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排球:中國的排球運動
中國的排球運動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文化不斷地向中國滲透,作為文化現(xiàn)象的體育也不例外。西方不少的競技運動項目逐步在中國開展起來,排球運動就是這些競技運動項目中的一種。
我國排球運動簡介
據(jù)一些體育史學家考證,排球運動是在1905年傳入中國的。排球運動剛傳入我國時,它的最初名字叫“隊球”。我國首先開展這項活動是在華南、華東和華北地區(qū)。當時的排球運動主要作聚會、娛樂之用,與比賽聯(lián)系不多。
1913年,我國首次參加了在菲律賓舉行的第一屆遠東運動會的排球比賽,這是我國參加的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正式國際排球賽事。因為此次參賽,排球運動引起了國人的注意和興趣,排球競賽活動也由此大面積開展。緊接著,1914年第二屆全國運動會,男子排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早期的中國男排曾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歷史。1915年上海第二屆遠東運動會,第二次參賽的中國男排就獲得了冠軍。截止到1934年,遠東運動會一共舉辦了10屆,中國男排共獲得5次冠軍。
女子排球則開展得相對較晚,1921年才首次出現(xiàn)在廣東省運動會上,1930年被列為全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從1923年起,中國女排開始參加遠東運動會,5次參賽均獲得亞軍。
和亞洲排球的類似,我國排球也經(jīng)歷了一個16人制——12人制——9人制——6人制的演變過程。排球傳入初期,均以16人制和12人制為主。
1927年,我國首次采用9人制排球,9名隊員分3排站立,每排3人——“排球”的名稱,也正由此而來。9名隊員沒有位置分工,也沒有位置輪換,每人都可以進攻和防守。
9人制排球在我國前后經(jīng)歷了24年之久,在這24年中,我國運動員也創(chuàng)造了不少高水平的技戰(zhàn)術,如進攻中的“快板球”、“雙快球”和“快球掩護”,防守中的集體攔網(wǎng)和后排定位防守等,逐漸形成了中國的排球特色,大大促進了中國排球水平的發(fā)展進步。
隨后,國民革命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相繼爆發(fā),中國排球的發(fā)展步伐大大減緩。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排球被作為重點運動項目加以推廣,逐漸成為全國上下喜聞樂見并發(fā)展迅速的運動項目之一。1950年7月,全國體育工作者暑期學習會上,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引進了6人制排球競賽規(guī)則和方法,并于8月組建了新中國第一支男子排球隊——中國學生代表隊,赴布拉格參加了世界學生第二次代表大會的排球比賽。6人制排球正式在我國落地生根。
1951年5月,我國在北京舉行了全國籃、排球比賽大會,這是新中國第一次全國性的排球比賽。同年,中國青年男排參加了第11屆柏林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和第3屆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中國青年女排也于1953年首次組建并參加了布加勒斯特第1屆國際青年友誼運動會排球賽。
新中國排球隊參加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等排球比賽活動之后,中國排球隊朝氣蓬勃的精神和獨特的技術引起了國際排壇的注意。
1953年,中國排球協(xié)會成立,張之槐任主席。1953年11月張之槐、馬啟偉以中國排球協(xié)會的名義參加了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國際排球聯(lián)合會的行政會議。1954年1月11日,國際排球聯(lián)合會正式承認并接納中國排球協(xié)會為正式會員。1956年8月,由國際排聯(lián)主辦的男子第三屆和女子第二屆世界排球錦標賽在法國巴黎舉行。國際排聯(lián)正式向中國男、女排球隊發(fā)出了邀請,男排獲得第9名,女排獲得第6名。
20世界50年代,處于世界排壇領先地位的是前蘇聯(lián)和東歐各國,為此,抱著虛心學習的態(tài)度,1954年中國男女排球隊先后出訪前蘇聯(lián)等國,并邀請了多支東歐強隊來華交流比賽,排球戰(zhàn)術和意識均獲得了顯著進步。
1964年,周恩來總理親自邀請了“魔鬼教練”大松博文率日本女排來華訪問,大松博文還執(zhí)教了中國女排的訓練。當時分管體育事業(yè)的賀龍副總理還明確提出了“從難、從嚴、從實戰(zhàn)出發(fā),堅持大運動量訓練”的著名的“三從一大”訓練方針。
同年,國際排聯(lián)在日本東京舉行會議,修改了有關“攔網(wǎng)”的規(guī)則。修改后的規(guī)則條文為:“當一方扣球前,另一方前排隊員身體任何部分越過球網(wǎng)上沿以上的垂直平面觸球,即為過網(wǎng)觸球犯規(guī),但當一方隊員扣球或吊球后,另一方攔網(wǎng)隊員過網(wǎng)觸球不算犯規(guī)。”這明確地規(guī)定了在對方扣球后攔網(wǎng)手可以過網(wǎng)攔球。
這個變化對于攔網(wǎng)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轉(zhuǎn)變。在此之前,攔網(wǎng)手無論在扣球前還是在扣球后,都絕不允許過網(wǎng)。因此,攔網(wǎng)的手型是手腕后仰在網(wǎng)側(cè)形成一個與網(wǎng)子平行的平面來阻擋對方的扣球。所以,人們僅僅把攔網(wǎng)看作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線。修改后的規(guī)則允許攔網(wǎng)手過網(wǎng)攔擊,完全改變了攔網(wǎng)技術單純防御的性質(zhì)。隊員可以通過攔網(wǎng)將對方的扣球攔死在對方的場地內(nèi)而得分或得發(fā)球權。
十年動亂過后,受到嚴重干擾的中國排球于1976年重新起步,新組建的中國男女排球隊在1977年世界杯比賽中分獲第5、第4名,并于1979年雙雙獲得亞洲錦標賽冠軍,同時獲得了奧運會參賽資格。但由于我國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中國排球沒能在世界舞臺上一展身手。
1981年,中國女排在日本第3屆世界杯比賽中,一路過關斬將,最終以7戰(zhàn)7勝的成績首次榮獲世界冠軍。這個冠軍的分量不言而喻,全國因此掀起了學習女排精神的熱潮,而中國女排也是一鼓作氣,接連獲得1982年世界錦標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1985年世界杯、1986年世界錦標賽的冠軍,這就是至今仍為國人所津津樂道的“五連冠”偉業(yè)。
與此同時,中國男排也獲得了巨大的突破,不僅創(chuàng)造了“前飛”、“背飛”、“拉三”、“拉四”等新戰(zhàn)術,而且成為了當仁不讓的亞洲霸主,在一系列世界大賽中也多次獲得前8名的好成績,最高時世界排名第5位。為此,北京大學的青年學生甚至在1981年世界杯預選賽中國男排戰(zhàn)勝韓國隊的比賽后喊出了“振興中華”的著名口號。
也許是盛極必衰,80年代后期開始,中國男女排先后陷入了低谷。男排接連失去洛杉磯奧運會、漢城奧運會和世界杯比賽的參賽資格,數(shù)屆亞錦賽的成績也不盡如人意。女排自1988年兵敗漢城后,1992年奧運會和1994年世錦賽上又滑至第7名和第8名,甚至在1994年亞運會上輸給韓國,失去了亞洲霸主的地位。
痛定思痛,中國排球開始了重振風采的步伐。1995年進行了排球賽制改革,1996年推出了第一屆全國排球聯(lián)賽。改革和排球職業(yè)化為我國排球注入了新的發(fā)展動力,女排在1995年獲得亞錦賽冠軍和世界杯第3名,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勇奪亞軍,年底的超霸6強賽又摘得冠軍。男排也在1997年重奪亞錦賽冠軍,并與女排一起雙雙獲得1998年亞運會冠軍。
雖然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再次表現(xiàn)欠佳,但隨后重新組建的中國女排迅速展現(xiàn)了強勁的勢頭,在新任主教練陳中和的率領下,中國女排狀態(tài)全線飄紅,在2003年的世界杯上獲得了驚人的11連勝,重奪闊別17年的世界冠軍,再次激活了國人對女排和排球運動的熱情。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更是一路凱歌,決賽中3:2力克強大的俄羅斯隊,奪得整整20年未曾染指的奧運冠軍,也為中國增添了分量最重的一塊金牌。
現(xiàn)今的中國女排正處于新老交替的磨合期,中國男排也在起伏波動中漸漸尋求穩(wěn)定。中國排球的目標,都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
我國沙灘排球運動簡介
沙灘排球運動在我國發(fā)展十分迅猛,相對獨立的選材、優(yōu)秀運動員培養(yǎng)體系也初步建立,一些高水平運動員已經(jīng)在國際比賽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六人競技排球越來越脫離了娛樂的范疇,由于技術要求高,導致廣大群眾參加活動的熱情不高,尤其不能吸引兒童和青少年,而沙灘排球運動不需要專門運動場地,參賽人少,規(guī)則簡單,柔軟的沙地對青少年的成長也十分有利,適宜在我國大范圍推廣普及。
1.與室內(nèi)排球的不同之處。盡管基本規(guī)則,如排球大孝得失分和交換發(fā)球權等方面與室內(nèi)排球運動基本一樣。但沙灘排球還有許多顯著的不同之處:
(1)在沙灘排球比賽中,每隊只有兩名運動員參賽。因此每隊的兩名隊員需要自始至終參加比賽,沒有人換,也不允許更改運動員。
(2)在沙灘排球比賽中,隊員可以站在本場區(qū)的任何位置,因此在發(fā)球時沒有位置錯誤。
(3)在沙灘排球比賽中,隊員張開手用手指“吊球”,將球直接擊到對方場區(qū)為犯規(guī),但允許用手指戳或指關節(jié)擊球。
(4)在沙灘排球比賽中,隊員用上手傳球軌跡不垂直于雙肩連線完成進攻性擊球為犯規(guī)。
(5)如果在網(wǎng)上雙方隊員同時擊球,允許“持球”,比賽繼續(xù)進行。
(6)在沙灘排球比賽中,受傷隊員可以請求獲得5分鐘的受傷暫停時間,但每名隊員在每場比賽中只有一次機會。
(7)在沙灘排球比賽中,每當比賽雙方比分累積達7分(第一、二局)、5分(第三局)或7分、5分的倍數(shù)時,雙方將馬上交換比賽場區(qū)。
2.我國沙灘排球運動簡史。1900年傳入我國廣東等地,為16人制排球,分4排,每排4人,位置固定不輪轉(zhuǎn)。當時水平很低,打法簡單。從托來托去到由前兩排中間打高遠球,沒有攔網(wǎng)。
1919年改為12人制排球,分3排,每排4人,技術發(fā)展到上手發(fā)球、正面扣球、單人攔網(wǎng)和倒地救球。
1927——1951年為9人制排球:三人三排固定不輪轉(zhuǎn),三次擊球過網(wǎng)。由頭排中間傳球組織進攻,二排助跑起跳進攻,出現(xiàn)勾手扣球技術。在第九屆遠東運動會上(1930年)創(chuàng)造了“快板球”,即現(xiàn)在的快球。
1950年,我國男排在蘇聯(lián)、捷克斯洛伐克學習了東歐的高打強攻倒地防守技術和“兩次球”進攻戰(zhàn)術。1951年在全國籃、排球比賽大會時,改為6人制。從50年代后期開始,開始探索走自己的道路。60年代大松博文的“三從一大”對我國排球影響很大。1981年女排獲世界杯,1982年世錦賽、1984年奧運會“三連冠”。獲得三連冠的由日本女排、蘇聯(lián)女排、蘇聯(lián)男排。排球1917年傳入歐洲時就是6人制,故水平較高。
1947年成立排球聯(lián)合會,1949年第一屆男子世錦賽,1952年女子第一屆世錦賽。以后每四年舉行一次。1965年男子世界杯,1969年第二屆男子世界杯,1977年第三屆男子世界杯年。1977年第一屆女子世界杯,1981年第二屆女子世界杯,以后每四年舉行一次。
1994年我國將沙灘排球列為全國正式比賽并列入全國運動會的比賽項目。
1997年第八屆全運會上,沙灘排球第一次進入全運會。
11998年第十三屆亞運會,我國選手李樺/谷宏宇獲男子冠軍。
從1994年開始設全國巡回賽,從2000年起設立全國錦標賽和全國冠軍賽。多年來,堅持承辦國際排球聯(lián)合會和亞洲排球聯(lián)合會的比賽。有10多個省市舉辦過國際性和全國性沙灘排球比賽。
2000年遲蓉/熊姿、張靜坤/田佳兩對選手通過參加資格賽取得進入奧運會決賽階段資格,并分別獲得了第9名、第19名的成績。
2000年在我國廣東舉行的第一屆亞洲沙灘排球錦標賽,我國選手獲女子冠、亞軍。
從1998年開始,我國先后在大連市和廣東省茂名市連續(xù)五年承辦國際排聯(lián)的世界女子沙灘排球巡回賽,較好地向世界宣傳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面貌。
在2001年世界沙灘排球錦標賽上,我國選手遲蓉/熊姿和田佳/王菲分別獲得第5名和第17名,這是我國沙灘排球在世界單項最高級別的比賽中取得的最好成績。
在2001年友好運動會的沙灘排球比賽中,遲蓉/熊姿代表中國隊參賽,獲第6名,這是我國沙灘排球在世界綜合性運動會上取得的最好成績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