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吳易昺創(chuàng)造歷史,奇跡也源于時代進步

北京時間13日凌晨,男子職業(yè)網球協(xié)會(ATP)250巡回賽達拉斯站男單決賽落幕,中國球員吳易昺戰(zhàn)勝伊斯內爾,奪得中國大陸男子球員首個巡回賽單打冠軍,創(chuàng)造歷史。
此前,從未有中國大陸男子球員闖入過ATP巡回賽的單打決賽,1995年潘兵所獲得的首爾公開賽四強成績,已經是我們的最好成績。在接連戰(zhàn)勝多位TOP30、TOP10選手,一舉打破漫長歲月的塵封之后,吳易昺終于改寫了這一切。無數的中國球迷熬夜看球,向他致敬。
賽后接受采訪時,他說了一句很精彩的話:以此作為新的出發(fā)點,就像在社交媒體上所寫的“看見一只蝴蝶飛過廢墟”。在傷病交纏、低潮徘徊的經歷中,他的確像極了一只直面逆境的蝴蝶,在歐美傳統(tǒng)強項“勢力范圍”中,不斷飛翔和沖撞,從而打開了一片天地。要知道,11個半月前,他的ATP排名還只有1869位。
這讓人想起了2002年拿下世界青年斯諾克錦標賽冠軍的丁俊暉。從形如鋼鐵森林的歐美傳統(tǒng)強項領域中分一杯羹,談何容易?但這是我們必須做的事。當我們總是在艷羨歐美強手在網球世界中的統(tǒng)治性地位,談論著費德勒退役意味著“讓一個比他本人更大的時代”結束時,我們唯有拼命揮舞翅膀,在颶風中成長,并且加入強手行列。
令人欣慰的是,多年來,我們不斷在那些艱險莫名的領域取得新突破,拿下了很多從未想到過的勝利。譬如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上的一飛沖“添”,譬如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蘇翊鳴等一眾健兒共同書寫的中國傳奇。
其實,體育領域所有的奇跡,都不是“望天收”,都有規(guī)律可循。體育英雄背后的團隊,為之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僅以戰(zhàn)勝傷病課題為例,吳易昺在動完手術后,于今年1月重返國際賽場,卻在第二場比賽中就遭遇腳踝嚴重扭傷。他能這么快地再次“復出”并奪冠,除了他本人非凡的意志力外,靠的是科技和醫(yī)療的力量。
賽后吳易昺重點提到了“團隊的支持”,而這樣的話很多人都說過,蘇炳添便多次感謝過團隊的支持。當我們感慨于中國體育取得的一個又一個進步時,我們不能不為團隊的強大而驕傲。這個團隊,既代表著一個個具體的名字和單位,更代表著這些年來奮勇進取的中國體育形象。
體育實力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反映。國家的強大,是體育團隊不斷邁上新臺階的根本原因和動能。體育的進步,終究是國家的進步所撐起的“大模樣”。
蘇炳添曾直言,他取得的突破,正是得益于更加系統(tǒng)的訓練方法,得益于獲得更多鍛煉機會,得益于有力的保障,他才能心無旁騖全力投入訓練和比賽。中國首個獲得北歐兩項冬奧會資格的趙嘉文,也曾談及科技對訓練的幫助:“如果沒有像風洞這樣的科技助力讓我迅速掌握跳臺滑雪的技術,我還只是一個越野滑雪運動員?!?/p>
在北京冬奧會上,中國健兒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叭椖繀①悺钡氖⒕氨澈?,也是冰雪運動的“南展西擴東進”,是科技賦能所展現的諸多快車道,是3億人“上冰雪”所撐起的萬億級產業(yè)。
歐美傳統(tǒng)強項往往代表著競技體育的最高峰,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吳易昺、蘇炳添等取得的成績振奮人心,但這只是中國體育邁出的一小步。遙望座座高峰,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時代的進步、國家的發(fā)展,則為中國體育健兒注入了最大的心氣,鍛造了最靈動的翅膀。涌現更多“堅強的蝴蝶”,飛越更廣闊的山海,我們可以的。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