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記住外國體育運(yùn)動員的名字?
謝邀。
正好在做解說的功課,順手答一下。
看完記得周末來看我說的西甲呵呵呵呵。
我小時候看書,喜歡讀金庸,國外的名著卻死活讀不下去。
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因?yàn)槊钟洸蛔 ?/p>
特別是那些第一次出現(xiàn)的人物,會讓我有陌生感,然后就對書有距離感,然后就不讀了。
但現(xiàn)在說球,20支西甲球隊(duì)*25名球員,一共500人,基本都能對照著臉和球衣說出名字了。
因?yàn)槲艺业綐啡ち恕?/p>
不同語系,不同國家的球員,名字后頭都是有故事的。
比如:Viear ?rn Kjartansson
也就是此前在江蘇效力過的冰島外援“卡爾坦森”。

實(shí)際上,這個名字的正確譯名應(yīng)該是:
“文扎爾·厄恩·基亞爾坦松”。
其中,“基亞爾坦松”的部分是姓。
但他的父親可不姓這個姓。
因?yàn)楸鶏u人民大多是用“父名(Patronymic)”的。
也就是說,基亞爾坦松的父親叫基亞爾坦斯(Kjartans),所以文扎爾的姓就是Kjartans+son,也就是基亞爾坦松(Kjartansson)了。
所以,如果我家用的是父姓,那我的兒子就叫“雷子X”。
幸好...
也有人說,埃居爾·古德約翰森(Eieur Guejohnsen)的父親不就是老古德約翰森嗎?父子倆不還國家隊(duì)同場競技嗎?

是的,雖然是冰島人,但古德約翰森家族用的是“姓”而不是“父名”。
也就是說,他兒子,他孫子,他孫子的兒子,全都姓古德約翰森。
怎么分辨呢?
看名字的末尾,古德約翰森是“Sen”,而基亞爾坦松是“Son”。
但...也不絕對吧...比如在丹麥,父名就是在父親的名字后加“Sen”的。
然后,女兒和兒子還不一樣,以冰島語為例,是在父親的名字后邊加“Dóttir”
暈了嗎?但游戲都是這樣,弄懂了規(guī)則才好玩。
父姓在各個國家和語種當(dāng)中的運(yùn)用都不太一樣。冰島和丹麥算是斯堪的納維亞一支,除此之外還有斯拉夫語、荷蘭語、阿拉伯語等等。
換一行,再說說西班牙語名字的事兒。
很著名的球隊(duì):Villarreal
怎么翻譯合適?
按照英語發(fā)音,基本就是“維拉里爾”了?
可這是西班牙城市/球隊(duì)的名字。
所以大家都知道,這最終翻譯成了:”比利亞雷亞爾“。
但,你看,這里還有一個轉(zhuǎn)折。
這個翻譯并不能發(fā)出它本身的聲音。
1、開頭的“V”,實(shí)際是發(fā)“B”的音。
2、但是,后邊的兩個"L”湊在一起時,就不發(fā)“L”的音了,而是“?“。
額...這不是表情符號,也不是”入“。
如果念出來的話,大概是”丫“的分解讀音:”Yi~Ya“。
所以,這名字念出來,大概是:”比~丫~里~丫~嘞(輕音)?!?/p>
我不是學(xué)西班牙語的,如果誤人子弟了請各位拿劍Duo我心臟,死前我會過來改錯的。
【Updated:評論區(qū)的
提供讀音:比亞雷~啊日?!?/p>
所以西班牙語名字的樂趣,就是一邊看著它一邊想著它如何發(fā)音。
比如在皇家社會如日中天的小將,Mikel Oiarzabal。

名字和相貌同樣難以評價。
”米克爾·奧亞薩瓦爾“,是的,末尾的”bal“不是巴爾,而是瓦爾。
這樣的小陷阱很多,很容易掉進(jìn)去,同樣也很好玩。
【Updated:評論區(qū)的
提供讀音:歐一啊日薩巴日...】
【Updated:請留意評論區(qū)更多更標(biāo)準(zhǔn)的答案,我會陸續(xù)PO上來。但此前我的原文保留,不會沒什么丟人的,不學(xué)才丟人?!?/p>
2012年我去了歐洲杯,波蘭的一個比賽城市叫做”Wroc?aw“。
請問這個城市如何發(fā)音?
好了,前邊這位長發(fā)戴眼鏡穿短裙的小伙兒舉手了,我不介意你的打扮,請回答問題:
”沃洛克勞“?
好了錯了我來公布正確答案:
”弗羅茨瓦夫“。
你應(yīng)該和我第一次聽到時一樣,都沒弄明白是從哪兒多出來的音節(jié)。
一是”W“,波蘭語里的"W"都是自帶”V“的讀音的;
二是” C “,發(fā)茨的音,又多一音節(jié);
二是” ? “,我沒弄懂規(guī)則,反正在這里也出現(xiàn)了” V “的音。
大概就是這樣了。
所以當(dāng)回到華沙路過”Wis?a River“的時候,我高聲喊道:
”?。?!維斯瓦河好美?。。 ?/p>

然后等有人給我指正”維斯拉“被打臉。
玩笑,我內(nèi)心沒那么陰暗。
最后說說長名字。
”Jan Vennegoor of Hesselink“

”噗哈哈哈哈,喊出我的姓氏?。?!“
好的,海瑟林克先生...
”噗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不姓海瑟林克,我姓范內(nèi)古爾奧夫海瑟林克,噗哈哈哈哈哈~“
是的,就是這么個故事,可這么復(fù)雜的姓是怎么回事呢?英國《衛(wèi)報》還真閑篇,去尋了個根:
”...way back in the 17th century, two farming families in the Enschede area of Holland intermarried. Both the Vennegoor and Hesselink names carried equal social weight, and so – rather than choose between them – they chose to use both. Of in Dutch actually translates to or, which would mean that a strict translation of his name would read Jan Vennegoor or Hesselink.“
我英語高考只有47分,獻(xiàn)丑給大家翻譯一下:
”夢回17世紀(jì),荷蘭王國恩斯赫德市兩農(nóng)家通婚:范內(nèi)古爾家和海瑟林克家,他們非要平起平坐,我的姓也要留在家譜里呀~~所以就用了of,而of在荷蘭是可以當(dāng)or用的,所以就歐負(fù)了。嚴(yán)謹(jǐn)?shù)胤g,此人姓范內(nèi)古爾奧夫海瑟林克...“
你看,多好玩,記一人名兒還能學(xué)歷史學(xué)文化。
這些年,查資料是我工作的樂趣之一,配合著出差實(shí)地考察,效果簡直美不勝收。
而記的人名慢慢多了,掌握的規(guī)律多了,記起來也就容易了。
你覺得中文名字容易記?反正張馨予、張予曦、張雨綺、張雨馨、張歆藝、張藝馨、張藝興、張韶涵、張含韻、張雨涵我是完全區(qū)分不能。
不過,只要帶著求知欲去干每件事,終究是會有樂趣的。
有樂趣就有希望。
以上。
更新:
對了,突然想起個希臘球員。
你們別再說帕帕斯塔索普洛斯、帕帕多普洛斯和帕帕佐格魯了,給你們介紹個新朋友:
Lazaros Christodoulopoulos
拉扎羅斯·克里斯托多羅普洛斯
哼,解說員勻速解說比賽的天敵。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jī)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