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收藏與歷史專欄之27荷蘭畫中的早期考爾夫

高爾夫起源于荷蘭?有可能!
-荷蘭風景畫中的早期考爾夫(二)
安東尼?萬斯特拉倫(Anthoni Van Stralen, 1593/4-1641)的這幅木板油畫描繪了一條冰封的河流和村莊冬景。河流從近處一直延伸到畫中的遠方,兩岸是一排排房屋和樹木,不遠處一座簡易木橋,供行人通過。河面上人們在滑冰、散步或工作。左側(cè)兩個男士每人拿著一只球桿在打考爾夫,中間部位一位船主在維修木船,右側(cè)的兩位男士在交談,一位似乎也拿著一只球桿。畫作追隨了亨德里克?阿瓦坎普的冬季風景畫手法。

艾爾特?萬德尼爾(Aert Van de Neer, c。 1603-1677)的這幅帆布油畫構(gòu)思十分簡單,畫面由幾條曲線構(gòu)成,一條冰封的河流從左到右再向左蜿蜒而去,鋪滿冰雪的道路沿河而去,路面留有馬車走過的深深車轍。右邊的樹木沿河岸延伸。萬德尼爾繪畫的特點是畫面向縱深延伸,畫中總有一處骨架形的建筑來平衡整個畫面。畫中的人物不多,左邊四位男女在滑冰,中間道路上,兩位穿大衣的男人在打考爾夫。從服飾判斷,這些人物應該屬于上層社會。

安東尼?比爾斯特拉頓(Anthonie Beerstraten, 1634-1697)的這副木板油畫,以一座宏偉的教堂為中心,教堂兩邊是冰凍的河流,通往教堂的路橋上有一輛滿載貨物的馬車駛來。畫中心有一位身著紅大衣的有錢人,旁邊是他的仆人和兩條狗,看來剛剛打獵歸來。畫面左側(cè)起烘托作用的樹下,幾位游人在滑冰。他們的左側(cè),一人在打考爾夫,一人在觀看。右側(cè)的河面一位婦女坐在冰車上,前門一個人牽著狗在拉車,后面一位男士在推車。
這副油畫,和下面的帆布油畫:《冬季風景:教堂旁冰封河上的滑冰者》(A Winter Landscape with Skaters on a Frozen River, by a Church) ,十分相似。該畫由一位叫冉?比爾斯特拉頓(Jan Beerstraten,1622-1666)繪制,但這兩位比爾斯特拉頓似乎沒有親屬關系。

下面是托馬斯?希爾曼斯(Thomas Heermans, 1640-1697)的一幅油畫,在帆布和木板上制作。畫中描繪了眾多人們在冰封的運河上游戲和聚會。運河右邊是一座城堡和停船碼頭,碼頭旁聚集了一幫人和兩匹馬,身著貴族服裝的三位背向觀眾的男人在和一位穿粉色服裝的婦女交談。左側(cè)是一棟民房。冰面上幾個人在滑冰車,前端的一個男孩的冰車已經(jīng)危險地靠近一個方型的冰窟。左側(cè)一個人在滑冰,兩個人在打考爾夫。河面冰上的人物逐漸向畫面深處移去。

下面這副木板油畫的作者記錄為托馬斯?希爾曼斯,但有研究者認為,根據(jù)畫面人物的著裝,該畫很可能是希爾斯曼的追隨者所做。畫中冰封河流的右岸是一排民屋和樹木。畫正中兩個著裝豪華的男人正在打考爾夫,右邊的人舉著球桿,似乎在向伙伴說明桿的用法。他們的左側(cè)兩人在滑冰,一個男孩飛速的滑向左側(cè)。遠處一輛馬拉冰車上坐在兩個貴婦。畫中對人物的精細處理、人物在冰面上的倒影以及畫面對天際的加高處理,顯示出荷蘭冬季風景畫鼻祖亨德里克?阿瓦坎普對畫作作者的影響。

亨德里克?達貝爾斯 (Hendrik Dubbels, 1621-1707) 是阿姆斯特丹人,他下面的這副帆布油畫,顯示了17世紀早期荷蘭北部起源的冬季風景畫到17世紀末期的變化。亨德里克?阿瓦坎普創(chuàng)立的早期畫作以重筆描繪冬季荷蘭人民在冰雪天氣下的室外活動,但達貝爾斯的畫筆傾向于更多的描繪冬季的自然風景。這副畫中三分之二的畫面渲染描繪了冬天烏云密布的陰沉天氣,三個風車自近去遠,移向較低的地平線。畫面的前部只有幾位在滑冰和滑冰車的游人,右邊一位人士在打考爾夫,另一位人士坐在冰封的船上觀看。

從夏普收藏的這11福荷蘭早期風景畫中看出,打考爾夫的人物應該來自17世紀荷蘭的各個階層,他們的著裝,有的是西班牙皇家和貴族式服飾(照片1和10),有的外披長大衣(照片7)或短大衣(照片1),也有的穿夾克西服外衣。但無一例外,打球者都穿一種扎腿式的燈籠褲和長襪子。這種裝飾,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前后蘇格蘭、英國、美國等地,職業(yè)和業(yè)余高爾夫球手都穿長襪子,外加褲長在膝蓋以下4英寸(Plus Four)的燈籠褲。
這些荷蘭早期風景畫告訴我們,早在16-17世紀,考爾夫在荷蘭北部已經(jīng)是一個相當大眾化的游戲和運動??紶柗蚴褂玫那蚴窃谘蚱せ蚺Fね馓字刑钪朴鹈?,但球要比蘇格蘭的羽毛球大的多。從風景畫中也可以看出,在冰雪上打考爾夫,更多的是近距離打擊或推球,打球的目標不是讓球進洞,而是以最少的桿數(shù),擊中選擇好的目標。
蘇格蘭東海岸和荷蘭北部,從很早就開始通航,蘇格蘭的雇傭兵常常北上到荷蘭,兩地的水手也經(jīng)常互訪,甚至通婚。兩地人民在生活習俗、娛樂活動、服飾著裝等方面應該有著交叉影響。
蘇格蘭的林克斯高爾夫,十分可能在發(fā)展過程中,受到荷蘭風行的考爾夫游戲和運動的影響。文字記載,蘇格蘭最早的皮制羽毛球,出現(xiàn)在1618年。荷蘭考爾夫使用的羽毛球制法相似,但個頭要大得多。
這兩個地區(qū)的交往,也完全有可能相互吸收和影響了對方在早期高爾夫/考爾夫運動方面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荷蘭早期動物和人物風景畫畫家阿德萊恩?范德維爾德(Adriaen van de Velde,1636-1672)有一副著名的有關高爾夫(考爾夫)的繪畫,畫名為:《哈勒姆附近冰上的高爾夫球手》(Golfers on the Ice near Haarlem),現(xiàn)存蘇格蘭國家美術館。此畫繪于1668年,圖中一位球手正在準備擊球,另一位球手拿著球桿,和旁邊兩位同伴在觀看。從準備擊球的球手發(fā)服飾來看,他穿著傳統(tǒng)的蘇格蘭褶裥短裙,應該是一位蘇格蘭人。

荷蘭風景畫中打考爾夫使用的球桿(既考爾夫之意),大多比蘇格蘭羽毛球時期使用的長鼻子球桿要粗壯,桿頭多使用金屬制作。但在一些繪畫中,比如照片3,4,7和10中,所用的球桿和長鼻子球桿十分相近,這說明荷蘭考爾夫球桿在演變過程中完全可能受到蘇格蘭長鼻子球桿的直接影響。
不久之前,在荷蘭海牙市東北部的大學城立頓市(Leiden),出土了一只“蘇格蘭克里克”(Schotse Kliek),球桿桿頭和蘇格蘭早期長鼻子球桿的結(jié)構(gòu)極其相似,但桿身使用的是荷蘭產(chǎn)的木材。球桿的名稱中Schotse一詞即英文Scotch,證明其來自蘇格蘭,而Kliek應該是也是來源于英文Cleek(克里克)??死锟耸窃缙谟脕戆l(fā)球的木桿或鐵桿,桿面弧度很小。木桿相當于現(xiàn)代的4號球道木,鐵桿桿頭窄長,看起來像推桿,相當于現(xiàn)代的1號或2號鐵桿,也稱為發(fā)球鐵桿。由于桿面弧度很小,克里克也用來作推桿(putting cleek)。

當然,荷蘭的考爾夫,依然屬于類似于現(xiàn)代高爾夫的棍棒和球的運動游戲,考爾夫并不是將球打進洞內(nèi)進行比賽。但考爾夫極有可能是蘇格蘭現(xiàn)代高爾夫運動的近親?,F(xiàn)代高爾夫球運動的器具(球和球桿)的制作、演變和存留,林克斯球場,18洞比賽規(guī)則,高爾夫協(xié)會和俱樂部的出現(xiàn)、組成和發(fā)展,著名高爾夫球手、球具制造商、職業(yè)和業(yè)余球手、球場設計師、球童的出現(xiàn),高爾夫球公開賽的歷史延續(xù)等等,其歷史淵源都可以通過文字和相關文物,毫無爭議地在蘇格蘭東部沿海城市中找到,蘇格蘭因此成為現(xiàn)代高爾夫運動的發(fā)源地。(未完待續(xù))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