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時代,女子乒乓技術的變化
當寫下這篇文章時,專業(yè)的不必太認真,業(yè)余球友也權當做一個談資的探討。
2022年中國乒乓球超級聯(lián)賽在山東威海落下帷幕,王曼昱、陳幸同擔綱的山東魯能戰(zhàn)勝陳夢、孫穎莎領銜的深圳大學獲得乒超冠軍。
從表面看,陳夢丟了雙打和單打的兩分,深圳大學丟冠有些遺憾;結合陳夢奧運前后的表現(xiàn)來說,其實陳夢輸?shù)牟皇沁@兩場球,是這個技術的時代。
向前推進一步,女子乒乓球以“重”聞名,大滿貫王楠,李曉霞,都是“重”技術,小球時代,旋轉之后的“重"就變成了對手的不可承受之”重“,所以李曉霞有”大錘“的稱號。
后面的代表人物是丁寧,丁寧已經(jīng)從”重“技術中開始脫胎進入”全面“糾纏時代,均衡是其特點,從來不是一招斃命,同時期的小棗劉詩雯在”全面“時代的面前又加入了鮮明的特點”快“,但是仍然追求的是均衡全面。這就是為什么大球時代后,丁寧激流勇退,劉詩雯還想搏一搏的原因,技術架構的定型已經(jīng)無法適應時代的潮流。
還有朱玉玲,小豬的特點就是能抗,防守永遠都比對手多一板來贏得比賽,進攻穩(wěn)但是不犀利,防守險但是不丟球,有速度,有腳步,就是沒殺板。如果不是伊藤美誠的橫空出世,朱玉玲還能再多走一段時間。但,這就是時代,不會有人在原地等你。
這就來到了陳夢的時代,陳夢的技術架構來自于李曉霞時期,又結合著丁寧的全面,還有朱玉玲的防守,呈現(xiàn)著”厚重“的特點,但是陳夢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慢!狀態(tài)慢熱,出球慢,但是好在全面糾纏能力還有。但就是這個慢,拖累著她無法穩(wěn)定的立在巔峰上。
當然,做這樣的比較,是和王曼昱、孫穎莎、王藝迪、陳幸同這些年輕球員對比來的。這四個人已經(jīng)在引領著一個全新的技術時代。尤其是王曼昱和孫穎莎,在技術特點上,全面適應大球時代的特點,不但全面,還快,還重,還猛。
這些潮流的出現(xiàn),催生這新技術,新打法的出現(xiàn),誰要想取得領先的地位,就要率先取得突破,王藝迪和陳幸同的競爭就是如此。
所以說,不必說這是哪一個人的時代,這是一個符合潮流技術呈現(xiàn)的時代。誰得打法先進,符合現(xiàn)代乒乓球的發(fā)展,就是誰得時代,歸根到底還是,技術的時代。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