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冷知識
西亞陸橋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位于亞洲西南部。
連接南亞、中亞、阿拉伯半島和東歐,被稱為是世界十字路口的一座陸橋。
北部與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土耳其和土庫曼斯坦接壤。
東邊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南部與伊拉克共享1599公里的邊界線。

伊朗面積164萬平方公里,是中東第二大國家。
面積和中國新疆差不多大,除了俄羅斯外,能秒殺所有歐洲國家。
同時,伊朗還有2200公里的海岸線。
北方臨著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西南部連著波斯灣和阿曼灣,霍爾木茲海峽把這兩個海灣分開。
海峽中最大的島嶼——格什姆島是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要地,阿巴斯港因為扼守波斯灣曾經是世界級大港。

伊朗高原

伊朗位于伊朗高原西側,占了高原面積三分之二。
伊朗高原是由一塊位于南半球的大陸板塊向北漂移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而成,在距今2300萬~533萬年前形成大量褶皺山系和陷落盆地。
因此,伊朗處于全球三大地震帶之一的地中海地震帶上。(什么是地震點這里)
雖然全球只有15%的地震發(fā)生在這條地震帶上,但主要是淺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破壞性驚人。
因此,伊朗也是個一直被地震折磨的國家,很多城市被地震毀滅過。

伊朗最高峰——達馬萬德峰就是一座活火山。(什么是火山點這里)
海拔5671米,是整個中東最高峰,也是亞洲最高的火山。
伊朗的古老傳說中,達馬萬德峰下鎖著三頭巨龍查哈克,相傳到世界末日時它才會被釋放。

山地國家

伊朗是一個山地國家。
境內90%的土地是厄爾布爾士山、扎格羅斯山等山地環(huán)繞著的中央高原,只有里海和波斯灣沿岸有一點可憐的平原。

西部的扎格羅斯山脈是伊朗最大的山脈,平均海拔高度為3000米。
北部的厄爾布爾士山脈呈東西走向,把中央高原和里海隔開。
首都德黑蘭就位于厄爾布爾士山南麓,即使夏季在德黑蘭的街頭向北望去,依然能看到壯觀的雪山。

荒漠覆蓋

四面環(huán)山的封閉地形阻擋了北方里海和南方印度洋的濕潤水汽,伊朗以亞熱帶沙漠氣候和草原氣候為主。
大部分地區(qū)降水量不到300毫米,森林覆蓋率只有6.8%。

沒有像樣子的大河,中東部地區(qū)成為大面積的荒漠。(什么是荒漠點這里)
東南部的魯特荒漠是世界上最炎熱干旱的地區(qū)之一,地表溫度曾經突破70度,問鼎全球高溫之巔。
魯特沙漠還因為壯觀的雅丹地貌,躋身世界遺產。(什么是雅丹地貌點這里)

綠洲農業(yè)

扎格羅斯山脈的雪山融水不斷匯集,最后形成伊朗第一大河卡倫河和卡爾黑河,最后流入底格里斯河和波斯灣。
沿著河流出現(xiàn)盆地綠洲,例如設拉子盆地、加夫胡尼盆地、伊斯法罕盆地等,這些綠洲同時也是伊朗的糧倉。

在扎格羅斯山以西連接兩河流域的地方,出現(xiàn)伊朗高原最早的文明埃蘭文明,公元前7000年就有了農業(yè)。

自古以來,伊朗農業(yè)發(fā)達,是開心果、葡萄、菠菜、巴旦杏的原產地。
今天的伊朗已成為杏子、櫻桃、開心果、無花果、核桃等農產品的出口國之一,開心果產量世界第一。

同時,伊朗還是世界最大的藏紅花產地,出產了世界75%的藏紅花,伊朗人還吃藏紅花味的冰淇淋。
雖然伊朗主要種植小麥,但因為里海沿岸的水稻種植,讓烤肉配蒸米飯成為國飯。(什么是水稻點這里)

波斯人

伊朗高原的最初原始居民被稱為古代亞洲人。
公元前2000年,操著印歐語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從南俄草原南下,沿著里海兩側的通道,有的去了印度,有的進入伊朗高原。
雅利安人來到伊朗高原后,在扎格羅斯山脈東側的綠洲盆地生活,形成了伊朗早期的城市。
伊朗一詞的本意是雅利安人的土地。
這些雅利安人和古代亞洲人融合之后成為波斯人,今天波斯人占了伊朗總人口的66%。

雖然我們看不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有什么外貌上的區(qū)別,但波斯人覺得阿拉伯人是大老粗,非常介意被認為是阿拉伯人。
此外,波斯人還以低鼻梁為美,很多人為此還要接受昂貴的整容手術。

波斯語也是世界最古老的語言之一,經過幾千年發(fā)展,融合了世界各地語言的痕跡。
有很多阿拉伯語、突厥語和蒙古語詞匯,甚至還吸收一些漢語詞匯,如將茶稱為chai,將瓷器稱為chini。
相對于阿拉伯語,波斯語相對簡單好學,基本和英語一個難易程度。
但對于游客來說,伊朗人不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螺絲釘一樣的波斯數(shù)字是導致旅途非常艱難的主要原因。

波斯帝國

公元前550年,大概是中國春秋時期,波斯人開創(chuàng)了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
東征西討,干翻古巴比倫、古埃及,建立了雄跨歐亞非三大洲的世界第一帝國。

不但軍事上所向披靡,波斯人生活還特別講究。
沉迷樂器歌舞奢侈品,當歐洲人把飯撒到地下用手抓著吃的時候,波斯人已經用上印有美麗花紋的餐具了。
國王居魯士是個花樣美男,國王每每出征之前,都要精心打扮涂脂抹粉。
為人寬厚,推崇宗教自由,還釋放被巴比倫囚禁的猶太人回老家。
今天伊朗設拉子市還有居魯士王宮遺跡,城外有大帝本人的陵墓。

其中一個都城設在波斯波利斯,現(xiàn)在游客依然可以從斷壁殘垣的暴曬中一睹當年帝國的輝煌。
公元前330年,阿契美尼德王朝被希臘精神小伙亞歷山大滅掉的時候,中國秦始皇還沒出生。

一線代購

在被希臘統(tǒng)治的時候,又一支雅利安部落在伊朗東北部興起,建立了帕提亞王朝,也被中國稱為安息王朝。
從這時候開始,利用連接歐亞陸路交通的位置,伊朗人成為一線國際代購。

波斯語是絲綢之路上的國際通行用語。
開心果、西瓜、石榴、核桃等等都是波斯商人帶來的美食,極大豐富了中國人的餐桌。
波斯人發(fā)明的坎兒井傳入中國新疆,石榴剛從伊朗傳到中國洛陽的時候,一顆石榴的價格能趕上一頭牛。

中國西漢時期,安息國國王派團訪問中國,還贈送了一頭獅子,漢字中“獅子”的發(fā)音就源自波斯語。
古老的波斯樂器——嗩吶也傳入中國,從此,上至古典民樂團,下至田間地頭隨時都在炸街。

波斯地毯和中國絲綢一樣,成為絲綢之路上的硬通貨。
直到今天,波斯地毯還是達官顯貴的身份象征,隨便一個就要賣幾萬美金。
普通伊朗人家都會像買金條一樣買幾張地毯存放在家里以備不時之需。

瑣羅亞斯德教

公元3世紀,出現(xiàn)了最后一個屬于波斯人的政權——薩珊王朝,王朝宣布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
因為這個信仰,薩珊王朝經常和西邊信仰基督教的東羅馬帝國干仗。
瑣羅亞斯德教,也叫拜火教,是波斯人的傳統(tǒng)信仰,也是世界最早的一神教。

學者們推測,瑣羅亞斯德作為先知可能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出生在今天的阿塞拜疆地區(qū)。
瑣羅亞斯德教所倡導的末日審判、天堂地獄,一天五次祈禱,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本源。
瑣羅亞斯德教的logo就是一個長了兩個翅膀的人像,現(xiàn)在成為很多航空機構的標志。

波斯文明

公元642年,阿拉伯人高舉著彎刀和伊斯蘭教的大旗,武力征服了伊朗高原。
但阿拉伯人本身文明程度不高,很快被波斯文明征服。
他們帶著波斯人的帽子,聽著波斯人的音樂,開創(chuàng)了中世紀最輝煌的阿拉伯帝國時代。
帝國首都巴格達的宏大建筑都是波斯建筑師的杰作,波斯人的園林藝術讓全世界驚嘆,今天西班牙安達露西亞、中國喀什都有留下遺跡。
伊斯法罕的四十柱宮就是當時接待貴賓和外國使節(jié)的地方。

今天英語所說的天堂Paradise出自波斯語“Pardis”。
波斯公務員遍布中央到地方,帝國史上赫赫有名的科學家都是波斯人,例如醫(yī)學泰斗伊本西納,發(fā)明了方程的數(shù)學家花拉子密。
阿拉伯文學中最璀璨的《一千零一夜》就是以波斯的《一千故事集》為素材寫成的。

什葉派大國

雖然有點瞧不上阿拉伯人,但大多波斯人還是跟著阿拉伯人信了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在16世紀正式成為國家教派。

今天,伊朗伊斯蘭教信徒占總人口99%。
不同于全世界大部分穆斯林都是傳統(tǒng)遜尼派,伊朗卻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什葉派大國。
伊朗人覺得自己才是最純正的穆斯林,還自封了伊斯蘭旗手。

什葉派是當年波斯人防止被阿拉伯人同化,本土化的伊斯蘭教。
他們覺得默罕默德的女婿——阿里是老大,遜尼派因為殺害他們阿里父子,是不共戴天的仇敵。
庫姆市是全球什葉派最重要的宗教教育中心,有年代悠久的神學院和神學研究院,常年有大量學員和教士在這里學習和研究。

詩歌國度

伊朗北部里海兩側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大通道,薩珊王朝曾經在戈爾甘一帶修個長城,號稱紅蛇。
但最終長城也無法阻擋,突厥人、蒙古人、土耳其人這些游牧民族排隊成為波斯人的主子。
在一千多年被異族統(tǒng)治的時光,眾生的苦難孕育了詩歌。

古代波斯文學以詩歌為主題,發(fā)展數(shù)千年之久,波斯也被譽為“詩歌之邦”。
直到今天,伊朗人都愛好詩歌,《哈菲茲詩集》享有和《古蘭經》同等地位,人們歌頌鮮花美酒,歌頌春天愛情。
詩人哈菲茲的陵園也是人們談天說地向往美好生活的好去處。

石油大佬

伊朗在地質史上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海相沉積巖分布很廣。(什么是沉積巖點這里)
古地中海有大量海洋生物,和泥沙混在一起沉在海底形成石油礦床,讓伊朗成為一個浮在油海上的國家。(什么是石油點這里)
2018年數(shù)據(jù)顯示,伊朗的探明石油儲量排在全球第四(前三位分別是委內瑞拉、沙特、加拿大),天然氣探明儲量世界第二。
伊朗石油的產地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扎格羅斯山區(qū)和波斯灣,這里石油的沉積巖厚達6000多米。

1891年,英國石油公司在伊朗鉆開了第一口油井,正式打開了中東石油大門。
此外,波斯灣35%的石油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運往國外,伊朗不高興就能封鎖海峽。
這種豪華資源配置和緊要位置直接導致到了近代,伊朗縱使想要獨立,也無法擺脫被大國擺布的命運。

世俗國家

1921年,在美國扶植下,伊朗迎來了最后一個巴列維王朝,本來有機會和鄰居土耳其一樣,成為一個世俗的現(xiàn)代化國家。
政府全面向西方學習,建學校建醫(yī)院,建立現(xiàn)代法律體系,削弱宗教勢力對國家事務的影響。
男性禁止纏頭巾,女性禁止穿黑袍,提倡一夫一妻,鼓勵女性出門工作,還不準女性帶頭巾。
這些法令在整個被伊斯蘭教嚴格教義所籠罩的中東都顯得非常酷炫。

但是國王一邊給美國當孫子,一邊給自己撈錢,美國人在伊朗國內擁有諸多特權。
整個國家貧富差距巨大,政府官員腐敗,王室成員去巴黎掃貨的時候,普通人還餓著肚子。
1971年,還勞民傷財花了幾個億美金辦了一場波斯建國2500年——王的盛宴,邀請各國政要體驗波斯式的奢靡生活。
當有錢人們享受西方富貴生活的時候,窮人們只能在貧民窟里向真主尋求安慰。

政教合一

終于,在1979年的國慶日,革命爆發(fā),國王跑路。
革命領袖霍梅尼讓伊朗一夜之間成為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把伊朗命運的繩索交到神職人員手中。

霍梅尼對內清除異己,關閉世俗學校,禁止了現(xiàn)代音樂、電影、酒精等等所有被認為是腐朽西方文化的東西。
直到今天,伊朗大部分網站都不能上,網速慢的驚人,女性強制戴頭巾,連女游客都不放過。
霍梅尼對外提出了“既不要東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口號,還揚言輸出“伊斯蘭革命”,甚至給蘇聯(lián)戈爾巴喬夫發(fā)私信,勸他加入伊斯蘭教。
一群激進的大學生還綁架了美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伊朗徹底和美國撕破臉。
雖然最終人質事件和平解決,但這成為美伊兩國近半個世紀無法愈合的裂痕。

之后發(fā)生的事,都不是我們,更不是當初革命者想看到的。
因為兩個老男人的宿怨,伊朗和伊拉克用現(xiàn)代武器打了八年水平極低的兩伊戰(zhàn)爭,慘烈到最后還玩了毒氣。
最惡劣的是,伊朗政府用愛國和宗教熱情煽動兒童為坦克人肉排地雷,軍閥薩達姆都覺得沒眼看。
100萬伊朗人在戰(zhàn)爭中傷亡,伊朗經濟徹底被戰(zhàn)爭拖垮,居民人均收入直接腰斬。

經濟困境

今天的伊朗,經歷了40多年國際制裁,引進資金技術艱難,工業(yè)發(fā)展困難重重。
雖然有相對完善的國民經濟體系,但技術與中間品長期嚴重依賴進口,伊朗經濟也隨著國際關系好壞上下波動。

近些年,因為在核武器問題上又和美國談崩了,導致伊朗陷入新一輪經濟衰退。
包括很多中國企業(yè)在內的大量國際企業(yè)從伊朗撤資,歐洲國家的貿易額也大幅度的下滑。
同時,伊朗的經濟支柱——石油出口受到了直接威脅,韓國、日本、中國、土耳其在內很多國家不得不削減甚至停止了從伊朗進口石油。
2018年9月,韓國成為第一個將伊朗石油進口完全降至零的國家。
經濟一塌糊涂也直接影響伊朗人民的生活,貨幣瘋狂貶值,失業(yè)率高升,連德黑蘭大學物理系的高材生都找不到像樣的工作。

友善人民

伊朗人熱愛自己的國家,游客被問到最多的話就是你愛偉大的伊朗嗎?
人們熱忱友善,為古老的波斯文化感到驕傲,又為如今的混亂時局感到困惑。
在伊朗文化里,客人是上帝派來的禮物。
普通伊朗人對待游客非常熱情,熱情到經常有路人邀請你回家吃飯。

雖然伊朗政府經常叫囂著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但伊朗人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像歐洲一樣驅逐迫害過猶太人。
至今都善待境內居住的2萬多猶太居民,尊重對方的信仰,絕對配得上幾千年的波斯文明。

雖然伊朗的廣電總局對電影有諸多嚴格限制,但伊朗人依舊拍出了充滿詩意美學和普世感染力的電影,橫掃國際電影節(jié)。
年輕人們向往自由生活,渴望擁抱世界,人們開地下派對,蹦迪喝酒,和全世界年輕人做一樣的事情。
女孩子們喜歡漂亮衣服,追韓劇歐巴,頭巾已經不是宗教禁忌,而成為美麗的裝飾品。

美好希望

地處亞歐大陸最激蕩的中心,幾千年帝國起落,民族遷徙,宗教傳播,戰(zhàn)爭煙云和思想交鋒隨時在上演。
但我們都相信,文明之偉力勝于刀劍。

當伊朗在政客口中背負著戰(zhàn)爭、恐怖等各種非議的時候,讓我們越過政治陰影,傾聽她輝煌古老的文化。
相信不久的將來,伊朗人一定會過上一千年前波斯大詩人所描繪的,一壺美酒,一點干糧,荒野變天堂的美好生活。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