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shù)民族的服裝
少數(shù)民族的服裝:東鄉(xiāng)族、傣族、朝鮮族、傈僳族、哈薩克族、土家族、水族、壯族、黎族、拉祜族。
東鄉(xiāng)族
古時的婦女愛穿一種有領(lǐng)圈、大襟和寬袖的繡花衣服,袖子寬大,袖口上鑲一道花邊。下穿套褲,褲管鑲兩道繡花邊,褲管的后面開小叉,用飄帶束住腳管。逢喜慶大事,穿繡花裙子,他們把這種繡花裙子叫“過美”,男子多穿寬大的長袍,束寬腰帶,腰帶上掛有小刀、荷包、鼻煙壺和眼鏡盒之類的物件。

傣族
婦女傳統(tǒng)著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男子著無領(lǐng)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qū)邪護身、裝飾身體。

朝鮮族
服飾中最具特色并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歡的要數(shù)女裝。朝鮮族女裝分上、下裝,上裝“則羔利”(短衫)多用色彩明快、花紋漂亮的綢緞或紗類縫制,衣襟很短,只及胸部,袖口略瘦,不用紐扣,以前襟的兩個彩色長帶系成蝴蝶形。下裝為寬松式的彩色高腰長裙,它裹在兩三層內(nèi)衣外,使之更加合身,穿法是先穿裙后穿短衫。

傈僳族
服裝樣式有兩種:一種上著短衫,下穿裙子,裙長及腳踝,裙折很多;另一種上著短衫,下著褲子,褲子外面前后系小圍裙。

哈薩克族
女性的服飾比男性服飾要復(fù)雜一些,款式繁多,做工極為講究,而且隨著年齡的變化,著裝上也有所不同。婦女的頭飾主要有帽子和頭巾兩種,女孩子從小戴“塔克亞”,這種帽子帽殼較硬,平頂,頂上插有表示吉祥的貓頭鷹羽毛,上面綴有光彩奪目的珠玉。

土家族
女裝上衣矮領(lǐng)右衽,領(lǐng)上鑲嵌三條花邊(俗稱“三股筋”),襟邊及袖口貼三條小花邊欄桿;下穿“八幅羅裙”,裙褶多而直,后改為褲腳上鑲?cè)龡l彩色花邊的大筒褲;姑娘素裝是外套黑布單褂,春秋季節(jié)多穿白衣,外套黑褂,色似鴉鵲,稱之為“鴉鵲衣”,男式上衣為“琵琶襟”,后來逐漸穿對襟短衫和無領(lǐng)滿襟短衣;纏腰布帶。

水族
在服飾上禁忌紅色和黃色,特別禁忌大紅、大黃的熱調(diào)色彩,而喜歡藍、白、青、三種冷調(diào)色彩。水族不喜歡色彩鮮艷的服裝,而是喜歡色彩淺淡素雅,這表達了水族獨特的服飾審美觀,那就是樸素、大方、實用。

壯族
大部分和漢族相同,但在桂西鄉(xiāng)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婦女,還保存著自己民族服裝的特點。如廣西西北部,中老年壯族婦女多穿無領(lǐng)、左衽、繡花滾邊的衣服和滾邊、寬腳的褲子,腰間束繡花圍腰,下身穿褶裙和繡花鞋,喜戴銀首飾;廣西西南部龍州、憑祥一帶的壯族婦女,至今仍穿著無領(lǐng)、左衽的黑色上衣,頭上包成方塊形狀的黑帕,下身穿黑色寬腳褲子。

黎族
在傳統(tǒng)服飾中,黎族婦女常穿直領(lǐng)、無領(lǐng)、無紐對襟上衣,有的地方穿貫頭式上衣,下穿長短不同的筒裙,束發(fā)腦后,插以骨簪或銀簪,披繡花頭巾,戴耳環(huán)、項圈和手鐲,男子傳統(tǒng)裝束一般結(jié)發(fā)于額前或腦后,上衣無領(lǐng)、對胸開襟,下著腰布(吊襜),部分美孚黎男子上衣與女子無多大分別。

拉祜族
服飾美觀、寬松、大方,極富民族特色,衣尚黑色是拉祜族服飾的一個突出特點,服裝大都以黑布襯底,用彩線和色布綴上各種花邊圖案,再嵌上潔白的銀泡,使整個色彩既深沉而又對比鮮明,給人以無限的美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