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 1000 小時的英文視頻,我想分享這 10+ 個值得關注的頻道
編注:本文是 少數(shù)派 2022 年度征文活動 的入圍文章。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少數(shù)派對標題和排版略作調(diào)整。
2022 年對于我來說,是家里蹲的一年。
盡管 2 月末學校艱難的開學并堅持了大約兩周的線下授課,接踵而至的新疫情又徹底打碎了我們正常上課的希望,勉為其難的在每周兩次的例行核酸與沒有盡頭的騰訊會議里面支撐到暑假,8 月突破重重障礙到上海參加了一次商賽,等到再回到廣州時迎接我的就只剩下暫緩返校的通知和海珠區(qū)的《驚變 25 天》了。

也是由于這樣的機會——或者叫慘狀—— 2022 年我呆在電腦前面的時間比以往多出了許多,而單純?yōu)榱?60 幀的視頻就每個月給 B 站交 25 塊錢的訂閱費也漸漸讓我感覺到不太值,逐漸讓它淡出了我的 Safari 歷史記錄,而更傾向于選擇一些小眾但是話題性強的流媒體平臺。
通過對屏幕使用時間的大體觀察,我每天平均下來的觀看時間在 2.5 到 3 個小時左右,換算成一年便是大約 1000 小時。
而在這一千小時以后,我想和你分享一些沙里淘金所積攢下來的,內(nèi)容各異的作者與頻道。更重要的是,也希望你能在里面找到 2023 年相見恨晚的那一個。
??
數(shù)碼類
既然是在「數(shù)碼圈小紅書」,怎么能不從消費數(shù)碼類開始。誠然,隨著國內(nèi)各種規(guī)模比較大的科技類頻道的快速追趕,B 站面的視頻內(nèi)容在「及時性」和「深度」上都已經(jīng)有了長足的進步。
但是簡中內(nèi)容的容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看過國內(nèi) up 主拆 CMOS 、用電子顯微鏡照超瓷晶玻璃之后,反過來再看看一些側(cè)重使用體驗和(更加重要的)系統(tǒng)迭代和連貫性的英文頻道,也時常會帶來一些全新的發(fā)現(xiàn)。
▍MrMobile [Michael Fisher]

賬號狀態(tài):活躍
訂閱數(shù)量:121 萬
更新間隔:1~3 周
漢化搬運:有,但不多
如果我手里有一塊「寶藏頻道」的獎杯的話,我覺得我是愿意頒發(fā)給 MrMobile 的。雖然他的頻道內(nèi)容只是現(xiàn)在網(wǎng)上隨處可見的數(shù)碼產(chǎn)品測評,并且是中規(guī)中矩極少整活的那一類,但是自從我開始在網(wǎng)上看各類科技評測視頻以來,他的視頻是我看得「最舒服」的。

我其實很難解釋這種「舒服」的感覺源于哪里,因為他的視頻畫質(zhì)基本上與其他大頻道的水準都是相當或接近的:索尼 A7S3 ,羅德的小蜜蜂,再加上一些用當期評測設備拍攝的 B-roll ——現(xiàn)在這個時間點上,除非你能像杭州的 Tim 那樣扛出一臺 ARRI 愛麗莎 65 ,否則你是沒有辦法在作品的畫質(zhì)上顯著超越其他視頻創(chuàng)作者的。
那么讓人舒服的是他的聲音嗎?有一部分吧,畢竟收音對于視頻作品的重要性甚至要高于單純的畫質(zhì)。但是更重要的,其實是他的視頻節(jié)奏:作為一名畢業(yè)于歐道明大學(Old Dominion University, ODU)戲劇專業(yè)的創(chuàng)作者,頻道主創(chuàng)兼主持人 Michael Fisher 擁有超過十年的表演經(jīng)驗和五年多的配音演員經(jīng)歷,并且還在 PocketNow 擔任過三四年的編輯和播客主持人。
正是這樣的基本功讓他的頻道視頻擁有了非常高的質(zhì)量,無論是底稿的長度、節(jié)奏還是信息密度,抑或是他在視頻中出鏡時自然流暢的表現(xiàn),都讓他的視頻擁有了一種其他創(chuàng)作者很難迅速彌合的差距——表演的專業(yè)性。
至于 MrMobile 的頻道內(nèi)容則大多數(shù)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新鮮科技產(chǎn)品評測,而在主流產(chǎn)品之外,他的頻道還有兩個主要的內(nèi)容板塊:折疊屏,與 When Phones Were Fun。Michael Fisher 本人是一個非常堅定的折疊屏愛好者,雖然他的主要剪輯工具是 MacBook Pro 與 FCPX ,但他日常使用的手機則基本上圍繞在三星的 Fold 與 Flip 之間,此外再加上他對于兩代 Surface Duo、Thinkpad X1 Fold,以及幾乎所有在美國沒有上市的國產(chǎn)折疊屏機型的用心評測, MrMobile 或許也是對于折疊屏手機涵蓋最全面的英文頻道了。

"Which Phone Do You Use?"|MrMobile
至于 When Phones Were Fun,則完全是科技復古愛好者的狂歡。作為 Michael Fisher 在折疊屏之外的主要愛好之一,從 2020 年開始,他陸陸續(xù)續(xù)的在這個系列視頻中測評了包括三星在 2003 年推出的《黑客帝國 2:重裝上陣》聯(lián)名手機、讓西門子虧掉手機部門的實驗品牌 Xelibri 、世界上第一部翻蓋手機摩托羅拉 StarTAC 等等幾十部千奇百怪的「前智能手機時代」的特色機器,輔以 MrMobile 頻道一貫的優(yōu)秀質(zhì)量,讓它成為了極少數(shù)我會在收到更新通知的第一時間就點開觀看的頻道之一:

▍Hugh Jeffreys

賬號狀態(tài):活躍
訂閱數(shù)量:83 萬
更新間隔:1~2 周
漢化搬運:有,但幾乎沒有翻譯
澳大利亞人 Hugh Jeffreys 的頻道是我最早訂閱的一批與數(shù)碼產(chǎn)品硬件維修相關的頻道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講,我開始嘗試 DIY 翻修自己的舊手機或者幫同學換屏幕換電池之類的行為,也是受到了他的頻道的啟發(fā)的。
當然,提到手機硬件維修,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 iFixit,我當然也同時訂閱了他們的頻道。但是作為一家做維修評分的公司來說,iFixit 的視頻內(nèi)容(至少在和維修相關的部分)有一個很大的局限:他們幾乎只做和屏幕、電池相關的維修流程,對于整機的其他部分其實是很少涉及的,而 iFixit 網(wǎng)站上面的完整文字流程有些時候也并不一定很直觀——這個時候,類似 Hugh Jeffreys 這樣主要做「整機翻修」的視頻創(chuàng)作者就十分有必要了。

一般來說,Hugh Jeffreys 會在 eBay 之類的交易平臺上尋覓各種損壞的電子設備——主要是手機和電腦——然后自己動手將它們翻新。包括我之前文章中那臺像是忒修斯之船一樣反復修修補補的 Pixel 3 ,還有那臺 DIY 改裝出來的直角邊框 iPhone 8,除了 iFixit 的文字教程之外、我所參照的基本上就是 Hugh Jeffreys 的流程視頻。
相比于 iFixit 圍繞著硬件本身的討論,Hugh 的視頻包含了他從淘選損壞設備、上手排障、采購零件和粘合組裝的全部流程,他所遇到的那些在 DIY 維修中隨處可見的坑是不可能在 iFixit 的拆解評估中體現(xiàn)出來的——比如在 AliExpress(阿里速賣通,淘寶的海外平臺)上面和銷售失靈屏幕的買家扯皮、發(fā)現(xiàn)三星 Galaxy S4 不同機型的主板不能互換、千里迢迢從中國進口一臺激光燒印機器用來給 iPhone 的玻璃背板除膠甚至刻字等等。

Smashed iPhone Repaired With Lasers! - iPhone XR Back Glass Replacment|Hugh Jeffreys
更妙的是,MrMobile 那臺摔碎了外屏和背板玻璃的摩托羅拉 Razr 5G,由于摩托羅拉在美國沒有正規(guī)的維修渠道,最終也是遠渡重洋寄給了 Hugh Jeffreys 來修理的:

Razr 5G 的維修視頻,鎖屏簽名的小字為「Michael Fisher:摔手機者」
而除了手機之外,他也會翻修一些 MacBook、iMac、iPod ,還有智能手表和平板電腦等等。視頻的形式上,Hugh Jeffreys 的視頻基本上以他的獨白加上維修過程為主,由于國內(nèi)幾乎沒有做翻譯的人(即使搬運進來的也都是生肉),以及解說中經(jīng)常會包含一些硬件的專有名詞,所以看他的視頻會需要一些英語基礎——不過這樣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練習英語的機會。
??
旅行類
2022 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徹底斷絕了我的旅游夢想的一年。除了在商賽的間隙短暫的看了看上海之外,我的相冊里面就只有封校時每周雷打不動的核酸,與海珠區(qū)封區(qū)時每天雷打不動的核酸了。
但是肉體上的阻礙并不妨礙我精神上的流浪,我實際上是很愿意在網(wǎng)上看別人的旅行經(jīng)歷的。并且我最喜歡的部分甚至不是旅途目的地的旖旎風光,反而是旅途本身——幾天乃至一兩周與冰雪為伴的西伯利亞鐵路列車,十幾個小時的阿聯(lián)酋航空 A380 頭等艙,或者只是開著小貨車從東京到大阪。
因此 2022 年一整年里,我在網(wǎng)上觀看最多的兩個旅行類頻道,它們的視頻中都包含了大量「在路上」的內(nèi)容,甚至其中之一直接就是以途中體驗為主題的。
湊巧的是,這兩個頻道都來自日本。
▍Travel Alone Idea

賬號狀態(tài):活躍
訂閱數(shù)量:152 萬
更新間隔:不固定
漢化搬運:有,但不多
作為一個 2021 年 10 月才創(chuàng)建的頻道,能夠在不到 15 個月的時間內(nèi)獲得一百五十多萬的訂閱量,對于一個創(chuàng)作者完全不出鏡、也沒有任何旁白的頻道來說,可以說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就像頻道的名字所述,Travel Alone Idea 頻道的視頻內(nèi)容只包含一件事:作者獨自一人在日本境內(nèi)各地的旅行,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方向,以及主要的看點:不同的交通方式,外加一些有趣的住宿地點,期間夾雜著兩期去馬德里與慕尼黑的旅行內(nèi)容。

Travel Alone Idea 頻道的表現(xiàn)方式都是以第一人稱 POV 的形式展現(xiàn)的,所拍攝的內(nèi)容基本上以日本境內(nèi)的火車、長途客車與渡輪旅行為主,除了會在畫面中列出車船票的價格之外,其他的所有解說都是以 CC 字幕的形式展示的;并且視頻中也不會添加任何音樂,完全以畫面的環(huán)境聲作為背景,只要戴上耳機就會迅速沉浸在視頻里面。

這樣的風格就仿佛 2000 到 2015 年左右北歐一些國家所流行的「慢電視」節(jié)目一樣,在長達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的固定鏡頭中完全不加入任何的配樂,完整的帶你看過一次火車行程的每一分鐘(minutt for minutt)。
當然,Travel Alone Idea 的視頻沒有那么極端,只需要 10 到 20 分鐘,你就可以從頭到尾的了解到從東京到出云市的「サンライズ出雲(yún)」——意即 Sunrise Izumo,一譯日升出云——日本現(xiàn)在唯一每晚運行的臥鋪列車;或者是一趟十五個小時、船齡不到兩年的,從神戶到宮崎的「六甲」號隔夜輪渡;甚至是只有 11 個頭等座位,被稱為夜間長途之王的「ドリームスリーパー」,一趟往返于東京和大阪之間的 Dream Sleeper 豪華巴士。

從東京到高松的「サンライズ瀬戸」(日升瀨戶)列車豪華單人間記錄|Travel Alone Idea
除了旅行交通之外,頻道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內(nèi)容是關于日本的膠囊旅館的——從視頻內(nèi)容的目的地來看,作者幾乎就是把自己在往返于東京和大阪之間的膠囊旅館住宿經(jīng)歷制作成了視頻內(nèi)容。因此,如果你不喜歡看那種解說喋喋不休的旅行 vlog,又對日本的交通和風光感興趣的話,Travel Alone Idea 將會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好選擇。
▍TABI-IE

賬號狀態(tài):活躍
訂閱數(shù)量:92 萬
更新間隔:每周
漢化搬運:幾乎沒有
自駕露營算是疫情以來一兩年內(nèi)重新被大家關注起來的一個話題,既然不能出遠門的話,自己開著車走出城市逛一逛看一看也不失為一種放松的方式。與其他大部分露營愛好者不同的是,TABI-IE 沒有選擇市面上現(xiàn)成的拖掛或者房車方案,而是從零開始在一輛斯巴魯 Sambar 小卡車上用木板親手搭出來了一個小房子,里面的水、電、儲物設施也全部是 DIY 制作,露營設施一應俱全。

制作過程第 8 期|TABI-IE
和上面提到的 Tavel Alone Idea 一樣,TABI-IE 的內(nèi)容風格也是以這種沒有旁白只使用 CC 字幕與畫面加注的「日系 vlog」為主,搭配上他的標志性配樂,觀看起來的感覺就像是你偶然間聽人隨口談到了他的旅行一樣,半是平淡半是有趣。
作為一位一年里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的旅行者,TABI-IE 在視頻中也不會很明顯的強調(diào)每一次露營的目的地,除了少數(shù)比較專門的風光地點之外,他選擇的露營場所大多是路邊的平常房車營地,或者是自帶停車場的溫泉旅館,甚至是公路休息區(qū)、山頂?shù)耐\噲龅鹊?。相比于目的地的風景,TABI-IE 毫無疑問也是更喜歡「在路上」的感覺的人。

TABI-IE 根本就不會在視頻標題里面提到自己去了哪里,只要是在路上就夠了
然而假如僅僅是汽車露營的話,TABI-IE 也不會在頻道建立兩年多的時間里就收獲近百萬的訂閱者和累積超過一億次的觀看量的,畢竟「露營」這件事本身已經(jīng)是一個非常成熟的選題了,網(wǎng)上也不乏其他風格獨具的露營類頻道。能夠讓 TABI-IE 的頻道在這樣一個相當同質(zhì)化的主題門類中脫穎而出的,其實還是野炊。
盡管對于「宇宙的盡頭是吃播」這件事還有許多的爭論,但是讓 TABI-IE 頻道的視頻耐看的另一大原因就是他在露營車里面做飯的過程了。雖然走在路上的餐廚工具都很簡單,一臺燃料爐、一個小電飯煲,還有若干戶外用的食具,就可以撐起十多分鐘的做飯內(nèi)容。無論是自己煮飯還是簡單的熱一下便當,又或者是烤肉煮火鍋,每一趟露營的晚餐和早餐都是在車上解決的。

[Winter car camping] Car camping in the cold rain. Change to winter style.|TABI-IE
外面冷颼颼的風霜雨雪,對比車上的小木屋里面氤氳的水汽和溫暖的色調(diào),沒有比這樣的時刻更讓人想要親自嘗試著逃離城市去露營了。
??
科普類
除了我自己感興趣的數(shù)碼產(chǎn)品相關的內(nèi)容以外,我在電腦上面花費最多時間的內(nèi)容大概就是各種科普類頻道了。整體而言,至少對于科普內(nèi)容來說,英文視頻里的評論環(huán)境和平均質(zhì)量都會比 B 站這樣根植娛樂化的流媒體平臺好上不少,在話題的選擇、展示的方式以及講解的深度上也更加多元化一些。
不過這其中的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基于外文資料和解說的,并且其中有些比較早期的內(nèi)容還沒有 CC 字幕,因此如果你「啃生肉」的能力有限或者希望更便捷的觀看這些視頻的話,可能還是要以尋找國內(nèi)的搬運和翻譯內(nèi)容為主。
▍Mustard

賬號狀態(tài):活躍
訂閱數(shù)量:147 萬
更新間隔:8~10 周
漢化搬運:有
在 MrMobile 之外,唯二我會在收到更新通知的第一時間就會去看的,便是 Mustard 了。
雖然 Mustard 這個名字聽起來有些無厘頭——畢竟芥末和科普能扯上什么關系——但是 Mustard 卻是極少數(shù)可以將科普內(nèi)容與簡潔直白由不失細節(jié)的動畫結(jié)合在一起的科普類頻道。從 2017 年頻道成立至今,他們一共只制作了不到 50 期視頻,但是平均下來每一期視頻都有三百萬左右的播放量。
如果你熟悉英文類內(nèi)容大致觀看量分布的話,你就會知道這是一個多么恐怖的數(shù)字——基本上只有比如 MKBHD 甚至是 PewDiePie 之類訂閱者一千多萬乃至上億的頂級頭部頻道,或者 Apple 官方這種偶爾產(chǎn)出一部觀看量上千萬的產(chǎn)品宣傳片的特例才能在平均播放數(shù)量上與之相比了:

更何況 Mustard 頻道的訂閱者只有下面兩個大頻道的零頭

這樣斐然的成績,自然與 Mustard 頻道過硬的視頻質(zhì)量息息相關。
作為一個科普類頻道,Mustard 所制作的內(nèi)容絕大多數(shù)與交通工具相關,其涵蓋范圍從飛艇到飛船、火車到火箭,以及那些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航空器——世界上第一款商業(yè)運營的噴氣式客機哈維蘭「彗星」、先進到仿佛不屬于那個時代的協(xié)和、赫魯曉夫欽點出來的螺旋槳客機速度之王 Tu-114 ,以及前一陣讓全世界航空愛好者都扼腕嘆息的安 225 「夢想」等等。
結(jié)合 Mustard 頻道精美的建模和翔實的史料,你可以了解到這些人類工程結(jié)晶都是怎樣從一個個想法演變成我們所見到的機械巨人,最終要么黯然退場、要么名垂青史,以及最重要的:我們從它們身上獲得了什么經(jīng)驗。

基于壓縮升力(compression lift)原理的北美航空 XB-70「瓦爾基里」戰(zhàn)略轟炸機|Mustard
此外,Mustard 的運營平臺也不止一處,例如他們在更加偏向創(chuàng)作者激勵的流媒體平臺 Nebula 上面也有個賬號,并且會在上面發(fā)布一些獨占的內(nèi)容。不過 Nebula 本身是一個預付費內(nèi)容平臺(每個月 5 美元),內(nèi)容以科普和紀錄片為主,你可以先看一看 Nebula 的創(chuàng)作者們在其他平臺上的免費內(nèi)容再決定要不要花錢訂閱。
▍Practical Engineering

賬號狀態(tài):活躍
訂閱數(shù)量:313 萬
更新間隔:2 周
漢化搬運:有
作為我在臨近 2022 年尾聲才訂閱的頻道之一,Practical Engineering 算是我看得最認真的一個科普類頻道——認真到我會在視頻中間暫停去搜索剛剛聽到的各類工程術語。
就像頻道名稱「應用工程學」所言,主持人 Grady Hillhouse 作為一名有著超過十年工作經(jīng)驗的土木工程師和科普作家,會深入淺出的圍繞著各種或舊或新的事件從工程學的角度做出解釋和科普,比如工程師和建筑承包商是如何在颶風伊恩過境的兩周后就讓被摧毀的薩尼貝爾島堤道恢復通車以保障救災工作的正常進行的,或者從工程學角度看一看著名的 2003 年北美大停電究竟是怎樣發(fā)生的,又比如 2020 年 12 月垮塌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你都可以找到其中工程學角度的理解。

What Really Happened at the Arecibo Telescope?|Practical Engineering
在各種工程大事件之外,Practical Engineering 頻道中也會涉及許多非?;镜墓こ虒W問題,譬如「為什么建筑需要地基」「什么是混凝土」「水道閘門的工作原理」等等與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鮮少有人給出嚴謹答案的話題。
并且除了搭配各種現(xiàn)場的照片和實錄之外,Grady 還會通過自己搭建等比例模型的方式更加直觀的展示這些基礎設施中牽涉到的各類物理、化學甚至是地理知識,比如地下水在建筑周圍形成的奇怪路徑是如何導致在底部施工的工人陷進地里的:

如果你對自己身邊無處不在的工程學原理感興趣的話,那么 Practical Engineering 頻道絕對值得一看。
??
音樂類
2022 年里,我逐漸放棄訂閱 B 站的原因之一還包括我聽音樂時間的增加。B 站目前作為以視頻類內(nèi)容為主導的平臺,對于純音頻內(nèi)容的重視程度還是孱弱一些。非常多藝人和獨立創(chuàng)作者的 MV 以及單純的音樂集等等,除了在國內(nèi)的幾個版權孤島上翻找之外,更方便的還得是直接搜索對應的英文資源——當然,指的是非華語類的音樂。
更為重要的是,各種規(guī)模越來越大的視頻平臺和不斷發(fā)展的直播服務,實際上也在近幾年里催生出了一種新的音樂——或者說聽音樂——的形式,也就是那些全天不間斷的類似「音樂廣播」形式的音樂直播。這樣的形式對于我這種只要坐下來就會想要聽點什么的人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更何況我還在其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讓人簡直無法自拔的音樂風格。
▍Epic Mountain Music

賬號狀態(tài):活躍
訂閱數(shù)量:6.1 萬
更新間隔:4~5 周
漢化搬運:很少
嚴格來說,Epic Mountain Music 并不是一個視頻頻道,而是一個負責為游戲、視頻、電視節(jié)目和廣告制作配樂的音樂團隊——在這里推薦它們,實際上是因為另一個知名的科普頻道 Kurzgesagt。乍聽到這個德語詞你可能會愣一下,但是只要看一眼它們的視頻封面,你就知道你絕對曾經(jīng)在某個場合看到過它們的片段:

而 Kurzgesagt 的視頻配樂,正是由 Epic Mountain Music 團隊負責的。對于這些信息密度很高的科普視頻來說,配樂或許是其中很難被觀眾注意到的一部分,但正是這些不起眼的配樂悄悄的把視頻的各個章節(jié)相互粘合起來、成為了避免讓「科普」變成「念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如果你是 Kurzgesagt 的忠實觀眾的話,這些 OST 也絕對不應該錯過,Epic Mountain Music 上傳了從 2014 到 2022 年幾乎全部它們?yōu)?Kurzgesagt 所制作的配樂,這其中就包括我的 2022 年個人最愛:

Moon Crash - Epic Mountain
想知道假如月球上的核彈相控陣沒有成功引爆會怎么樣嗎?那就去看看 Kurzgesagt 的視頻——順便再來聽聽這首歌吧!
▍Lofi Girl

賬號狀態(tài):活躍
訂閱數(shù)量:1190 萬
更新間隔:2~3 周
漢化搬運:很少
關于音樂,我們需要先從一張插畫講起:

有些眼熟,對吧?插畫上戴著耳機、坐在窗邊學習的女孩是有名字的,她叫 Lofi Girl,是法國動畫師、角色設計師 Juan Pablo Machado 為音樂頻道 Lofi Girl(之前叫做 Chilled Cow)所設計的直播動畫主角——從 2018 年開始,靜靜埋頭看書的 Lofi Girl 已經(jīng)成為了幾千萬人深夜的音樂伴侶。
而作為逐漸流行起來的「24 小時不間斷直播」的音樂電臺式頻道的代表之一,Lofi Girl 頻道至今已經(jīng)積累了超過千萬的訂閱數(shù),同時卻保持著一個相對非常簡單的運營模式:在直播里面放歌。

盡管這樣的「在線電臺」是大約 2016 年之后才出現(xiàn)的形式,lo-fi music(低保真音樂)的概念本身則早至 1980 年代就被人提出了——與大家更熟悉的 Hi-Fi 音樂相反,lo-fi 因為強調(diào)音樂中由于客觀或者人為的失真所產(chǎn)生的那種模擬溫暖(analog warmth),作為一種整體有些「反流行」的流行風格,與卡帶音樂文化(cassette culture)、DIY 音樂、原始主義(primitivism)以及最重要的文化懷舊(cultural nostalgia)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與之相關的低保真美學也最終成為了包括 Chillwave 和迷幻流行樂(hypnagogic pop)在內(nèi)的一些微流派的基礎。
流行至今日,以低保真美學為基礎、疊加上嘻哈音樂(hip hop)中標志性的合成器鼓點,lofi hip hop 與蒸汽波(vaporwave)、合成器波(synthwave)一起成為了現(xiàn)在音樂懷舊主義流行浪潮中的代表性風格。

在這些全天不間斷的直播以外,Lofi Girl 的頻道中還會上傳與頻道有合作關系的藝人的單曲,以及非常多長度動輒一個多小時的音樂合輯,再加上 lofi hip hop 整體「低侵入性」的樂曲風格,是非常適合用來作為休閑放松時候的背景音樂的——至少在我的印象里,兩首長達 6 個小時的年度精選,每一首我都完整的聽過四五遍了。
??
放松類
除了上述這些目的比較明確的頻道之外,我的 2022 年觀看記錄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出于休閑放松的目的而點開的,這些視頻的選題從游戲到養(yǎng)貓、從紀錄片到慢電視、從運動到手工,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對于這些觀看頻率不固定的頻道,我通常都會把它們當作用來放松的內(nèi)容,在地鐵上或者睡前很隨意的看上一段。
▍ambiguousamphibian

賬號狀態(tài):活躍
訂閱數(shù)量:118 萬
更新間隔:2~3 周
漢化搬運:有
一位熱衷于模擬經(jīng)營類游戲的解說型視頻作者,無論是《城市:天際線》還是《僵尸毀滅工程》,《邊緣世界》還是《監(jiān)獄建筑師》,他都可以找到足夠有趣的挑戰(zhàn)和玩法,用最慵懶的語調(diào)講解最離譜的流程。
▍Flatbush Cats

賬號狀態(tài):活躍
訂閱數(shù)量:46.1 萬
更新間隔:2~3 周
漢化搬運:有
一家位于紐約布魯克林區(qū)弗拉特布什(Flatbush)社區(qū)的流浪貓救助機構(gòu),頻道視頻內(nèi)容以捕捉、救助、馴化和對接流浪貓領養(yǎng)人為主,也會在視頻中教授一些養(yǎng)貓相關的知識。適合在晚上感覺到孤零零的時候看。
▍Disrupt

賬號狀態(tài):活躍
訂閱數(shù)量:142 萬
更新間隔:4~6 周
漢化搬運:有
一個經(jīng)常弄出一些十分掉 san 的視頻封面的獨立紀錄片類型的科普頻道,涉獵的話題包括虛擬現(xiàn)實、電腦病毒、科學實驗史、神秘學、網(wǎng)絡技術等等,經(jīng)常可以用來給自己補充一些字面意義上的「冷知識」。
▍HAHNS ATELIER

賬號狀態(tài):活躍
訂閱數(shù)量:85.8 萬
更新間隔:2~3 周
漢化搬運:有(官方賬號)
一個來自韓國的皮革手工頻道,同樣是無旁白的「字幕解說」風格,非常適合在閑暇的時候觀看。偶爾接受委托之外,作者同時也在自己的網(wǎng)站上銷售視頻中 DIY 皮革制品的圖紙。
▍Nomadic Ambience

賬號狀態(tài):活躍
訂閱數(shù)量:112 萬
更新間隔:1~2 周
漢化搬運:有
代你以 4K 甚至 8K HDR 的方式在世界各地散步。每一期的視頻時長在 1 到 3 個小時不等,并且有很多 ASMR 與白噪音相關的內(nèi)容,用來當作背景音放松、做視頻壁紙乃至是測試顯示器都是挺不錯的選擇。
▍The People Profiles

賬號狀態(tài):活躍
訂閱數(shù)量:54.4 萬
更新間隔:1~2 周
漢化搬運:有
一個制作人物傳記類內(nèi)容的獨立紀錄片頻道,其視頻所涵蓋的歷史跨度從古埃及到二戰(zhàn)后、從奧古斯都到丘吉爾,是我所看過的極少數(shù)質(zhì)量與數(shù)量都非常優(yōu)異的紀錄片頻道——并且還是全部免費的。
原文鏈接:
https://sspai.com/post/78024?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PostMeridy
責編:北鸮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