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在家就可以做的科學小實驗
處于3-7歲的孩子,動手能力和思維活躍度都很高,家長不要去制止孩子的一些行為舉動,盡量給孩子創(chuàng)造可以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堅持性,多幫助孩子去探索問題的答案,側重孩子的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
小核碼給大家分享十五個在家就能做的小實驗,培養(yǎng)孩子的探索性和發(fā)散思維,家長們趕緊帶小朋友試試吧!
實驗一:彈跳的泡泡
實驗材料:
水、洗潔精、膠水、吸管、手套
實驗步驟:
1. 將水和洗潔精按照3:1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用吸管蘸取溶液,即可吹出泡泡,但泡泡較易破;
2. 將膠水和混合溶液按照1:2的比例混合,此時再用吸管蘸取溶液,吹出泡泡。帶著手套接觸泡泡,此時的泡泡不僅不易破,并且用手接觸后還能彈跳。

解密時刻:
步驟1中的泡泡因水分蒸發(fā),易爆,加入膠水后會變得很黏,水分就不容易蒸發(fā),泡泡膜的強度增加,于是就能在我們的手背上蹦跳了。
實驗二:顏色變變變
實驗材料:
紫甘藍、熱水、杯子若干、白糖、檸檬、小蘇打、堿面、白醋
實驗步驟:
1. 紫甘藍切絲或切片,放入杯中,加熱水浸泡,10分鐘后,只留下水,將紫甘藍濾去。
2. 準備糖水、檸檬水、蘇打水、堿水、白醋、白開水各一杯。
3. 將泡過紫甘藍的水分別倒入糖水、檸檬水、蘇打水、堿水、白醋和白開水中,這是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本無色的液體,全部有了新的顏色,而且顏色還都不一樣哦。



解密時刻:
紫甘藍中含有花青素,當它遇到酸堿性不同的物質時,發(fā)生化學反應,于是就改變了顏色,整體來看,遇到酸性的物質顯紅色,遇到堿性物質顯藍色,在中性液體中顯紫色。
實驗三:自動升高的水
實驗材料:
蠟燭、水、碟子、玻璃杯
實驗步驟:
1. 在碟子中裝入水。
2. 點燃蠟燭,放入碟子中。
3. 將玻璃杯扣在蠟燭上。
4. 當蠟燭熄滅時,觀察水的運動。



解密時刻:
當蠟燭熄滅時,玻璃杯中的水會逐漸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停止。因為蠟燭燃燒,消耗了玻璃杯中的氧氣,減少的這部分氧氣被水填充。
實驗四:彩虹雨
實驗材料:
透明杯子、食用油、食用色素(1-2種顏色,如果家中沒有,可以利用醬油試一試)
實驗步驟:
1. 1號透明杯子中倒入少量食用油,高度在1cm左右。
2. 在油中滴入10滴食用色素,攪拌。
3. 另取一只透明杯子2號,裝入大半杯水,將1號杯子中的油倒入2號,就能看到彩虹雨了。



解密時刻:
水不溶于油且水比油重,顏料在油中會下沉,下沉到水油交界面時,顏料溶于水中,于是就看到了彩虹雨。
實驗五:漂浮的硬幣
實驗材料:
一次性杯子、曲別針、硬幣、水
實驗步驟:
1. 將一次性杯子裝滿水。
2. 用手將曲別針或硬幣放到水面,觀察其是否會沉入水中。
3. 將曲別針折成L狀小工具,托住曲別針或硬幣,再次將曲別針或硬幣放入水中,觀察其是否會沉入水中。


解密時刻:
沒有使用工具,曲別針或硬幣在入水時難以保持平衡,水的表面張力被破壞,于是曲別針或硬幣沉入水中。當使用曲別針制作的小工具時,比較利于保持平衡,水的表面張力托住了曲別針,于是就漂浮在水面。
實驗六:拉不開的書
實驗材料:
兩本書
實驗步驟:
1. 將兩本書的每一頁依次重疊。
2. 然后嘗試拉開他們,卻發(fā)現(xiàn)怎么拉都拉不開


解密時刻:
物體接觸并有相對運動的趨勢就會產生摩擦力,拉力大于摩擦力或接觸面較光滑時,就能分開兩個物體。當拉力小于摩擦力時,兩個物體就難以分開了。
實驗七:生氣的瓶子
實驗材料:
塑料瓶、小蘇打、白醋、氣球
實驗步驟:
1. 在塑料瓶中裝入適量白醋。
2. 在氣球中裝入小蘇打粉末。
3. 將氣球套在塑料瓶口上。
4. 提起氣球,讓氣球中的小蘇打粉末進入塑料瓶,觀察現(xiàn)象。(氣球自己變大了)

解密時刻:
小蘇打遇到白醋后,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于是氣球就變大了。
實驗八:彩虹橋
實驗材料:
紙巾、透明杯子、色素(紅、綠、藍或任意三種顏色)
實驗步驟:
1. 一杯隔一杯配制三杯顏色不同的色素水。例如1號杯子紅色水,2號杯子空置,3號杯子綠色水,4號杯子空置,5號杯子藍色水。
2. 用紙巾把相鄰的杯子連接起來。
3. 觀察色素水沿著紙巾橋慢慢爬到了旁邊的杯子里,紙巾橋變成了彩虹橋。

解密時刻:
這是一種毛細現(xiàn)象,水會沿著毛細管上升,紙巾里的空隙可以視作毛細管,于是色素溶液就沿著紙巾自己跑到空杯子里去了。
實驗九:牙簽快艇
實驗材料:
小刀、一頭劈開的牙簽、肥皂、水盆
實驗步驟:
1. 水盆中接半盆水。
2. 將牙簽放入水盆中,觀察現(xiàn)象(牙簽漂浮在水面上,但靜止不動)。
3. 用小刀在肥皂刮下一小塊,將刮下的肥皂嵌入劈開的牙簽中。
4. 將牙簽平緩放入水中,牙簽會朝著前方前進,就像一艘快艇。
解密時刻:
依然是利用了水的表面張力,肥皂溶于水后,使水的表面張力減小,于是水就拉著牙簽往前走了。
實驗十:不會濕的紙
實驗材料:
水盆、水、一次性杯子、紙巾
實驗步驟:
1. 在水盆中放入適量水。
2. 將紙巾團成一團,塞入一次性杯子的底部
3. 將一次性杯子豎直放入水盆中,觀察現(xiàn)象。(杯子中的紙并沒有被打濕)
4. 將一次性杯子的底部鉆一個孔,重復實驗,觀察現(xiàn)象。(杯子中的紙被水打濕了)
解密時刻:
空氣占據(jù)空間,于是當完好的杯子豎直放入水中時,杯子中的紙依然是干燥的,但是當一次性杯子底部鉆孔后,產生了空氣的流通,于是紙巾就被打濕了。
實驗十一:彈跳雞蛋
實驗材料:
雞蛋、白醋、杯子
實驗步驟:
1. 在杯子中倒入白醋。
2. 將一個帶殼的生雞蛋放入白醋中。
3. 1-2天后,拿出雞蛋,用水沖洗干凈,觀察雞蛋的變化。(雞蛋外殼已經沒有了,而且蛋清和蛋黃也發(fā)生了變化,就像一個彈球一樣,富有彈性)
解密時刻:
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遇到白醋后,二者發(fā)生反應,蛋殼變成了可以溶解的物質,水一沖洗就溶解了。而蛋清中富含蛋白質,遇到酸會發(fā)生變性,于是就產生了彈性。
實驗十二:釣冰塊
實驗材料:
一杯水、冰塊、繩子、食用鹽
實驗步驟:
1. 往玻璃杯里加一些涼開水,將冰塊放入水中。
2. 用手抓住繩子的一端,另外一端放在冰塊上,嘗試一下,能將冰塊釣起來嗎?
3. 往冰塊與繩子上撒一些食用鹽,耐心地等待幾秒鐘。
4. 提起繩子,觀察繩子是否能將冰塊釣起來。
解密時刻:
鹽水濃度越高,凝固點越低,這是冬天用鹽融化結冰路面的原理。
開始撒鹽在冰塊上后,局域的凝固點降低,那個地方的冰開始融化,而融化了的冰就是水,水具有流動性,就把鹽溶解帶走了或者沖走了,然后這個局域的鹽水濃度降低,凝固點又升高,這樣又重新結冰。如果這個局域正好包括了繩子和冰塊接觸的地方,那么繩子被被融化了的水浸濕又重新和其他冰塊一起凍上,就可以釣冰塊了。
實驗十三:戳不破的紙
實驗材料:
紙巾、卷紙筒(寬膠帶的內芯也可以)、橡皮筋、搟面杖(?。Ⅺ}
實驗步驟:
1. 將紙巾蒙在卷紙筒上,并幫上橡皮筋
2. 用搟面杖嘗試戳破紙巾,一下被扎穿
3. 如果我們往紙巾中倒入鹽,發(fā)現(xiàn)再怎么用力紙巾也戳不破了。
解密時刻:
我們往紙筒倒入大量食鹽,用力戳紙巾時,力從鹽粒傳到鹽粒,最后才傳到紙面。成千上萬的鹽粒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積,分散手部施加的力,這樣紙就不容易被戳開了。
實驗十四:大蒜發(fā)芽實驗
實驗材料:
塑料瓶一個、大蒜一瓣
實驗步驟:
1. 把一顆蒜瓣懸掛在一小瓶水中,讓它較尖的一端露出水面。如果蒜瓣太小,無法牢固地嵌在瓶口處,可以在上面插3根牙簽,再把它掛在瓶口,同時,讓蒜瓣的底部進入水中。
2. 每天給瓶子里裝滿新鮮的水,確保蒜瓣留在水中。觀察蒜瓣快速發(fā)芽和生根的奇妙過程。
PS:請記住,用生蒜瓣哦!
實驗十五:摩擦生電
實驗材料:
透明塑料盒、薄紙、梳子(塑料質地)、小段棉線、羊毛、毛皮或尼龍織物碎片
實驗步驟:
1. 將薄紙撕成米粒大小的碎片,把一些碎片放入塑料盒
2. 用一塊布快速摩擦盒子的頂蓋,觀察盒子中的碎片會怎么樣?(碎片會吸附到盒子的頂蓋上)
3. 試一試用布在梳子上摩擦,拿一根棉線靠近梳子,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棉線會不會被吸引到梳子上?
解密時刻:
當布與塑料盒摩擦的時候,產生了靜電,帶著靜電的塑料盒頂蓋會吸引碎紙片。
我們始終堅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動手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測試是最好的檢驗標準;我們相信所有孩子們生而平等(Born to be even),期待他們的與眾不同(make different)。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