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能聽懂的語言,詳細講解籃球五個位置的任務,以及特點和作用
在籃球運動中,球場上一般地分為五個位置,也就是說明們常常說的控球后衛(wèi),得分后衛(wèi),小前鋒,大前鋒和中鋒,作為一名NBA球員,有許多人都可以客串不同的位置,也會根據不同球隊的安排去改變自己位置和打法,就是我們所說的全能!在NBA漫長的發(fā)展長河中,就出現過很多各個位置的領軍人物,下面就將介紹一下籃球各個位置在球場上的特點、作用和任務。

控球后衛(wèi),我們在觀看比賽時候,很多主持和評論員也會把這個方位稱作組織后衛(wèi)或核心后衛(wèi)。有時更是直接的用戰(zhàn)術用語1號位球員來稱呼。理論上控球后衛(wèi)應該是場上持球時間最多的球員,他的在場第一個任務從名詞上就看得出來,那就是控球。籃球場上一名合格的控球后衛(wèi),必須具有超強的控球技術,這是這個位置的根本。

除了控球技術之外,一名控球后衛(wèi)質量好壞就是傳控的結合能力技能怎么樣,傳,就很好了解了,就是傳球的意思。他把球從后場推進到前場之后,把球準確地傳出去,傳到有最佳進攻機會的球員手里??兀@個控不是控球的意思,是對全局的把控能力,就是組織串聯球隊的控場能力,梳理球隊的進攻,把控球隊的進攻節(jié)奏,讓球員流暢的運轉起來。除了“控、傳、控”之外,現在也更多的要求控球后衛(wèi)還得有一定的得分能力。

得分后衛(wèi),得分后衛(wèi),我們望文生義也很好理解,就是球隊得分最拿手的后衛(wèi)球員,他們的在場上的第一任務就是得分外,其次是防守,這個位置需求具有優(yōu)異的單打得分技術,還有不錯的中遠投能力,在球隊“得分荒”時就需得分后衛(wèi)挺身而出,一個好的得分后衛(wèi)必須具有頂級的投籃能力以及全面的的進攻手段,他們在進攻端要持續(xù)穩(wěn)定地輸出得分,在防守端也要防對面的外線球員和幫內線球員協防。

NBA歷史中最強的得分后衛(wèi)代表人物莫過于“籃球之神”喬丹了,他就是擁有頂級的得分能力,同時兼具名列前茅的強悍防守。NBA中標準的得分后衛(wèi)身高就是1.98米,因為最歷史傳奇的兩名得分后衛(wèi)是喬丹和科比,他們都是這個身高。

小前鋒,小前鋒是球隊中最重要的得分來源,同時也要不錯的防守技術。一名合格的小前鋒不但要有身高,能在籃下得分,也要有速度,能下快攻和殺入內線得分。對小前鋒最基本要求就是能得分,這個位置是對命中率要求最低的一個方位,一般來說的40%-50%的命中率就是一個合格小前鋒了,四成以上球隊都能接受。當然這有一個條件,就是他必須能得分。假定一個小前鋒每場球就得個五六分,命中率再高也是毫無意思的,也是不合格的,那還不如叫他去打替補算了。

很多人很好奇,為什么小前鋒的命中率可以允許比較低呢?因為他是隊內首要得分者,出手占比多,常常要時機投籃,要在關鍵時刻用擅長的單打方式安定軍心,提高球隊的士氣,乃至于給對手下馬威,給對手迎頭痛擊等等等。因而小前鋒會有很多的的時機出手,并且可能是不太好的時機,所以是可以容許他的命中率稍低,只要他能得分就行。

大前鋒,大前鋒是球隊防守中的最重要的組成球員,所謂的四號位球員在比賽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負責搶籃板,卡位,擋拆等等,臟活累活基本上都是這個位置在干,是球隊進攻戰(zhàn)術的最后選擇,但現在的籃球發(fā)展,要求大前鋒必須也得有一定的得分手段,在籃下沖搶籃板后直接進攻完成得分,也能拉到外線三分源頭。例如鄧肯和加內特就是這個位置的代表性球員。

中鋒,中鋒五個位置最高最壯的球員,一般也是球場上最靠近籃筐的的人,控制著球場的內線區(qū)域,有很強的籃下終結能力,搶籃板能力,并且常常會和后衛(wèi)進行擋拆,還要有很高的順下意識。中鋒就是球隊攻和守的樞紐,一般中鋒都是在內線出手,運用勾手、跳投、扣籃,還常常運用背身單打等手段得分,很少會在外線出手。不過在小球時代崛起之后,許多中鋒也會常常跑到外線投三分。我們可以把這個位置理解為士兵上單,進攻和防守都要抓。這個位置比較有代表的就是奧尼爾和奧拉朱旺了。

這是傳統意義上籃球的5個位置,現代籃球逐漸地也發(fā)生了一些改動,球場上的5個位置逐步在模糊化,有時中鋒也沒很長時間待在內線,也可以經常在外線投三分,比如恩比德和約基奇,小個球員也能在內線擔任重任,比如格林和塔克。但是不管時代如何的變化,一支球隊是必定有一個控球后衛(wèi)來掌控比賽的,就像我們吃飯四菜一湯,不管這四個菜怎么變化,一頓飯沒有湯,沒有水,恐怕是很難下飯。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