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拍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是 天天牛原創(chuàng)精品系列 的第 1 篇,希望能帶給各位不一樣的體驗。
公眾號后臺回復 “握拍” 可領取配套訓練方案。
引文:
我們曾經講到過:如果將羽毛球比喻成一座大廈,那么握拍就是地基。它承載著整個大廈的重量和壓力,它的牢固程度直接影響了大廈的樓高和穩(wěn)定。
那么科學合理的握拍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這一次,我們在李在福前輩的教學基礎上來進行講解。
總結起來就兩點:
?方式:根據擊球點的不同調整握拍的方式。
?目的:通過調整握拍的方式來避免手腕曲折對發(fā)力和控制的影響。同時能夠保證拍面正面擊球和良好的視野。
詳細的介紹讓我們一起看后文的講解。文章較長,建議先看提綱,若覺得有價值,歡迎收藏和分享。
提綱:
1.關于握拍的基本認知
2.自然握拍
3.正手握拍
4.反手握拍
5.競技中切換握拍的方法
6.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思考和見解
正文:
本文字數約 2650 字,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誠意滿滿的干貨,推薦收藏。
1. 關于握拍的基本認知
李在福:我相信握拍影響擊球的隱蔽性,力量及準確性。握拍握錯了,就像是把衣服最上面的紐扣扣錯了一樣。等到全部扣完才發(fā)現,那就非常麻煩了……
圖 | 握拍握錯了,就像是把衣服最上面的紐扣扣錯了
學習握拍時,選手應該知道賽場上來球的方向是不固定的。
羽毛球不像高爾夫球,高爾夫球是靜止的,選手擁有足夠的時間調整站位,適應握拍。而羽毛球,球可能從各個角度襲來,這意味著一種握拍方式是無法應付所有來球的。
圖 | 高爾夫球站位是靜止的
不合適的握拍方式將導致過大的動作幅度,所以,握拍應該隨著擊球位置的改變而發(fā)生改變,應付不同的擊球點。
這樣說可能略抽象,我們舉幾個例子:
網前很敏感、柔和,所以握拍的方式也必須輕巧柔和;
殺球為了增加力量,需要有力握拍才能有力擊球;
撲球需要干脆的動作,就需要運用手指,如果握拍太緊,動作就會太大。
如果只用一種握拍方式,這會限制擊球的質量、準確性和隱蔽性。所以,握拍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情。
2.自然握拍(Neutral Grip)
自然握拍:
?關于自然握拍的基本認識
?自然握拍的姿勢
?自然握拍的兩個注意點
?關于自然握拍的認識:
自然握拍的英文,Neutral Grip,直譯過來是中性握拍。顧名思義,自然握拍就是介于正手和反手間的一種 準備型的握拍方式。
正因為我們不知道球究竟會回到哪個地方,所以通過這種方式做好切換的準備,作用類似于武術中的起手式,或者步法中起動步前的準備姿勢。
圖 | 起手式,就是為了最快起動能打到人臉上
有人認為不需要從中性握拍轉換成正手握拍或者是反手握拍,只用轉動手腕就可以了。
但,這樣轉動手腕是沒有辦法產生足夠的爆發(fā)力的。(這個大家自己拿著球拍試一試便能夠體會到)
例如正手撲網,如果不轉換握拍,僅僅轉動手腕會限制擊球動作。必須改變握拍正面擊球否則這么擊球會使球走斜線。
(撲球的拍面是正對來球的)
?至于握拍的姿勢:
自然握拍就是我們熟知的虎口對準拍柄第二條棱線的握拍方式。
(中性握拍的姿勢,拍子伸出后垂直于水平面)
?關于自然握拍有兩個注意點:
①手指的位置。自然握拍中手指的位置非常重要。(拇指和食指是控制手指,其余三個食指是發(fā)力手指)
(自然握拍側面看,手指的位置)
②空間的預留。中性握拍的一個作用是為了轉換成反手或正手,握拍時需要提供快速換握法的空間。
(中性握拍的食指和拇指)
3.正手握拍(Forehand Grip)
正手握拍:
?身前(正手撲球、網前小球)
?身旁(正手平抽球)
?身后(正手高遠球、正手殺球等)
?錯誤的正手握拍方式
握拍的方式會根據擊球點位置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根據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分擊球點在 身前、身旁、身后三個方面來進行講解。
?身前(網前小球、推球)——自然握拍
?身前(撲球、抹球)——拍面正對球。正手撲球或者抹球拍面得正對來球。而這種正對的姿勢是通過調整握拍而非是曲折手腕。
(正手撲球的握拍方式)
?身旁(正手平抽球)——自然握拍。自然握拍是最能充分調動手腕力量的動作。
?身后(正手殺球、正手高遠球等)——拍面在自然握拍的基礎上轉動 10° 左右,虎口大約和拍柄側面對齊。這種調整是為了保證拍面正對來球的同時手腕發(fā)力不會受到人類身體結構的限制。
很多人是用自然握拍的方式來擊打殺球或者是高遠球的,這就是他們打出切球或者乏力的殺球的原因。
(正手殺球時的握拍)
?這個地方還得列舉一種錯誤的正手握拍方式:
(錯誤的正手握拍方式)
正確的握拍方式應該是拇指夾于食指和中指之間。
因為食指和拇指是控制手指,另外三只手指是發(fā)力手指,所以前兩只手指是打出質量球的關鍵,如果食指放在拇指的下方,是沒法對球拍進行高質量的控制的。
(拇指和食指是控制手指)
4.反手握拍(Backhand Grip)
反手握拍:
?身前(反手撲球、網前小球)
?身旁(反手平抽球)
?身后(反手高遠球,反手殺球等)
?身前(反手放網、反手推球)——拇指位置和自然握拍相似,具體參考反手平抽部分講解。
?身前(反手撲球、抹球)——為了保證拍面正對來球,整個拇指應該在拍柄的后面。你能看到拇指在拍柄后面是完全伸直的。
(反手撲球、抹球時的握拍方式)
?身旁(反手平抽球)——和自然握拍相似。反手撲球的握拍方式并不適用于平抽球。打平抽球的時候,拇指的位置和自然握拍相似。這樣選手能利用手腕控制。如果平抽依舊是用反手撲球的握拍的方式,會發(fā)現自己的手腕被鎖住了。
(反手平抽球、反手放網的握拍方式)
?身后(反手殺球、高遠球等)——拇指頂住拍柄側面。這樣握拍能夠充分調用手腕的力量。球一過身若要擊球就不能是用抽球的握拍方式,否則非常容易出界。
(反手后場球的握拍方式)
5.競技中切換握拍的方法
因為你在賽場上沒有多少時間供你去換拍,所以正確的姿勢應該是放開拍柄,再抓住球拍。
如果用手指轉動的方式,速度太慢,可能跟不上賽事節(jié)奏的需求。當然,具體情況,還是要依據自身的特點來決定。
6.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思考和見解
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兩點思考:
?學習一項東西,技術和思維方式兩方面都應該得到重視。
?學習和訓練的時候,應該有跨領域思維,將知識和規(guī)律融匯貫通。
李在福的握拍體系的關鍵在于,通過在競技過程中調整握拍的方式來避免手腕曲折對發(fā)力的影響。
他的講解的更多的是上升到了一種運動的思考方式,運動的策略的層次上,已經遠遠勝于單純講解各種技巧的教學視頻。
于此,讓我對羽毛球學習本身產生了兩點思考:
學習一項東西或者是一項技能,更多的應該是從戰(zhàn)略和思路的層次去著手,而非僅僅著眼于技術和手法。
思維方式和方法技巧兩者的關系,好比一個是內功心法,另一個是武功招式,假如內功和心法沒有足夠的積累,直接就奔著招式去了的話,是會很容易走火入魔的。
同時,學習一項事物的過程中,融會貫通的跨界思維也能讓人受益匪淺。例如,羽毛球的握拍會強調一種適度的放松,而這種方式其實和鋼琴的練習能相互聯(lián)系幫助理解。
(鋼琴的手型,松弛有度)
彈鋼琴的手形就像是握著一個面包,太用力怕把它捏扁了,太放松又怕它滑下去,所以兩者要達到一個相應的平衡。因為鋼琴的演奏在手法上非常強調手指和手腕的靈活運用,太用力手指必然僵硬,太放松又不能體現出足夠的力度。羽毛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肌肉的緊張和放松之間達到一個相應的平衡。而留下手心間的空間也是為能夠達到一個松弛有度的目的,方便爆發(fā)或者是切換。
對于業(yè)余球友來說,我們的羽毛球學習和提升可能更偏重于一些不成體系,缺乏策略的練習。但有些時候,運用一些普適的學習方法進行重新思考,其實一項技能的學習能夠找到非常多的規(guī)律和捷徑。
雖然繁重的刻意練習不可避免,但是仔細思考,至少可以避免我們做無用功。
以上。
彩蛋
這個,你確定講個握拍得講這么高深的東西?
難道我們打球不應該友誼第一,娛樂至死嗎……
歡迎留言一起來說說,
你對握拍有什么樣的思考?
公眾號后臺回復 “握拍”
可領取 “天天牛定制握拍訓練方案”
下一期主題 正手發(fā)球,敬請期待
- 商務合作 -
商務合作微信 | gaoyou624572
小編微信 | Gensama0608
歡迎商務合作洽談
也歡迎拍磚小編,反饋您關于排版和內容的寶貴意見~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