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古代“青樓”是正規(guī)場所?逛一次要多少銀子?換成人民幣是多少?
原標題:古代“青樓”是正規(guī)場所?逛一次要多少銀子?換成人民幣是多少?
提起“青樓”,相信大家都會想起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認為那就是現(xiàn)代的風(fēng)月場所。而在最近大火的劇《夢華錄》中,出身賤籍的趙盼兒和宋引章,為了有朝一日脫離火坑可謂費盡心思。
劇中趙盼兒和周舍“雙潔”的形象,引發(fā)了大家的熱烈討論,也掀開了古代“青樓”不為人知的一面:有人說,古代“青樓”竟然是正規(guī)場所!這里面的女子,也可以賣藝不賣身?
那么,青樓是否真如傳言所說那樣干凈?逛一次要多少銀子,換成人民幣又是多少錢呢?
秦樓楚館的快樂
雖說大家都叫習(xí)慣了“青樓”,但實際上這是一個誤會。正確的稱呼應(yīng)該是“秦樓”,一般與“楚館”連用,為“秦樓楚館”,泛指古代的風(fēng)月娛樂場所。為什么叫做“秦樓”呢?這就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個著名的典故有關(guān)。
相傳戰(zhàn)國時期秦穆公的女兒弄玉才貌兼?zhèn)?,尤其擅長吹簫,深受秦穆公的喜愛,甚至為她建造了一棟名叫“秦樓”的高樓。但弄玉越來越大,眼瞅著就要出嫁,在為弄玉選駙馬上秦穆公很犯愁。
不過,雖然父親一心要為自己選擇女婿,但弄玉卻自有主張,她深愛當?shù)匾幻惺捠返馁F族青年。蕭史和弄玉一樣擅長吹簫,并且還會用蕭聲模仿鳳凰鳴叫的聲音。
秦穆公聽說了,就召見蕭史。二人在秦樓一見鐘情,蕭史走上秦樓,與弄玉用蕭合奏,動聽的音樂竟然引來了鳳凰,二人遂乘鳳而去。這個浪漫的故事,引得后世的好事者想入非非,慢慢地“秦樓”就變成了風(fēng)月場所的代稱。
不過,秦樓楚館在過去可不僅僅擁有某一項不可描述的作用,它其實更加類似于今天的各種酒吧、歌廳、舞廳,主要的目的就是令來到這里的人們放松和愉悅。
這里的工作人員,多半都是年輕貌美、才藝雙絕的女性,她們從小就學(xué)習(xí)琴棋書畫、歌舞音樂,具有很高的文學(xué)藝術(shù)修養(yǎng),有些人還有諸如琵琶、笛子等一技之長。說是“藝伎”,也不為過。
當年的秦樓楚館吸引了不少來客,這些人大多數(shù)都是具有一定財力和文化修養(yǎng)的中上層人士。他們在工作之余就會來到秦樓楚館消遣,欣賞藝伎的歌舞,與她們吟詩作對,獲得身心的放松。
在娛樂設(shè)施貧乏的古代,秦樓楚館稱得上是“天下第一”高端娛樂場所了。因此,消費它的門檻也很高,里面的許多藝伎都價格不菲,如果是擁有一技之長的名伎,要博得美人兒一笑可是需要一擲千金哪。
有苦難言的生活
前面已經(jīng)介紹了秦樓楚館的性質(zhì),乃是古代的娛樂場所,那么里面的藝伎,也就可以類比今天的直播間網(wǎng)紅、娛樂公司旗下的藝人和酒吧駐唱歌手。這些藝伎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呢?
其實,和現(xiàn)代的娛樂公司會專門雇傭“星探”到處發(fā)掘年輕的素人進行培養(yǎng),當年的秦樓楚館也有人專門挑選藝伎。不過,古代的藝伎身世都要比現(xiàn)代的藝人復(fù)雜得多,因為古代有一種特殊的戶籍叫做“賤籍”。
賤籍中人有的是落魄的貴族小姐、被貶斥和流放的官員的親眷、貧苦的民女等等,匯聚三教九流。這些人的共同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年輕美麗、地位低微的中下層女性。
因為是賤籍,她們不具備平等的民權(quán),不能擁有田地和產(chǎn)業(yè),也不能嫁人,除非有人愿意為她們“贖身”。這些女孩們有的淪落為賤籍的時候,還是個小姑娘,什么也不懂。
秦樓楚館的主人,也就是老鴇,就會派人去她們中間挑選,帶回秦樓楚館正式培訓(xùn),教她們學(xué)習(xí)文化藝術(shù),長大了好為老鴇賣藝賺錢。在過去,這種經(jīng)營模式遍地開花,甚至走出國門,傳到了鄰國日本。
在一部描繪上世紀“最后的日本藝伎”的電影《藝伎回憶錄》中,我們能夠窺見藝伎生活的一斑:這些女孩們每日辛苦伺候客人,陪酒陪笑,換來的錢大部分卻只能被老鴇盤剝。
她們?yōu)榱藸帄Z一個“頭牌”的席位,不惜勾心斗角,又要時刻小心謹慎,嚴守社會對藝伎的種種清規(guī)戒律。其中最嚴格的一條戒律,就是不能夠與客人戀愛,一旦戀愛失身,她們就會被趕出青樓。
中國的藝伎們,則經(jīng)常盼望一件叫做“贖身”的事情。所謂“贖身”,就是由藝伎本人或者其相好的“恩客”,出具高額資金,與老鴇協(xié)議解除藝伎與青樓和老鴇的人身依附關(guān)系,同時也除去賤籍,獲得完整的民權(quán)。
重獲自由身的藝伎,一般都會嫁給某位恩客,成為他的妻子。在白居易膾炙人口的詩歌《琵琶行》中,就描寫了一位善于彈奏琵琶的藝伎坎坷的一生:
曾經(jīng)她是“五陵年少爭纏頭”的當紅花魁,但當年華逝去,她只能“老大嫁作商人婦”,雖然成功贖身和嫁人,但過得并不快樂。
由于藝伎曾經(jīng)是為人所不齒的“賤籍”,她們即使成功贖身和嫁人,很可能也不能獲得配偶的尊重,她們通常不會是配偶的正妻,多數(shù)只是妾室。強如絕代風(fēng)華的名伎董小宛,在被深愛之人冒辟疆迎娶回家之后,也只是他的寵妾而已。
而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杜十娘秀外慧中、熱烈執(zhí)著,但因為她的過去,也只能抱著百寶箱投水而死。藝伎們的生活,就是表面光鮮、背后心酸的。
風(fēng)流一夜的花銷
說了那么多青樓和藝伎,讓我們言歸正傳,到底青樓是不是正規(guī)場所?逛一次需要多少銀子,折合人民幣多少錢,普通老百姓能否消費得起呢?
讓我們以宋代的青樓作為案例。兩宋時期,青樓盛行,為了妥善管理,朝廷曾一度將青樓納入專門的管理機構(gòu)“教坊司”,相當于今天的“廣電總局”和各路文化藝術(shù)協(xié)會。
在教坊司的嚴格管理下,青樓成為了比較正規(guī)的娛樂場所,受到朝廷的承認,老鴇和藝伎們也受到一定的管轄。教坊司會將國內(nèi)的青樓全部登記在冊,其工作人員的姓名、身份等也不例外。
但是,嚴加管理只能規(guī)范青樓的從業(yè)水準,卻不能改變它的本質(zhì)和盈利模式。當時的青樓,對于客人普遍是階梯收費:客人一旦進入青樓消遣,首先要支付一筆叫做“花茶費”的費用,相當于服務(wù)費或者是小費,不包含在其他消費里。
檔次不同的青樓,花茶費相應(yīng)的也有所浮動,但基本在幾貫銅錢左右。幾貫銅錢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宋代的一貫錢有幾千文錢,一千文錢可換取一兩白銀,相當于今天的1500元。
進門就要花去好幾千塊,可見其開銷之大。但一般來青樓的客人不會干坐著啥也不干,多半還要喝點小酒、吃點點心,有時候還要好幾個人一起來,坐著聊天、看藝伎唱歌跳舞表演節(jié)目。
這樣加起來,可就不知道要花多少錢了,簡直就像一個無底洞。就是現(xiàn)在,一個普通的工薪族一個月也只能賺到幾千塊錢左右,哪能經(jīng)得起在青樓里面折騰幾回呢?因此,青樓一直都是古代的“高端消費”,普通人是逛不起的。
曾經(jīng)的青樓,是古人的高端娛樂中心,也是他們忙碌生活中少有的樂子。而今,娛樂手段增多,人們再也不用非得到像青樓這樣的娛樂場所消費,也能獲得快樂,難道不是時代的進步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