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眼里出西施”:“朱諾”飛行器拍下木星圖片,美如水彩圖畫
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木星上記錄了這扣人心弦的漩渦氣態(tài)星云。
這張圖是太空探測器拍攝的,但更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它攝于2020年2月17日,兩個月后,NASA公開了這張在“朱諾號任務”(2016年7月開始環(huán)繞木星)中拍攝的圖片。
朱諾號在一次近木飛行時,捕捉到了大量展示木星洶涌大氣層中的細節(jié)。
之后公民科學家 Gerald Eichst?dt 處理了照片并由美國航天局發(fā)布。
從照片中,你可以飽覽這個氣態(tài)巨形星“肆虐的北部區(qū)域”。
NASA說:“這張照片中值得注意是從底部至頂部橫穿中央?yún)^(qū)的細長的帶狀物”
NASA新聞:朱諾號飛行器在二月拍下這張照片(圖源:NASA/JPL/SwRI/MSSS)
NASA 新聞:夜空中美麗的木星和她左側的太空站(圖源;NASA)
“朱諾號自從2016年首次近距離接近木星以來已經(jīng)觀察到了這些長條紋。”
"這些條紋是漂浮在底層云層特征之上的霧霾顆粒層。"
科學家們還沒搞清楚這些危害是由什么形成的以及它們怎么形成的。
有些人推測它們是由大氣層中強大的噴流形成的。
這個木星特殊位置的兩側都有這樣的噴氣流。
噴漆流是快速流動的氣流,有彎曲和帶有風的氣流。
在朱諾號拍下這張照片時,探測器已經(jīng)完成了它的第25次近木飛越。朱諾號已下降至距離木星云層頂部約15,610英里(25,120千米)處。朱諾號所有原始圖片已傳到網(wǎng)上與大家共享,供免費查看。
NASA預算表:幾十年來從聯(lián)邦預算中批給NASA的百分比(圖源:EXPRESS)
NASA新聞:木星是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圖源:NASA)
美國航天局新聞: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圖片:美國航天局)
美國航天局局鼓勵人們對這些圖片進行精加工,顯示出它們背后隱藏的顏色和細節(jié)。太空署將會隨機地挑選合適的圖片,并分享在它們的網(wǎng)站上,或用在科學期刊上。
美國航天局說:“我們邀請您下載這些圖片,并用您的想象力對其進行加工,同時,我們鼓勵您上傳您的創(chuàng)意作品與我們分享?!?/p>
“通過這種圖片處理的方式,我們能夠看到多種多樣的效果,從簡單處理到突出特定的大氣層特征,也可以增加你特有的色彩效果,創(chuàng)意拼貼,又或者是添加高級的顏色重構。”
“我們對您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您這份愛意將會成為‘朱諾號’、‘木星’、‘朱諾相機’的相關文章上美麗的插圖?!?/p>
關于這顆氣態(tài)巨行星(木星):
木星平均繞太陽飛行約482,000,000英里。
在木星上的一年相當于4,333個地球日。
伽利略·伽利萊是第一個進行木星衛(wèi)星觀測的天文學家。
如果木星有一個堅固的核,其大小可能與地球的核差不多。
木星的大氣層主要由氫和氦組成。
相關知識
木星是從太陽數(shù)第五個行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它是一個質量為太陽千分之一的氣態(tài)巨行星,它的質量也是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總和的2.5倍。木星是夜空中肉眼可見的最明亮的物體之一,自有歷史記載以來就已經(jīng)為古代文明所知。它是以羅馬神朱庇特命名的。當我們從地球上看去,木星足夠明亮以使其反射光投出陰影。并且,平均來說,木星是夜空中僅次于月亮和金星第三明亮的自然物體。
木星主要由氫組成,其質量的四分之一是氦,盡管氦只占分子數(shù)量的十分之一。它也可能有較重的組分,一個巖石核心。但與其他巨型行星一樣,木星缺乏清晰的固體表面。由于它的快速旋轉,木星的形狀是一個扁圓球體(它的赤道周圍有一圈輕微但能看出的凸起)。可見,外層大氣在不同的緯度上分成了幾個帶,沿這些帶相互作用的邊緣產(chǎn)生了湍流和風暴。一個引人注目的結果就是“大紅斑”,這個巨大風暴至少在17世紀用望遠鏡首次發(fā)現(xiàn)以來,就一直存在著。木星周圍是一個模糊的行星環(huán)系統(tǒng)以及強大的磁層。木星有79顆已知的衛(wèi)星,包括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在1610年發(fā)現(xiàn)的4顆伽利略衛(wèi)星。其中最大的伽尼邁德(Ganymede)的直徑比水星的直徑還要大。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