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科普一下傲世皇朝主管右(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原標題:一周藝術人物|巴斯奇亞行情暴跌,學者貝爾廷、郭榮章辭世
美國涂鴉藝術家巴斯奇亞(1960-1988)是藝術市場近年的寵兒,但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其作品的拍賣成交額暴跌50%,背后原因何在?
德國當代藝術史家與藝術理論家漢斯·貝爾廷于1月10日辭世,享年87歲,他的代表作有《藝術史終結了嗎?》。91歲的中國文博、考古、歷史學家郭榮章因病辭世,他在石門摩崖石刻研究上建樹卓著。第八屆國際藝術評論獎公布結果,藝術寫作者Katherine Adams折桂。在北京,藝術家蔡萬霖舉辦個展“空靈與慰藉”?!杜炫刃侣劇に囆g評論》(www.thepaper.cn)“一周藝術人物”,報道并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美國|涂鴉藝術家巴斯奇亞
2022年拍賣成交價暴跌的背后
讓·米歇爾-巴斯奇亞。圖片:Photo by Rose Hartman/Getty Images
據(jù)artnet新聞報道,美國涂鴉藝術家讓·米歇爾-巴斯奇亞作品的年度拍賣成交額在2022年暴跌了50%,而2021年的總成交額是4.396億美元,這個數(shù)字在那年僅次于巴勃羅·畢加索。2022年,巴斯奇亞的51件拍品創(chuàng)造了2.2億美元的成交額,其中最貴的是1982年的一幅無題的惡魔題材布面油畫,五月在富藝斯以8500萬美元拍出。這幅畫由日本億萬富翁前澤友作委托上拍。
讓·米歇爾-巴斯奇亞,《無題》,1982
巴斯奇亞作品近來低迷的市場表現(xiàn)使這位藝術家在拍場的排名中從第二位降至第七位(安迪·沃霍爾以5.89億美元的總成交額領跑,克勞德·莫奈以5.39億美元緊隨其后,畢加索以5.16億美元排名第三)。
盡管如此,巴斯奇亞的明星效應在近兩年的大眾文化領域中依然強勢。在博物館展覽方面,明年六月,巴塞爾貝耶勒基金會將展出巴斯奇亞1982年在意大利摩德納創(chuàng)作的大型畫作。1982年是巴斯奇亞職業(yè)生涯中最高峰的、作品最令人垂涎的年份。另外,一些關注巴斯奇亞市場的人堅持認為,其作品在去年的成交額下降主要是供應的問題,而非需求的問題。
尚·米榭·巴斯奇亞(1960-1988)曾被譽為“光芒四射的孩子”:從街頭涂鴉少年到安迪·沃霍爾的門生,再到《紐約時報》雜志的封面之星, 巴斯奇亞只用了不到8年。1988年,在不到28歲時驟然離世。(整理/畹町)
柏林|德國藝術史學者漢斯·貝爾廷
87歲辭世,曾提“藝術史終結論”
漢斯·貝爾廷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史學家之一、德國當代著名藝術史家與藝術理論家漢斯·貝爾廷(Hans Belting)于2023年1月10日凌晨因舊疾去世,享年87歲。漢斯·貝爾廷于1935年出生于德國安德納赫,曾就讀于美因茨和羅馬的大學,并在美因茨大學獲藝術史博士學位。隨后,他獲得了華盛頓敦巴頓橡樹園(哈佛大學)授予的獎學金。
漢斯·貝爾廷于1966年在漢堡大學擔任藝術史教授,隨后在海德堡大學任教,并于1980年至1992年間在慕尼黑的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任教。作為建校創(chuàng)始人之一,貝爾廷還曾在卡爾斯魯厄的Staatliche 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任教。他還曾經(jīng)應邀在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法蘭西學院等機構任教,并于2002年至2003年擔任法蘭西學院歐洲主席。2013年,他獲得了佛羅倫薩哈佛大學文藝復興研究中心 (Villa I Tatti) 頒發(fā)的蒙根獎(Mongan Prize)。
貝爾廷的著作至今已被翻譯成至少十種語言出版。其中,《藝術史終結了嗎?》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巨大的關注與討論,貝爾廷在后續(xù)的版本中對其進行了擴展補充。2000年,他又提出“全球藝術”的概念,并展開了學術研究和策展,并多次前來中國進行交流學習。在貝爾廷一生之中,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被稱為“藝術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整理/畹町)
陜西漢中|文博、考古、歷史學家郭榮章
91歲辭世,探尋秦蜀古道上的摩崖和碑碣
郭榮章(1933-2023)
知名學者郭榮章先生,因病不幸于2023年1月14日去世,享年91歲。他耗費畢生精力,青燈黃卷、篳路藍縷,在萬卷史書中孜孜以求石刻藝術研究,在萬里荒野中探尋秦蜀古道上的摩崖和碑碣。他先后在國內外研究期刊和國內知名大學學報上發(fā)表論文近百萬字,編著出版《石門摩崖刻石研究》《石門漢魏十三品》《石門石刻大全》等六部專著,揭示古道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為世人留下不朽的瑰寶。
1933年,郭榮章出生在安康市漢濱區(qū)。他是文博、考古、歷史學家,書法家、書法理論家、金石學家。漢中市第二屆文學藝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漢中博物館原館長。
郭榮章先生在書法研究上聚焦于石門摩崖石刻,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研究的系統(tǒng)性、科學性、完整性上超越前人,把秦蜀古道和石門石刻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正如《石門石刻大全》郭榮章先生的自序中說的,此前的著錄中提到的石門刻石只有40余品,而《石門石刻大全》中收錄177品(修訂版增加到179品),且能條分縷析,圖文并茂,最大限度地呈現(xiàn)了石門刻石全貌,為后來學人奠定了基礎。
石門頌
郭榮章先生1957年畢業(yè)于原西安師院(即今陜西師范大學),先后在原南鄭縣、漢中市教育局工作。1965年調任漢中漢劇團支部書記、政治指導員,1970年先后在漢中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漢劇團、京劇團、秦劇團、文工團工作。1975年起任漢中博物館館長,直至退休。郭榮章先生潛心于蜀道研究,建樹頗多,在《考古與文物》《文博》《歷史知識》《歷史地理》《中國書法》等國內外研究期刊和知名大學學報上發(fā)表論文近百萬字。出版了《石門摩崖石刻研究》《石門漢魏十三品》《漢三頌專輯》《石門十三品撮要》《石門石刻大全》《石門漢魏十三品合集》《中國早期秦蜀古道考述》等多種學術研究專著,受到國內外學界推重。(整理/畹町)
紐約|藝術寫作者、策展人Katherine Adams
獲第八屆國際藝術評論獎大獎
第八屆國際藝術評論獎線上頒獎典禮
在1月12日舉行的第八屆國際藝術評論獎(IAAC 8)頒獎典禮上,評委會宣布,來自美國紐約的Katherine Adams斬獲大獎,獲得8萬元人民幣和一次赴上海的短期駐留;來自上海的龐錚、倫敦的Andy Stooke和北京的鐘山雨獲得二等獎,獎金各3萬元。
第八屆IAAC共收到中、英文稿件364篇,是投稿數(shù)最多的一次。稿件作者來自全球52個國家。其中,中國、英國、美國、德國位居投稿量前列。中文稿件176篇,其中北京、上海和浙江的投稿占50%以上。中文投稿人學生占最高比例,其次為藝術機構從業(yè)人員與策展人,所評展覽中,超過40%的展覽發(fā)生在上海與北京,線上展覽的形式也變得更為普遍。英文稿件188篇,來自英國的投稿量居首。英文投稿中,自由撰稿人占了最多數(shù),其次為學生和藝術家。本屆投稿除了涵蓋發(fā)生在藝術機構、博物館及藝術節(jié)的展覽外,也關注了許多畫廊長期項目、獨立機構項目與線上展覽。
一等獎獲得者Katherine Adams是一位生活在紐約的寫作者、策展人兼研究員。她在耶魯大學獲得哲學學士,現(xiàn)于紐約巴德學院的策展學中心攻讀研究生課程。她的獲獎文章《世界的和女性的:無主領地》探討了柏林世界文化中心去年夏天的展覽“無主領地:女性主義構造世界與影像”。(整理/畹町)
北京|藝術家蔡萬霖
“yy”的空靈與慰藉
蔡萬霖
1月11日,“蔡萬霖:空靈與慰藉”個展的開幕儀式在今日美術館舉辦,展覽將持續(xù)展出至3月3日。
展覽中主要呈現(xiàn)的是藝術家蔡萬霖所創(chuàng)作的藝術形象“yy”——一個無嘴無耳、眼神空靈的小男孩。該藝術形象既映射出藝術家的自我觀照,也象征著在時代里思考著生活本質與方向的獨立個體——沒有嘴巴,卻用一種沉默的狀態(tài)去表達語言之外的意味;眼神空洞,但又蘊藏著一種平靜無畏。
《其中的樂趣》
藝術家在主人公yy身旁配以小貓、小狗、小馬等靈動可愛的動物形象,在喚醒童趣之時,承載著寓言性。與“yy”幽藍空寂的眼神對視,不同人生閱歷的觀者都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想法——有人看到了童年的純真,有人看到了成年后的滄桑。
“蔡萬霖:空靈與慰藉”展覽由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幾個故事篇章構成,包括序篇《指南》,故事篇《宅》《你能去哪》《我的傷心云知道》《不許離開我》《你贏了我沒有輸》,結語《無相》,以創(chuàng)作情境與繪畫內容主題呼應的方式,展開關于個體如何在困頓的世界中與自我和外部環(huán)境進行和解的故事線索。展覽匯集了蔡萬霖近兩年來所創(chuàng)作的油畫、雕塑及大型公共裝置等近60件作品。(文/高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