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國際范十足 郎導帶頭全隊都愛學英語

過去四年,中國女排在世界大賽上摘金奪銀,連連創(chuàng)造好成績,郎導和姑娘們球場上專業(yè)能力過硬,一次次發(fā)光閃亮。競技場外,我們看到郎導與其他球隊的教練隊員、國際排聯(lián)官員、裁判談笑風生,看到賽后朱婷直接用英語接受FIVB記者采訪,不久前的瑞士精英賽上,劉晏含接受外媒采訪一口流利的英語更是讓人吃驚……
越來越有國際范兒的女排受到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背后是女排姑娘不怕困難,成就最好自己的努力。

“我當運動員那會兒,不管訓練多累,比賽多緊張,一有空就捧著一只磚頭似的小錄音機,學《英語900句》。從中國女排退役后首選的去向,就是進大學、讀英語?!闭f起當年努力學英語的經(jīng)歷,郎導記憶頗深,她甚至記得當年在北京師范大學英語系讀書時,每天強迫自己背上百個單詞。
在郎導的自傳《激情歲月》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記錄了郎導剛到美國留學時如何讓自己離開“舒適圈”——
調(diào)整好心態(tài),我輕裝上陣,決定離開華人比較集中的洛杉磯,去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雖說,洛杉磯有何吉等華人朋友,一些愛國的老華僑都知道中國女排的事跡,都熱心地愿意幫助我,還經(jīng)常地為我舉行“派對”。但我一方面很感激他們的關(guān)照,心里卻清醒,我不是小雞,不能躲在別人的翅膀下找食,再說,老是讓華僑們照顧著,這樣的氛圍,同國內(nèi)生活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而且,加州華人多,大家在一起說的還是中國話,對學習語言不利。我來美國不為鍍金,我需要真切的感受、扎實的學習,首選就要過好語言關(guān)。
最終郎導不僅以560分的托福成績通過了語言關(guān),而且經(jīng)過嚴格的考試成為新墨西哥大學體育管理專業(yè)的研究生。
赴意大利打球期間,為了和教練隊友更好的交流,郎導又自學了意大利語。
結(jié)束運動員生涯,郎導先后在中國女排、意大利職業(yè)隊和美國女排執(zhí)教,在中、意、英三種語言中自由切換,成了真正的“國際郎”。

2013年,郎導第二次執(zhí)教中國女排。
在郎導的督促和帶動之下,中國女排每個成員都很注重英語學習,美國籍體能師和康復師與教練們無障礙交流,大多數(shù)運動員也能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
“老美”體能師Rett早就蓋章認證,國家隊中英語說得最好的是劉晏含。
今年九月,劉晏含隨隊參加瑞士女排精英賽,接受外媒采訪時就秀了一把英語,無論是口音、詞匯量,果然都很過硬。
不過說起那段接受采訪的經(jīng)歷,“大哥”很謙虛:“我當時很緊張啊,不知道有采訪,但還是想不用翻譯試試看,不過因為完全沒有準備,回答的時候就沒那么流利?!?/p>
有了那次接受英文采訪的經(jīng)歷,劉晏含說以后還要盡量豐富一下在那個場景中的對話能力。

劉晏含小時候的英語學習軌跡跟大多數(shù)人差不多,課內(nèi)老師教,課外報班學:“后來看美劇,開始喜歡了,學習動力更足?!?/p>
這幾年劉晏含業(yè)余時間在學英語上下了不小的工夫:看劇、上網(wǎng)絡(luò)課、苦背單詞,只要能提高,她都樂于嘗試,“可惜我是在唯一一個不能有外援的球隊里,不然我一年就出師了,給我一個老外,我能學會各種口音,哈哈哈?!?/p>
“持續(xù)的學習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學英語還能增強記憶力,感受兩種文化的不同,最重要的是能更好地與人溝通,我的目標是能在兩種語言之間自由切換。”劉晏含說。
多年前馬蘊雯得名“國際馬”,就源于她在國際賽場上自如地和其他國家球員交流,特別是和韓國球星金軟景的友情,也是每次見面用英語“聊出來”的。
“其實我一直在學英語,就是沒有真正坐下來學過。”用馬蘊雯的話來說,自己的學習方法叫“多方位學習”,除了下載學習軟件之外,她還愛看美劇,喜歡化妝華服的她常常搜羅外國時尚美妝視頻學習,一有空,她會和外國朋友聊天,努力加強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
“訓練的時候會和外國康復師聊,看電視,交朋友……”馬蘊雯說她能用到英語的地方很多,“我的夢想就是張口就來、可以上臺演講那種,現(xiàn)在離我對自己的要求還有很遠,得好好努力!”
國家隊兩個“小可愛”——李盈瑩和王夢潔最近也在忙著學英語。
世界女排聯(lián)賽總決賽后,全隊移師北侖,從那時候起,她們倆就成了好室友、好朋友,以及,好“學”友。

世錦賽期間,李盈瑩和王夢潔在緊張的訓練和比賽之余,利用晚上看完錄像后睡覺前的半個小時,爭分奪秒地學習英語。
有段時間,她倆說得最熟的一句話都是“Please try again”——
“我們的英語學習軟件要求跟讀模仿,發(fā)音不像,它就會說‘Please try again’,老聽這句,結(jié)果就成了我們倆說得最好的一句英語?!蓖鯄魸嵭χf。
世錦賽結(jié)束收拾行李回母隊前,王夢潔和李盈瑩有個約定:“利用聯(lián)賽空閑時間好好學英語,明年回國家隊的時候見了面咱們用英語打招呼啊!”
正在土耳其開啟第三年歐戰(zhàn)征程的朱婷,已經(jīng)把英語當成了生活的工具。
從第一年出國帶翻譯,到第二年決定自主學習,逼迫自己融入英語環(huán)境,朱婷這兩年進步“嗖嗖的”。
現(xiàn)任荷蘭女排主教練、美國人莫里森曾是瓦基弗銀行隊的助理教練,他一直很關(guān)注朱婷的英語學習情況。
有一次和記者聊起此事,莫里森講了個故事:“剛開始第一天,我跟她打招呼,Hello, Zhu!她回,‘Hi!’之后就沒了。兩周之后,我說,Hello,Zhu!她回:‘Hi, Jamie, how are you doing?’神不知鬼不覺,她的英語就提高了!”

在朱婷伊斯坦布爾公寓的書桌上,擺著一本《英語900句》,那是她第二年赴土超征戰(zhàn)前,郎導為督促朱婷學好英語送給她的。
《英語900句》,也是郎導球員時代用得最順手的英語學習書。
“我和安導商量了半天,我們都覺得你特別有天賦,這次新聞發(fā)布會第一次招呼就敢招呼英語……”郎導一說把朱婷逗得哈哈笑,“這是我剛開始學英文時用的書,特別好用,所以明年回來時我要檢查作業(y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這兩年代表中國女排出戰(zhàn),經(jīng)常能看到作為隊長、世界女排第一人的朱婷勇敢地用英語接受采訪,在比賽中有什么問題會和裁判自如交流,一點一滴地改變,成為更優(yōu)秀更有國際范兒的中國女排隊長。

女排隊員是榜樣,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努力奮斗的人們永遠在路上。
(我愛女排)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