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漢語拼音是怎么來的?據(jù)說當年還成功降低了中國的文盲率
原標題:你可知道漢語拼音是怎么來的?據(jù)說當年還成功降低了中國的文盲率
有些人為人高調(diào)自信,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卻對人類的發(fā)展沒有什么貢獻,他們只是一時的盛行,最終會被風吹散在歷史的石碑上。有的人卻默默無聞的工作著,他們甚至都很少為人所知,但他們對人類發(fā)展、社會進步做出的貢獻,不僅會伴隨他們的一生,也會伴隨他們的后世,生生世世,永遠造福于人。
周有光就是后者,雖然很多人都沒聽說過他的名字,但大家一定都知道漢語拼音吧,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學習漢語,最先接觸的就是漢語拼音,就連我們經(jīng)常會用的鍵盤打字,也少不了要用拼音輸入。但人們都習慣了,卻很少想,為什么千年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漢字,會用西方的拉丁語系來進行注音。這就是周有光的功勞。他是滿清時期的人,在那時候,讀過書的人很少,幾乎遍地都是文盲,而且那時候,他們用的還都是文言文,學校老師教學要求如此,連他們往回寄的家書,都必須是文言文寫的,不然就會被視為大不敬,認為不尊重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
周有光就提倡用白話文,認為白話文和生活中的慣用語言才對等。但他只是一個學生,他的倡議并不能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支持和贊同。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開始不斷的研究和學習。1923年,他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學,并雙修了經(jīng)濟學和語言學。經(jīng)濟學支撐了他的生活,也為他研究語言學提供了機遇。1945年前后,他在銀行工作,后被銀行派往歐洲。在哪里,對語言的研究使他很感趣,便自學了歐洲人的字母學。
在1950年后,中國開始提倡教育,然而中國文化復雜精深,光漢字就有七千多個,這對一大批文盲來說,想要認識、學會太難了。這是就提到了語言改革,由于周有光以前發(fā)表過類似語言改革的論文和書籍,就被委員會聘用,來做改革。經(jīng)過不斷的研究和改變,最終拼音成型了,它以拉丁語為基礎注音,來輔助漢字的學習,極大的加快了人們對漢字的學習速度。成功地把中國的文盲率從80%降低到了52%。
周有光對中文的學習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他卻說,漢語拼音,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是研究委員會成員共同努力的成果。他敢說、敢想、敢做,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他對人類做出的貢獻,值得被人們永遠銘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