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法國隊沒了!足球比賽為啥總有黑馬?
誰能想到,法國隊竟然被瑞士隊淘汰了?!
在今天凌晨的歐洲杯1/8決賽中,身為2018年世界杯冠軍、2016年歐洲杯亞軍的法國國家足球隊,在點球大戰(zhàn)的最后一刻沒能挺住,被瑞士國家足球隊淘汰出局。而打敗高盧雄雞的瑞士隊,在此之前從未闖入歐洲杯八強……

瑞士隊在歐洲杯的最好成績,是上一屆的十六強| 新浪微博:@UEFA歐洲杯
不過,回過頭來想一想,不管是什么杯,好像每一屆比賽都少不了所謂的大黑馬、大爆冷,難道出乎意料才是競技體育的本質嗎!
有個笑話說,不要和統(tǒng)計學家一起去看球:如果弱隊爆冷翻盤,你在高呼“進了”的時候,他們只會冷漠地說“測量誤差”。
倘若真的有如此不近人情的統(tǒng)計學家,那么他大概會覺得足球是一場糟糕透頂?shù)慕y(tǒng)計學實驗。實驗目的是決定到底哪只球隊比較強,每場實驗至少要持續(xù)漫長的90分鐘、雙方至少各有11位被試,可是最終只能收獲兩個幾乎總是個位數(shù)的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又只是由幾個短短的瞬間決定,充滿了偶然性。太不公平了,這不是測量誤差是什么?
事實上,足球確實是主要體育運動里最不可控、最難預測的項目之一,畢竟進球本身很偶然,每場比賽進球數(shù)太少,而且平局又那么多。
前職業(yè)守門員兼統(tǒng)計學家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曾經(jīng)做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足球博彩中,被下注者偏愛的足球隊只有52%的勝率;相比之下,棒球里這個數(shù)據(jù)是60%,美式足球和籃球都高達68%。預測足球果然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足球到底有多難預測?
其實,在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杯,高盛就試圖搞過預測(勇敢地以“預測不可預測之事”為題),他們設計了一個十分先進的統(tǒng)計模型,考慮了足足53個分別的變量,又做了27個國家一萬多人的公眾調查。這張榜上,巴西有21%的公眾勝率,19%的模型勝率;德國有23%的公眾勝率和11%的模型勝率;阿根廷有8%的公眾勝率和7%的模型勝率,西班牙有11%的公眾勝率和6%的模型勝率,等等……
結果,巴西沒進半決賽,阿根廷和西班牙止步十六強,而德國隊——不好意思,連小組賽都沒挺過。至于后來拿了亞軍(但本屆歐洲杯上剛剛被西班牙淘汰了)的克羅地亞,則完全沒上這個預測榜。

忍不住再提一次,2018年世界杯時,衛(wèi)冕冠軍德國隊在小組賽爆冷出局 | 圖片報
當然,高盛的經(jīng)濟學家們也不必羞愧,因為這完全是他們的正常發(fā)揮。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者小羅杰·皮爾克(Roger Pielke Jr.)幾年前分析過各家預測,發(fā)現(xiàn)包括高盛在內的各種高級統(tǒng)計模型表現(xiàn)都非常差
。差到什么地步呢,你把一個隊伍里球員身價加起來,比誰更貴,這樣的準確率都要更高……
而在2015-16賽季英超萊斯特城奪冠之后,大受打擊的球迷和統(tǒng)計學家們又去回顧了一下數(shù)據(jù)。(薩福德大學的模型在賽季前認為,切爾西排名第九或者更低的概率是0.2%,西漢姆聯(lián)隊打敗曼城、利物浦和阿森納的概率是0.08%,結果你猜怎么著?)
統(tǒng)計學家甚至對足球的不可預測性進行了定量分析——也就是“強”隊到底有多大把握打敗“弱”隊。結果發(fā)現(xiàn),英超15-16賽季確實是過去13個賽季里最不可預測的,但是,和這13個賽季之間并沒有統(tǒng)計顯著的差異……
而如果放眼全歐的話,英超確實是主要聯(lián)賽里最難預測的,但英冠的不確定性還要更勝一籌。最好預測的是西超(劃掉)西甲,反正不是皇馬巴薩就是馬競(冷漠臉)。

不同國家聯(lián)賽的不可預測性
而且,這種不可預測性還是漫長的聯(lián)賽,有足足38場比賽(德甲34場)讓人累積優(yōu)勢。至于世界杯、歐洲杯這樣的杯賽,比賽只有7場(歐洲杯擴軍之前6場),不可預測性就更高了,常常都會出現(xiàn)爆冷的情況。1992年“丹麥童話”、2004年“希臘神話”,至今都讓人津津樂道;2016年歐洲杯葡萄牙奪冠,決賽C羅受傷下場但依舊拿下比賽,也是出乎許多人的意料。想必今天凌晨的這一場比賽,也將在爆冷史中流傳許久。
按照克里斯·安德森的估計,足球里技術和運氣的比例只能說一半一半。這么看來,這豈不是一種不太公平的運動?
也許是吧,但是公平的話,這球可能就不好看了。
有平衡性,才更精彩
玩網(wǎng)游的都知道,如果某個職業(yè)在一個版本里太強了,下一版肯定就要削弱,不然每次都是這個職業(yè)占優(yōu)勢就不好玩了。這在行為經(jīng)濟學里有個名詞叫“后果不確定性假說”:越是平衡的運動、無法預測的運動,就越受歡迎,有越多的受眾。(所以看來英超比西甲賺錢不是沒有道理的。)

現(xiàn)場的瑞士球迷 | 新浪微博:@UEFA歐洲杯
NBA經(jīng)常被拿來和足球比較,這就是一個偶然性相對而言較低的運動:球場小,幾乎全員參與攻防,進攻的輪次多,得分高,平局很難。但這樣的后果就是,強弱懸殊兩隊碰面時沒什么懸念,比賽的不確定性很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NBA費了很大功夫來保證各隊實力盡可能不要相差太大,最典型的莫過于選秀制度:成績差的球隊挑選出色新人的時候有巨大的優(yōu)先權優(yōu)勢。不過再怎么辦,不同球隊在財力和人口上的先天差異也沒那么容易抹平,而你也攔不住球員轉會——勒布朗·詹姆斯不就從克利夫蘭跑到了大城市洛杉磯,并且?guī)ьI湖人拿下了總冠軍?再說NBA是一個國家內部的聯(lián)賽才能有這些規(guī)矩,國際間比賽就完全不可能來這一套了。
相比之下,足球比賽缺乏制度來保證各個俱樂部的平衡,強隊花錢大手大腳,弱隊就算有好球員也只能忍痛賣掉。但球隊間的差異,一定程度上被賽場上的規(guī)則和偶然性拉平了。弱隊全場擺大巴,抓住強隊失誤一個偷雞就能把強隊打懵——不然恐怕也就沒有姆巴佩沒頂住壓力罰丟點球、最終讓瑞士隊爆冷晉級這一場了。

姆巴佩賽后也在個人社交平臺上為罰丟點球道歉,稱“很難翻過這一篇” | Instagram:@k. mbappe
要減少這種偶然性也不是不可能。
傳說美國當年要搞足球聯(lián)賽的時候就想擴大球門,因為覺得進球數(shù)太少了(當然最后沒有搞)?;蛘哌€有很多別的思路,比如放寬越位規(guī)則,縮小場地和人數(shù),擴大禁區(qū)并判罰更多的點球,取消守門員,諸如此類。這些措施肯定都能增加進球數(shù)量,短期內也很可能會讓比賽看起來更精彩。
但是長期呢?進球數(shù)增加、攻防輪次增加,這都會降低足球的偶然性,會讓結果更加容易預測,讓弱隊更難爆冷翻盤。當然,每個球迷都會覺得自己支持的隊伍是天下第一,但是一輪輪比賽踢下來的結果可就十分殘酷了。如果足球變成了一種90%靠技術的運動,再考慮到國家間、俱樂部間的客觀差異,它還會像現(xiàn)在這么有魅力嗎?
人們熱愛各種體育運動,一定都有各自的理由;而我們之所以喜歡足球,它的偶然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三軍用命、以弱勝強的勵志故事時常會上演;緊張激烈的場面、膠著的比分,亦能讓人屏息凝神;而那來之不易的進球,則會讓我們的情緒集中爆發(fā),體會到強烈的情感沖擊……
比賽還沒結束,一切都有可能發(fā)生。
作者:魏朗爾,李子
編輯:luna,麥麥
一個AI
最后兩個八強名額,評論區(qū)開放預測!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lián)系sns@guokr.com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