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梁女兒7歲就拿了高爾夫世界亞軍,冠軍都在讓孩子玩美式運動
1
在剛結束的美國兒童高爾夫世界錦標賽中,劉國梁女兒劉宇婕以總桿106桿獲得了女子7歲及以下組的并列第二,這是這屆賽事中所有中國選手的最好名次,也是首位華人獲世界級高爾夫亞軍。
這其實算不得什么新鮮事兒,去年12月,劉宇婕就曾因拿下CJGT中國青少年高爾夫球隊際巡回賽U12總決賽女子6歲組的冠軍,上過熱門。
再稍微了解下,我們會發(fā)現(xiàn),劉國梁的朋友圈里,送孩子學高爾夫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王皓的兒子,馬琳的兒子,張繼科的主管教練肖戰(zhàn)的女兒,都在學高爾夫。還有楊威的兒子楊陽洋。
跨界最多的是鄒市明的兒子鄒明軒,除了高爾夫,還玩了棒球,橄欖球等美式運動。
那么,這些國產(chǎn)運動員,甚至奧運冠軍們,為什么這么熱衷給孩子學美式運動呢?在我們看來,這個討論是比感嘆“虎父無犬女”更有價值的事情。
2
劉宇婕的小名叫贏贏,她還有個雙胞胎妹妹一一,名字含義很簡單,一個要贏,一個要爭第一。姐妹倆擅長的領域不同,姐姐主攻高爾夫,妹妹則干她爸的老本行乒乓球。
在《魯豫有約》對劉國梁的專訪中,我們看到,劉國梁在家中搭建了兩個小訓練場。乒乓球桌擺在客廳,很顯眼的位置,小女兒一一就在這兒練乒乓球。桌子旁邊是贏贏的高爾夫場,緊挨著落地窗,光線充足。
劉國梁說,北京有霧霾,天氣不太好時,就讓贏贏在家練習,主要是推桿、揮桿等技巧。這個年齡段,這塊場地大小剛剛好。
劉國梁自己也是個高爾夫發(fā)燒友,球齡15年,平均水平80桿左右,算是業(yè)余選手中的高手。他會趁國乒休賽給贏贏當球童?!遏斣ビ屑s》記錄了這樣一些畫面:
劉國梁帶著贏贏去廣州參賽,賽前適應場地時,贏贏推桿偏離球洞,劉國梁立馬上前指著球洞說,“左邊有個小鼓包,所以力量就略多半碼”。等到上坡時,劉國梁又糾正,“這肯定不是S桿,因為南方濕度大,球比北方打得短,這桿就得50~55”。然后摸了贏贏的頭說,“你打球要動腦子”。
這場比賽的結果是,作為同組別里的最小選手,贏贏拿到了季軍。劉國梁還在賽后糾正了女兒拿獎杯的姿勢。
3
讓孩子打高爾夫,劉國梁不是個例。國乒內(nèi)部,早已掀起了這股高爾夫風潮。
去年10月,王皓在微博上發(fā)了9張兒子打高爾夫的圖片。那時,王皓還是運動隊教練,帶著八一隊參加乒超聯(lián)賽。他的兒子小海苔,剛過完3周歲生日。從照片中小海苔的動作來看,他打高爾夫應該有段時間了。
今年3月,王皓又發(fā)了微博,寫著“春暖花開可以訓練了,可惜我不在,辛苦了”,又是6張他和兒子一起打高爾夫的圖片。
據(jù)澎湃新聞報道,馬琳、王濤這些乒乓球世界冠軍,還有張繼科的主管教練肖戰(zhàn),都讓孩子玩起了高爾夫。
還有其他領域的。體操奧運冠軍楊威的兒子楊陽洋,玩高爾夫已經(jīng)有專業(yè)范兒。一張圖上,楊陽洋側(cè)身揮桿,教練在旁邊豎著大拇指。
曾經(jīng)的“中國第一左后衛(wèi)”吳承瑛,退役后過得低調(diào)又安逸。上周末在上海的一場友誼賽上,曾經(jīng)的老申花隊友申思、祁宏、范志毅都來了,他卻沒有現(xiàn)身。老隊友說他,“這個小子就和他老婆話多?!?/p>
但根據(jù)此前媒體的報道,吳承瑛平時就愛打打高爾夫。在他的影響下,女兒吳晉妤也開始接觸這項運動,還獲得了匯豐全國青少年高爾夫冠軍賽上海站的女子D組冠軍。
4
玩高爾夫是有門檻的。它是項燒錢的運動我們都知道。一位高爾夫?qū)I(yè)人士說,“想要培養(yǎng)一個高爾夫球員,沒有幾十萬元下不來”。
首先是球桿。單支球桿的價格在500元左右,要配齊一套專業(yè)的球桿,加上球包、球鞋、手套等全套裝備,至少要15000塊。還有教練,不同的教練價位差別極大。從500到千元萬元都有,北京體育大學高爾夫球班的大四學生一節(jié)課的課時費為500左右,外籍教練從千元開始起價,如果是專家級的私人教練的話,一節(jié)課可能需要萬元甚至更高。
球場要收錢。大部分球場按球收費,0.3元/每球,但有個規(guī)定,練習場打夠20000顆球才可以下場打球。比賽也是自費。高爾夫球運動員參加比賽需要自己繳納報名費,費用5000元到10000元不等,這還不包括交通和住行費用。
跟已經(jīng)功成名就的運動員們不同,對普通人來說,高爾夫只能是一項“體驗活動”。
5
玩高爾夫的資本還在于時間的投入。
以劉國梁和妻子王瑾為例。《高爾夫大師》報道,贏贏三歲時,劉國梁就開始培養(yǎng)她打高爾夫的意識。四歲,贏贏在北京什剎海體校學球,每周1~2堂專業(yè)課,到六歲半,劉國梁特意給他們換上了韓國教練文駿賀。
去年暑假,贏贏和媽媽、一一,以及教練一起前往美國。他們先后去了圣地亞哥和北卡的高爾夫?qū)W院上課,還參加了IMG學院世界青少年高爾夫錦標賽和USKG世界青少年高爾夫冠軍賽。前后共花費50天。
為了滿足這樣飽滿的行程,劉國梁和王瑾特意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學習,英語授課,幾乎沒什么作業(yè)。王瑾還專門修功課,帶領女兒們做兒童普拉提,打好身體基礎。
吳承瑛做得也不少,女兒有練習或比賽時,他都會陪伴在旁,跑完昆明跑成都,有時還會自行駕車前往。
6
那為什么即便如此,國產(chǎn)運動員們,還是熱衷于還孩子學這些美式運動呢?如果是為了鍛煉身體,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不是更好?
先從最直觀的收入來看看。
今年5月,《體壇周報》推出了一份2016中國體壇財富榜,這份統(tǒng)計參考了運動員的比賽獎金、商業(yè)贊助、社會活動出場費。我們注意到,排名第四的是高爾夫運動員馮珊珊,身價3300萬元。排在她前面的,是孫楊,張繼科和寧澤濤。易建聯(lián),朱婷,林丹,鄒市明,都在她后面。
馮珊珊是中國大陸首位高爾夫大滿貫得主,她曾連續(xù)三年問鼎美國LPGA巡回賽冠軍,她所收獲的贊助范圍就更廣泛了,汽車,金融,球具,手表,輪胎等等,贊助商至少超過十家。
還有一位高爾夫球手上榜前10,他就是現(xiàn)在的高爾夫一哥李昊桐。2016年,李昊桐一共參加了18場歐巡賽,掙得992萬人民幣。這還不包括代言、活動等費用。
7
除了錢呢?劉國梁說過,“乒乓球有句話,我不好無所謂,我只是讓你更不好??稍诟郀柗?,你控制不了別人好不好,你必須讓自己好?!睋Q句話說,練高爾夫,最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好。這種好,或許包括著馬云說的,“高爾夫是談話、談判、交朋友的催化劑?!?/p>
說白了,高爾夫場,就是社交場。有多少球友,就有多少人脈和資源。
就目前的照片來看,王寶強、王楠老公郭斌,都是劉國梁的球友。他們也在關鍵時刻挺過劉國梁。今年6月,國乒聲援劉國梁時,王寶強發(fā)了張劉國梁的卡通畫像,說“你是最棒的,我們永遠支持你?!蓖鯇殢姷那蛴?,還有陳道明、趙寶剛、孫楠等人。
至于郭斌,據(jù)說,他與王楠的婚姻,就是劉國梁促成的。王寶強、郭斌,還和文章一起打過高爾夫。
體操隊這邊也是一樣。有報道說,早在2011年,楊威就開始參加高爾夫比賽,還在觀瀾湖世界高爾夫名人賽上,和中國高爾夫名將梁文沖、職業(yè)球員張新軍、香港影星任達華一起,參加了配對賽。
另一位體操奧運冠軍邢傲偉,也在微博中發(fā)過同楊威、李小鵬一起打高爾夫的照片。李小鵬和田亮關系不錯,田亮也曬過自己打高爾夫的照片,還說,“為了成為老虎伍茲接班人,要加油?!?/p>
9
那劉國梁自己是怎么說的呢?
2012年,劉國梁接受《京華時報》采訪,他說,很羨慕那種大賽期間還能帶妻子遛遛狗的狀態(tài),“但中國運動員不會有這種輕松心態(tài),因為體制不一樣,中國隊員付出的遠比國外運動員多,所以取得的成績與付出是成正比的?!?/p>
王皓的表達更加直接。2014年《斯帝卡乒乓王國》專訪王皓,當時王皓的兒子小海苔剛滿百天。記者問他對兒子以后的職業(yè)有什么期望?王皓的回答是,“兒子擁有非常強的體育運動基因,但自己從小練乒乓球,太辛苦,不太希望兒子也練乒乓球,非常希望他能夠成為一位高爾夫球星?!?/p>
相比于錢和社交,或許,這才是奧運冠軍們最終做出選擇的理由。
但這仍不妨礙我們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10年后,當你的孩子正在為高考挑燈夜戰(zhàn),這些練高爾夫球、冰球、橄欖球的冠軍子弟們,已經(jīng)拿著高額的出場費,參加比賽了。
【END】
歡迎關注有馬體育微信公眾號 ID:youmatiyu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