。
英美人能讀懂英語書籍,因為他們會英語。0-4歲聽懂了,6歲達到兒童母語水平。在會英語的基礎上,聽父母讀睡前故事,可以聽懂。學點文字,就能順利閱讀。
中國人要讀懂英語書籍文本,必須會英語這門語言。只有會了英語,英語的聲音或文本上的內容,才能被理解。
但中國人恰恰普遍“不會英語”,因為長期以來只學了假英語。
2、中國人學解密式假英語,只能獲得假水平
中國人普遍自以為能讀懂一些英語書籍文本,卻不知道僅是“腦內解密成中文了假懂”。過程是:把一個個單詞在腦內轉化為中文詞匯、拼湊成中文句子,就自以為懂了。但所懂的只是解密出來的中文譯文。對英語本身,基本上啥也不懂。
如果你對阿拉伯語一點也不懂,你把一段阿拉伯文放在百度翻譯軟件里,點擊“翻譯”之后看到了中文譯文,你是否就認為自己會阿拉伯語了?中國人學英語的思路,跟百度機翻一模一樣,只不過是拿自己的腦子搞機翻。
除個別人從小會了一點之外,中國人普遍只學了這種解密式假英語。對文本假讀,對聲音假聽,假口語和假寫作是反向轉碼操作,全程都是用中文包辦的假工夫,復雜的解密過來,或者復雜的轉碼過去。大家都以為“搞懂了中文意思”就是會了英語。
————————
為什么大家都那么重視背單詞?為什么老嫌詞匯量不夠?
英語單詞包含聲音、文字、含義、形變、擴展、應用方法這么多屬性,真會英語的人對這些全都會。中國人只提取原形狀態(tài)的字母文字,把其它全扔了。字母文字是抽象字符,單看文字是看不出含義的,大家就把中文詞匯捆綁上去冒充含義,變成假單詞。
中國人所背的,就是這種殘缺大多數(shù)屬性且捆綁了中文詞匯的假單詞,是連接亂碼與中文的唯一橋梁,在解密過程中起到密匙的重要作用,必須多多的背。
太多人以為背了假單詞就是有了詞匯量,并沒有,這只是假單詞的臨時記憶量。只要不持續(xù)復習,這個臨時記憶量就下降。而英語詞匯量,一直為零。
有人說讀不順是因為對單詞“不會運用”、“要根據(jù)上下文理解含義”,你背的根本不是英語單詞,哪有運用理解什么事?假單詞唯一的用途是當密匙,你還非要運用理解,必然徒勞。
————————
大家背的就是這么個假貨,專為應考。雖然背得苦,但效率高。你想在閱讀中積累,根本積不起來的,浪費時間。
3、精讀僅是文本解密技巧,卷面考試不難對付
大家都喜歡搞的“精讀”,不是什么認真讀、深入讀,真實含義是“文本解密技巧”。精讀技巧也沒有多神,主要是兩點:
①、如何把單詞替換成中文詞匯。
②、如何把零散的中文詞匯拼湊成象樣的中文句子。
如果是復雜句、長難句,則可能增加第三個要點:
③、如果中文句子老拼不好,就返回去劃分英語句子的成份,切成幾大塊之后,再重新拼湊中文句子。
有些人可能讀一遍完不成解密工作,得返回去讀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遍,才能大致拼湊出一個看得過去的中文句子。這也是為什么大家普遍讀得很慢的原因。不過讀不比聽,你可以來回多次慢慢掃。有些人長期練精讀后,可以稍微熟練一些。
因此對付卷面考試并不難,在練精讀之外,再多多的背單詞、少少背點語法規(guī)則,就差不多了。其中假單詞是密匙,精讀是解密技巧,兩招形成一套假閱讀組合拳,再加上一點刷題技巧,各種卷面考試都能過,有時候還能拿高分。如果不久丟生了,同樣的過程再背再練一遍就是了。
很多人分享應考技巧,多數(shù)講得細碎又復雜,能讓人暈死累死。你把思路理清后,自己就知道怎么背怎么練了。別人的小技巧可以偶爾借鑒一下,但不要迷信。
——————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英語文章讀完后一點都不記得。把精讀的過程細細剖析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從頭到尾英語方面的單詞含義/整句含義、語音、語法結構、習慣表達、思維方式等全都不重要,只有單詞的字母串作為原材料而存在,簡單語法偶爾出場。精讀三步,你的全部心思都在想“中文意思”。只要轉化成了中文,連單詞字母串和簡單語法也立刻拋棄了,沒有進入大腦的機會,因此不可能對英語留下印象。即使你想關心英語也關心不來的,只會頭痛。大家的應對辦法是填鴨死背,新概念英語第二冊的文章背了100遍終于臨時記住了,但沒多久又忘了,能想起來的依然只有“中文意思”。
因此解密式假讀只能應考,不可能提高英語水平,那些自吹多讀之后閱讀能力多強、英語水平多好的,你現(xiàn)在能做判斷了嗎?
————————
題主對照自己,你自以為的閱讀是不是這么個精讀的流程?這套假閱讀組合拳你練好了百分之幾?有些人說語法多么多么重要,其實在精讀中并不重要,僅面對長難句時臨時抱下佛腳。
4、搞解密只能歪曲理解,且沒有提高的可能
太多人以為只要背得夠多,讀得夠多,就能越讀越順利、英語水平不斷提高。但也有很多人說,我也背了練了,但還是考得差,尤其是對長難句頭痛,有什么辦法能理解得更準確一點?這是沒辦法的,其實大家都頭痛。
雖然有人說多查字典、多背語法規(guī)則、劃分句子成份、抓意群、理解上下文、多讀泛讀、多啃英文原著之后,能讀得順利一些,多刷題后,能提點分,但實際上不可能改善多少,跟中文母語那樣精準理解差老遠。因為精讀只是搞機翻,其中兩個最嚴重的問題是:
A、含義,絕大多數(shù)英語詞匯是全局通用的根詞匯,但絕大多數(shù)中文詞匯是局部碎詞。假單詞所捆綁的中文詞匯只是假含義,單詞含義這里就錯了一重。英語句子的整句含義不是由單詞含義簡單拼疊而成,整句含義又錯了一重。那解密出來的中文句子,必然跟英語句子的真實含義多數(shù)時候差老遠,經(jīng)常錯得非常離譜。
B、語法,英語語法先重點后細節(jié),邏輯清晰。中文語法是先細節(jié)后重點,邏輯隨意。只要遇到復雜長句子,就要劃分句子成份,且把幾大塊成份或從句按中文的習慣重新排序,往往把邏輯清晰的句子結構拆得支離破碎、顛三倒四,要么拼湊不出合理的中文句子,要么勉強拼出來也不知道對錯。有人說“讀英語長難句總感覺邏輯混亂”,那不是英語的邏輯混亂,而是你用中文思維去看英語,被你攪得一片混亂。
————————
淺顯的兒童小故事也許能解密后半猜半懂,但只要是長難句、語法復雜句、有生詞、有多個根詞匯,解密出來的中文句子就錯得離譜,且自己無法判斷到底錯了多遠。那些自以為“能讀懂一些英文小說、專業(yè)文章、英文版的教材”的,實際上對大多數(shù)句子是歪曲理解。太多自以為“能看懂文本,只是聽不懂”的,實際上既沒看懂又沒聽懂。
有人說“別查中英字典,改查英英字典”,或者說“要大量泛讀英文原著、外刊”。在“不會英語”的大前提下,什么都讀不懂,英英字典你查了干什么?泛讀的真實含義是“不搞解密而隨便掃”,你非常專心的搞精讀才得到“中文意思”而半猜半懂,現(xiàn)在你連解密也不搞了,那看到的英語就是一堆亂碼。亂碼你多看有什么用?
有人說“別想中文,懂意思就行”,你根本不會英語,你從哪里懂意思?再怎么抵賴,所懂的依然是中文意思。思路混亂不等于思路正確,在啃文本或卷面考試時倒不明顯,但練聽力就要命了。有些人也以為“能聽懂就行”,結果怎么多聽蠻聽苦聽對照文本也聽不懂。直到理清思路把一套假聽力組合拳的每步練好,才能聽出點名堂。
有些人喜歡說“要挑選適合自己水平的來讀”。你有水平才有挑的可能,學假英語的人僅是英語零水平,怎么挑都毫無意義。
————————
不僅閱讀如此,以解密為根基的假英語,在聽說寫譯各方面全都差,都依賴于假單詞這個密匙,但假單詞是碎片狀態(tài)的亂碼,人腦對碎片或亂碼沒有儲存能力,怎么努力背都只能記個臨時,不久必然大面積遺忘。因此猛背猛練一把,假水平就臨時高不上去。松懈了,假水平必然下降,或者歸零。學假英語的人除了應考,從來不具備“英語水平”或“英語能力”,更沒有“提高”的可能。
要想讀懂,必須先學會英語這門語言。
5、中國人可以真學會英語
真正的會英語,是英美人那樣的狀態(tài),直接聽懂、用英語想問題、想好后用正確的句子說出來。其中核心判斷標準是“聽懂”:對英語聲音直接聽懂、一遍懂、立刻懂、精準理解、聽懂了就一直能聽懂。跟中國人聽懂中文的感覺一模一樣。這個要求非常低,英美3歲小孩個個能達標。
在聽懂的基礎上,又分為日常水平、半吊子水平、母語水平等層次。能聽懂了,遲早都能說得好。如果聽不懂,或者只能腦內解密成中文了假懂,那是不會英語、零水平、沒入門。英語文字很簡單,稍微熟悉之后,能聽懂必然能讀懂,能說必然能寫。
中國人和老外都以為小孩子是兩三歲牙牙學語而學會說話的,因此以為中國人學英語也要多練口語多對話。但牙牙學語只是冰山一角,小孩子都是0-2歲階段逐漸聽懂了一些,2歲已經(jīng)能說了,4歲說流利了,6歲達到兒童級母語水平,語言就學完了。上學所學的不是語言,而是文字掃盲、文學、知識。如果是聾子,到了6歲也不會說話?,F(xiàn)代的聾人能接受特殊教育,那得千難萬難才學會語言,且水平有限。
聽懂,才是學英語的關鍵步驟。而不是啃文本,也不是多對話,更不是背假單詞/練解密/練轉碼/練應考技巧。
————————
在全民學假英語、解密式假讀的大環(huán)境下,總有些例外。
我自己,在假英語忘光后開始學真英語。先專門學點語音和語法基本功,解決了母語防火墻,然后坐在家里隨意看看英美劇,不在腦內解密成中文了假懂,而是體會英語本身的含義,不跟讀/不聽寫/不精聽/不背單詞/不背臺詞/不對照文本/不每句循環(huán)10遍,單純聽,短短幾年就到了母語水平。對絕大多數(shù)英美劇能完全聽懂,精準理解。快速含糊長難句/專業(yè)句/不特別怪的帶口音句都是輕松一遍聽懂。新聞、聽力考題這么簡單的,更是一聽就懂。每看完一集能大段復述臺詞對話,對生詞聽幾遍就長久記住了,從來不需要背,極少查字典。
真正聽懂之后,讀說寫譯的能力全自動跟上來了。英文網(wǎng)頁/英語論壇帖子/外刊文章/英文原著等,讀得很流暢。能用英語想問題,說的口語是正確而地道的英語句子,長句照樣說。不需要跟人練對話,就能直接對話。發(fā)音是標準純正的美式英語,跟native speaker一模一樣。
我看到服裝檔口有很多農(nóng)村來的中學生小妹接待老外顧客,沒多久就能用英語談成大筆訂單。有些人大學畢業(yè)后假英語忘光了,機緣巧合而進入服裝外企,幾個月學會了辦公室日常英語。然后學點簡單的語法,再多看英美劇,一兩年學會了更多。民國時代,不少人學一兩年也是能順利留學了。這些都是真水平,既不用苦背苦練,又不用解密成中文了假懂。只不過由于他們缺英語基本功,母語防火墻的麻煩一直存在,快速含糊句依然難聽清,對長難句依然語法反應不過來、含義難理解,最多到半吊子水平后再難提高。
太多人不知道“中國人能直接聽懂英語”,老問“不借助中文,怎么懂英語意思?”,你不想想當初你怎么懂中文的?英美小孩怎么懂英語的?幾個月的嬰兒就能逐漸聽懂一些,你反而辦不到?有些人稍微試一下聽不懂就放棄了,有些人試都沒試過,長期捧著書本啃。而苦練聽力的那些人,是聽新聞/演講/新概念這些非語境素材,聽不懂就永遠聽不懂,只能腦內解密成中文了假懂,練的假聽力。有些人倒也拿英美劇練聽力,留學生甚至出國生活多年,但只會解密式假懂這一招,語境沒起作用。結果真能聽懂的中國人,少之又少。
解密式假懂,要“想一想”才知道“中文意思”,要聽五遍八遍才完成解密,只是猜而霧里看花半懂不懂,一旦單詞遺忘就又聽不懂了。有些人還要拿文本來檢查是不是聽懂了。但即使看文本,依然只能解密式半猜半懂。
—————————
我對英語跟對中文一樣能精準理解,水平不下降,因為真會英語這門語言。跟英美人的會是一樣的。
我能說英語,不是“練口語”練會的,而是聽懂的過程中,在腦內自動積累了大量真實的儲存量,就會說了。啞巴不是嘴巴有殘疾,而是聽不見。能聽懂的,通常都不是啞巴。
我能順利讀懂英語文本,不是由于“多背多讀”,而是先聽懂了,再稍微熟悉文字,就能讀了。
這樣真懂英語的前提下,再閱讀文本,才是把英語本身讀懂了。跟讀中文一樣的感覺,也是一遍懂、精準理解,讀完能自動記住一些。讀的時候腦內自動有英語聲音,閱讀速度就是講話速度。
語言信息是彼此關聯(lián)的邏輯信息,人腦有著強大的記憶能力。只要真正理解了,就是整句、整段、整篇這樣自動記住的,單詞也包括在內。小孩子都是0-4歲階段陸續(xù)聽懂了,誰要背單詞啃文本的?聽力越好,對英語越理解,自動記憶能力越強。聽不懂,就沒有英語記憶能力。你填鴨死背,是當亂碼來背的,不久必然遺忘。
我這種長久不忘的、能在聽說讀寫譯各個環(huán)節(jié)拿來應用的、能聽清能發(fā)準能拼寫正確的,才是真正的英語詞匯量,跟假單詞的臨時記憶量完全不是一回事?!缎赂拍钣⒄Z》很多人花幾年時間精讀精聽背課文,我上次試下第二冊的十多篇文章,聽一遍之后能從頭到尾復述出來,跟聽中文小故事后復述一樣。
只不過英語是抽象文字,看得眼花,而聲音則輕松聽懂,我更愿意多聽而不太喜歡閱讀?,F(xiàn)在有聲讀物、英美劇多得聽不完,而且看英美劇多輕松多愉快,何必非要埋頭苦讀?英語是“表音系”語言,真會英語的人,都是更喜歡也更擅長聽聲音。中國人普遍聽不懂,才成天捧著書本啃。
僅知乎網(wǎng)站這里,太多人天天吹噓自己的英語水平如何,吹的方式是曬考分、曬證書、曬精聽精讀、曬出國經(jīng)歷、曬工作崗位,或者假聽假說的方式跟老外對了幾句話等等。這些人的共同點是:都依賴于假單詞當密匙而練假功夫,必須長期堅持苦背苦練,松懈幾天就水平下降。且只能在簡單范圍勉強撐一撐,而無法跟老外真正交流。他們盡量避免聲音信息,更愿用文本來讀或寫。看英美劇要么得有字幕,要么只能半猜半懂。這些假水平跟我這種真正的會英語,你能看出區(qū)別嗎?
6、結語
全世界的人學語言都是一樣的思路,不分學母語還是學外語。中國成年人學英語僅是多了一道母語防火墻的障礙,學得困難一些。
但中國人一直把自己當聾子,把英語當亂碼,只學如何背密匙、搞解密,基本上怎么錯誤怎么來,就沒哪里搞對了,結果個個學得苦卻學得差。英專生、留學生、英語老師跟大家沒什么兩樣。
真會英語了,怎么考都不怕。哪怕只會一點簡單的日常英語,應考也容易得多。你現(xiàn)在準備以什么姿態(tài)來學英語、來對待英語閱讀?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