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讓堅持變簡單

文|博然一笑(富書作者)
積千累萬,不如養(yǎng)個好習慣。
《中國機長》上映時,已過不惑之年的袁泉,站在一群光鮮靚麗的美女中,無論身材還是狀態(tài)都勝人一籌,真的讓人很羨慕。
剛上中戲的時候,袁泉經(jīng)常和章子怡、秦海璐等人癡迷于各種美食,導致體重一路飆升,最胖的時候有120斤。
沮喪的她嘗試了各種減肥藥,不僅傷身還沒啥效果,最后靠著裹保鮮膜跑步,才終于瘦了下來。
都說減肥容易保持難,瘦下來的袁泉再也不敢胡吃海塞了。
為了不讓體重反彈,這么多年來,她一直保持著清淡飲食、優(yōu)質(zhì)睡眠、多喝水多運動這些良好的習慣。
喬布斯曾說: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你養(yǎng)成了習慣;在你生命的最后的30年中,你的習慣決定了你。
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的行為,行為決定了他的習慣,而習慣則會決定他的命運。
好習慣,真的可以讓生活越來越美好。


2019年,39歲的呂艷飛代表中國隊參加WJR跳繩世界杯,為國爭光摘得了兩塊金牌。很多人看到了他的高光時刻,卻少有人知道他3年前的樣子。
那時候的呂艷飛一回家就躺在床上玩游戲。隨著體重的增加,人也覺得越來越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jié)識了花樣跳繩,就決定通過跳繩來減肥。
190斤的體重去跳繩,談何容易?一開始,呂艷飛連10個都跳不來,而且跳完繩的第二天還會渾身酸痛。
但他仍然每天早晨跑去公園練習跳繩。從1分鐘,到3分鐘,再到5分鐘,呂艷飛連跳的時間越來越長。1個月以后,他竟然可以做到連跳半個小時。
生活不會辜負任何一個努力付出的人。
半年之后,呂艷飛不僅養(yǎng)成了良好的跳繩習慣,還成功減重50斤。
從190斤的“大胖子”,到站在國際領(lǐng)獎臺上的世界冠軍,呂艷飛的勵志經(jīng)歷,再一次證明了習慣的重要性。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span>
人活一世,都是在不停地重復著自己的習慣。如果你想改變?nèi)松壽E,就得努力改變習慣。
還記得兩年前那個熱愛詩詞的外賣小哥雷海為嗎?
22歲那年,來上海打工的雷海為和其他工友一樣,下班之后無所事事。后來,他發(fā)現(xiàn)書店是個好地方,就經(jīng)常鉆進書店里看書背詩。
誰也沒想到,16年之后,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習慣,竟然讓38歲的雷海為在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中,打敗了很多來自名校的碩士博士,奪得冠軍。
如今的他,已經(jīng)成為一家教育機構(gòu)的國學詩詞老師,負責古詩詞的編訂和教育工作。

從外賣小哥到國學詩詞老師,雷海為對自己的人生無比滿足。
杜克大學有一項研究結(jié)果:我們的行為中大約有45%來源于習慣。
從長遠來看,一旦養(yǎng)成了規(guī)律地做某件事的好習慣,這種不斷重復疊加的力量,會讓人受益頗豐。
人生最美好的愿望,莫過于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而優(yōu)秀的習慣,真的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在培養(yǎng)習慣的道路上,很多人之所以半途而廢,是因為不懂得拆解目標。
真正的高手,既有長遠的大目標,也有當下的小目標。
日本著名馬拉松運動員山田本一,曾兩次在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奪得冠軍。多年以后,他在自傳中揭開了自己的成功秘訣。

原來,每次比賽前,山田本一都會把比賽的路線仔細看一遍,并把一些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
比賽開始后,他會以最快的速度沖向第一個目標,在第一個目標到達后,再奮力沖向第二個目標。
40多公里的賽程,被山田本一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后,跑起來就輕松多了。
歌德曾說:“每走一步都走向一個終于要達到的目標,這并不夠,應(yīng)該每一步就是一個目標,每一步都自有價值?!?/span>
工作也一樣。無論多么棘手的任務(wù),只要學會拆解目標,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難。
2015年,楊瀾受命擔任北京申辦冬奧會代表團的陳述人。為了表達對國際奧委會及法語國家的尊重,她被要求在申奧時用法語講一小段開場白。
在1個月不到的時間內(nèi),說一段地道的法語,這對零基礎(chǔ)的楊瀾說,的確是個挑戰(zhàn)。
一開始,楊瀾無論怎么努力,總是講得磕磕巴巴,差強人意,幾乎想要放棄了。
后來,她請北大法語系董強教授,把那一小段文字拆成若干句,用快慢兩種語速錄下來,然后每天花20分鐘左右的時間,反復地跟讀練習每一句話。
就這樣,楊瀾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硬是把那段拗口的法語開場白一句一句地“啃”了下來。

目標, 不分高下,但只有切實可行,才是人生至境。
當年,“籃球之父”詹姆斯.奈史密斯,之所以把籃球架的高度定在3.05米,就是因為這是一個“跳一跳,夠得著”的高度。
事實證明,當一個人離目標不太遠的時候,他才能更容易突破自己的極限。
習慣不能直接獲得,它們是在長期不斷的重復中被塑造出來的。
如果在這個過程里,有太多的困難和挫折,就會讓人產(chǎn)生抵觸情緒,從而產(chǎn)生放棄的念頭。
因此,暫時忘記那些高大宏偉的長遠目標,堅持完成每天切實可行的微小目標,才能夠在培養(yǎng)習慣的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很多人培養(yǎng)習慣,是出于某種外在的動力。
動力雖然是個好東西,但僅僅擁有它,還不足以養(yǎng)成好習慣。
比如,《微習慣》一書的作者斯蒂芬,一直想擁有健碩的身材。但每天30分鐘揮汗如雨的鍛煉,卻慢慢地耗盡了他的熱情。
后來,斯蒂芬放棄了每天運動半小時的計劃,把目標縮小到每天1個俯臥撐。
這樣,原先那種完不成任務(wù)的焦慮感,漸漸地被完成1個俯臥撐的愉悅感所代替了。
看得到成績,就會有繼續(xù)前進的理由。
斯蒂芬之所以能成功減肥,是因為他在每天完成1個俯臥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培養(yǎng)了“意志力”。而意志力,才是習慣養(yǎng)成道路上最關(guān)鍵的要素。
動力來源于外界,如果它消失了,人就會陷入熱情遞減的怪圈。這個時候,如果想繼續(xù)原來的行為,就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力。
意志力來源于自身,當人們做事缺乏動力時,意志力的消耗量就會猛漲,從而難以長期維持一個行為,并將其培養(yǎng)成習慣。
微習慣最大的特點是目標足夠小,小到不用吹灰之力即可完成。這樣,人們就不會因為耗費巨大的意志力而感覺痛苦,從而能繼續(xù)堅持當下的行為。
《掌控習慣》中有這樣一句話:改進1%并不特別引人注目——有時甚至不引人注目——但它可能更有意義,特別是從長遠來看。
洛杉磯湖人隊曾陷入低谷,當時的教練派特·雷利鼓勵隊員說:“今年我們只要比去年進步1%就好,有沒有問題?”
原本垂頭喪氣的隊員,一聽1%這么低的要求,立馬信誓旦旦地拍著胸脯答應(yīng),并且毫無壓力地完成了目標。

那一年,信心大增的湖人隊輕輕松松地獲得了年度冠軍。
人是受欲望支配的。如果欲望不滿足,就會感覺痛苦。那些半途而廢的人,不是敗給了習慣,而是沒有找到正確培養(yǎng)習慣的方法。
稻盛和夫曾說過:“請為自己的每一步小小的成功而感動,并把它當作動力,更加努力工作?!?/span>
只要把目標定得足夠小,就能通過一次次微小的肯定和鼓勵, 邁過一個個“想要放棄”的坎。

葉圣陶說:“積千累萬,不如養(yǎng)個好習慣?!?/span>
一個好習慣,真的可以讓人生開掛。
但“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一個好習慣, 需要無數(shù)微習慣的重復,才能產(chǎn)生巨大的力量。
微習慣,不是一場不切實際的自我較量。相反,它通過對自己每一次微小改變的贊賞與肯定,慢慢接近你最期待的樣子。

作者簡介:博然一笑?(富書作者),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來源:富小書,本文版權(quán)歸富書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