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圈一直沿用的錯誤譯名匯總III:哪些國家隊是解說員的噩夢?
如果扒一扒在中國模棱兩可的譯名,錯誤者還真是不少。稍微有些看球經(jīng)驗的球迷比較了解的必然是來自巴西/葡萄牙的那些球員早期的雷人譯名,什么“德賈明哈(賈爾米尼亞)”,“馬津霍(馬基尼奧)”,“尤爾金霍(若日尼奧)”,“康熙卡奧(孔塞桑)”等等。
但是實際上讓人頭疼的人名可不止是來自葡語系球員,那些讓人頭疼的名字不僅僅因為字母拼寫不規(guī)則,而且還十分冗長。本期體育藝術就從“青銅”到“王者”,為您盤一盤哪些國家隊的球員譯名最讓人頭疼。至今作者還記得賀煒解說過某支球隊的比賽時,拿到大名單之后在社媒上大吐苦水的無奈,那簡直就是解說員的噩夢。
不過要聲明一點,本文只討論國語的譯名,作為一個從未去過任何粵語地區(qū)的人,對于粵語一無所知。作者不討論任何與粵語譯名相關的內容。
青銅:葡語之外的歐洲中,南,西,北部大部分國家

除了葡萄牙語之外,其他歐洲國家的球員名字也容易被叫錯。
在北歐諸國的球員里,一些姓氏以“berg”結尾的球員容易讓人頭疼,瑞典語翻譯成“貝里”,而到了丹麥球員身上恐怕就不能這樣叫了,故此才有了2020歐洲杯期間關于丹麥前鋒的爭議話題:這名球員是叫多爾貝格,多爾貝里還是多爾貝爾?后來有專家表示多爾貝爾更符合丹麥語發(fā)音規(guī)則。
同樣還有上期提到的荷蘭中場,擁有十幾種譯名的“Ryan Gravenberch”,但是不管他叫格拉芬貝赫還是格拉文貝爾奇等等,這種名字只能算是個案,大部分荷蘭球員的名字還是比較統(tǒng)一的;
到了西班牙,西班牙語一些特殊的發(fā)音規(guī)則有時候也讓人有點懵,例如J=H(本土名),J=Y,H=不發(fā)音,LL=Y(常被譯為“利亞”,“利奧”等),Z=S,B,V發(fā)音相同等等。但是只要掌握了這些規(guī)則,西班牙語的人名還是非常容易get到的;
類似的特殊規(guī)則還有法語里的“oi”(念“ua”,例如“Fracois”,弗朗索瓦),德語里的“H”(不發(fā)音,例如“Kahn”,卡恩),意大利語里的“gn”(念“nio”,例如“Campagna”,坎帕尼亞)等等。
這不,短短只言片語就已經(jīng)看到了大部分歐洲國家語言中的特殊發(fā)音規(guī)則,故此除了葡萄牙之外,大部分歐洲國家隊的球員名字爭議不大。
白銀:葡萄牙語國家

在信息較為閉塞的90年代,是葡萄牙語系球員名字出現(xiàn)雷人錯譯比較多的年代。正是由于那時正值巴西足球的巔峰期,而葡萄牙語國家與中國的距離十分遙遠,信息不對稱造就了這些錯譯的大量涌現(xiàn)。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達,葡萄牙語國家人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修正,一少部分人逐漸發(fā)現(xiàn)了當時的音譯是錯誤的:
今天,巴黎圣日耳曼的中衛(wèi)叫做馬基尼奧斯,而不是“馬津霍斯”;
切爾西的中場叫做若日尼奧,而不是“尤爾金霍”。
不過,葡語仍然是一個令人頭疼的語言。直到今天雖然很多葡語系球員的中文名得到了修正,但是依舊存在很多尺度不統(tǒng)一的譯名出現(xiàn),例如都帶有“ao”音節(jié)的皇馬中衛(wèi)被叫做米利唐,而AC米蘭邊鋒卻被叫做“萊奧”(正確譯名為萊昂)。
黃金:東歐國家

真正的麻煩來了。東歐國家的語言與歐洲其他地區(qū)不同,往往這里球員的姓氏非常冗長。像“萊萬多夫斯基”這樣拼寫算是比較有規(guī)律的還好,至于那些一堆輔音字母堆積在一起的,著實令人頭大。
以萊萬的祖國波蘭為例,2016年歐洲杯時期的中衛(wèi)“Jedrzejczyk”,足球領域被譯為“延杰伊奇克”,而在UFC領域有一位與其姓氏完全相同的女選手,這位金腰帶獲得者則被稱為“耶德爾澤西克”。一樣的拼寫,到了中文里面兩個版本的譯名只有一個字相同,到底誰對誰錯?
在東歐,姓氏冗長的國家不止波蘭一個。包括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也是如此。不過這里的足球水平低下,他們的球員出現(xiàn)在中國的比賽轉播中的機會并不多。
不過近年來崛起的匈牙利足球著實令解說員頭大:這個與歐洲其他大部分國家都有著不同淵源的東歐小國,首先姓前名后的規(guī)矩就與其他歐洲國家名前姓后相悖(實際上大部分名單中,匈牙利球員名稱都已經(jīng)調整成了歐洲人熟悉的名前姓后順序,而個別解說員想要賣弄一下知識儲備,反而又重新將順序搞錯);其次特殊的發(fā)音規(guī)則和生僻的小語種更加讓中國人難辦。
在匈牙利國家隊的進攻線上有兩名中文名叫做“紹洛伊”的球員。在2020年歐洲杯期間,有嚴謹?shù)拿襟w專門查閱了相關發(fā)音規(guī)則,發(fā)現(xiàn)其中一人讀作“紹洛伊”,另一人讀作“薩拉伊”,但是卻弄巧成拙將兩人搞混了:讀作紹洛伊的是寫起來更像薩拉伊的Sallai(德甲弗賴堡邊鋒),而讀作薩拉伊的是已經(jīng)離開德甲的高中鋒Szalai。
鉑金:土耳其

與匈牙利類似,同樣是由于歷史因素,讓橫跨歐亞大陸的一個足球大國土耳其也成為解說員的噩夢。土耳其語中有一些罕為人知的發(fā)音規(guī)則,其實是與中國拼音比較類似的:C=zh(如“Emre Can”,譯為埃姆雷-詹),?=e(如“?zil”,譯為厄齊爾),ü同漢語拼音(如“ünder”,譯為云戴爾,云德爾有爭議),?為軟音字母通常被忽略(如“Gündo?an”,譯為京多安)。
這些特殊的發(fā)音規(guī)則,確實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人而言太難。甚至至今很多人還以為一些入籍德國的土耳其球員本身就是土生土長的德意志日耳曼人,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姓氏是土耳其語。
鉆石:馬達加斯加

常見的那些容易讓人懵圈的葡萄牙語,土耳其語球員名字沒有排在高段位的原因,是因為一些足球領域存在感較低的邊緣國家球員名字更加難以掌握,例如非洲足聯(lián)旗下的球隊馬達加斯加。
這個國家的球員通常很少出現(xiàn)在五大聯(lián)賽舞臺上,曾經(jīng)在法甲效力于里昂和馬賽的后衛(wèi)莫雷爾,是少數(shù)五大聯(lián)賽的馬達加斯加球員。然而大部分該國球員的名字可不像莫雷爾這么簡單。
Randrianantenaina,Rakotoharimalala,Rakotondraibe,以及隊長效力于比利時聯(lián)賽的Ilaimaharitra,這些人名乍一看以為是胡亂敲擊鍵盤形成的亂碼一樣,實際上是馬達加斯加球員的姓氏。這也許會讓人想到歐洲的希臘隊,然而希臘球員的人名至少拼寫有規(guī)律(都是“s”結尾),馬達加斯加球員的拼寫可沒有規(guī)律可循。
王者:東南亞國家

最讓人頭疼的球員名字來自哪個國家?其實反而是中國的近鄰:東南亞國家。盡管菲律賓的球員名是英語,西班牙語而非常易懂,越南與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球員名都可以用兩三個漢字來寫之外,諸如泰國,老撾,柬埔寨等國的球員名字都需要專業(yè)人士來處理,并且即便是專業(yè)人士負責翻譯之后,仍然非常拗口。
由于文化淵源的關系,這些國家的球員名字不但長,而且有些無法直接通過發(fā)音譯為中文。例如效力于巴吞聯(lián)的泰國國腳Pathompon Charoenrattanapirom,通常人們稱其為“帕通膨”,這是他名字的部分,至于這冗長的姓氏中文里該叫什么,作者也不知道。

以及曾經(jīng)在法甲踢過很多比賽,2022年轉投馬來西亞聯(lián)賽的法國裔老撾球員Billy Ketkeophomphone,一些自不量力的人嘗試用閱讀西方語言的邏輯去翻譯他的姓氏,殊不知這只是老撾文的拉丁字母轉寫,而不是法語姓氏,所以這名球員至今沒有中文譯名,人們提起他只會稱他是“老撾球員”。
而Billy的案例只是幾十分之一。試著在德轉搜索老撾國家隊的大名單,老撾隊中像他這樣擁有著長音節(jié)姓氏的球員大有人在。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