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狂飆》里,賈冰給“黑老大”整新活兒
原標題:《狂飆》里,賈冰給“黑老大”整新活兒
最近在追《狂飆》,被賈冰飾演的黑社會老大徐江“嚇到了”。
在京海市,黑勢力縱橫交錯。 在魚店“教父”高啟強(張珞文)崛起之前,梳頭的徐江是這里最狠的角色。 他經營夜總會,進口寶馬,穿勞力士,住大別墅,多次打破以前劃定的界限,挑釁另一個“黑老大”白江波(羅二羊),面對警察,目瞪口呆。
僅此而已,徐江只是銀幕上“黑老大”中平凡的一位。
對于懸疑劇、黑漆漆劇的忠實觀眾來說,“心狠手辣”的形成成敗已經成為檢驗一部劇成色的無形指標,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心狠手辣的人圖鑒”,后人要想進去,就要“狠抓風格、狠抓水平”
嘉冰版黑老板工作相當出色。 同是黑老大,徐江和高啟強不同,賈冰和張珞文也是完全不同的表演方式。 作為《狂飆》這部電視劇冷酷的對照組,比較非常有趣。
最鮮明的是,賈冰給冷酷傲慢的徐江增添了許多詼諧搞笑的元素,讓這個角色更加瘋狂,層次豐滿,給整個劇帶來了黑色幽默的氣質。
徐雷的死是他“瘋狂”的導火索。
當知道敵人可能殺了兒子時,別人為他感到難過。 他只是說:“講歪理也沒用。 也讓別人傷心”,抄下高爾夫球桿,帶著弟弟們堂堂正正地去破壞場地。 這個場景就像《熱血高?!返男±跹拿埃偪裼只?。
表達血海深仇的橋我們已經看得太多了,習慣了高分貝的嘶嘶聲,習慣了你死我活的肢體扭傷,習慣了破釜沉舟殘酷的報復和血腥的屠殺,習慣了“大人物要有大人物”。 嘉冰壓抑著滑稽和偏執(zhí)狂的兩極游走,重塑了觀眾對這座古橋的戲劇體驗。
簡而言之,賈賓的表演方式是在“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間反復橫跳。
徐江會在兒子靈堂擺滿他生前喜愛的飲料——AD鈣奶,展現(xiàn)老父稚嫩溫柔的一面; 去小混混家找事,看了和自己家一樣的等離子電視,非常生氣地對弟弟說。 “給我弄壞了,什么等級,居然和我用的一樣”。
即使吵架,頭部被打,也要先淡淡地摘下自己的勞力士金表,然后開始搖啤酒瓶; 和敵人見面的時候,有時會說滿是幼稚的臟話,比如“吃飯坐在孩子的桌子上”,展現(xiàn)出滑稽的小人物的質感。
如此親切的細節(jié),讓觀眾誤以為是要握手,徐江露出猙獰本色,嘴角抽搐,令人不寒而栗。
有時真正讓觀眾恐懼的冷酷無情的人,并不是暴力和強烈的氣場的擁有者,而是黑暗莫測、難以捉摸的角色。 可怕的核心是不可預測的。 不知道徐江的笑容什么時候停止,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發(fā)狂。 這是賈冰提供的完美小人物蒙眼法。
另外,能夠期待行兇,殺人后談笑,意味著可怕的實力進一步增強。
以前的網友對賈冰的認識,大多是喜劇演員、喜劇演員;《狂飆》播出后,不少觀眾稱嘉冰為“中國馬東錫”“狂暴彪形滿屏”。 從喜劇到嚴肅的電視劇,從親近的人到害怕的人,賈賓都這么游刃有余。
這里要稱贊《狂飆》絕妙的選角和賈冰對徐江一角的瘋狂得分。
喜劇演員進入本劇是一條長期存在的道路,除了范偉、肖央在電影中示范外,白客、郭麒麟、金靖、張小斐、賈冰等演員都在尋找自己的新位置,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則不斷向電影界輸送演員。
其實,喜劇演員非常適合現(xiàn)實題材的嚴肅電視劇。 他們大多都有多年的小人物表演經驗,吸收庸俗、把握生活質感是很多真正的演員望塵莫及的。
除了在戲劇中起到障眼法的作用外,非戲劇喜劇演員更是一張很好的安全牌,能消除觀眾戲劇不分的“居高臨下”。 比如黃澄澄飾演的《風吹半夏》陳宇宙就讓人揪心落淚。 喜劇的核心是悲劇,既然能控制觀眾的笑聲,讓觀眾哭泣,為什么不是低維度的打擊呢?
有趣的是,《三體》也有一臉喜劇表情的——林永健。 一開始,當他掌握大權,飾演一位果敢睿智的常偉思將軍時,這位網友還在入戲,在拍戲的過程中反復搖擺。 他算不上是喜劇演員,無奈地在《裝修》的小品里,一句“你在做什么,你在做什么”的女裝林永健,真的深入人心。
但是,關于常偉思的選角爭論逐漸平息。 另一方面,林永健的軍人氣質和精湛的表演說服了觀眾; 另一方面,網友將《三體》與春晚小故事聯(lián)系起來,開始玩“常偉思將軍,我是你的破壁人”,林永健本人也參與了游戲。 這就是喜劇臉的好處。
【文/飛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