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嵩山,重訪少林
雪落嵩山,重游少林
嵩山和少林,于出生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來說,絕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旅游景區(qū),還是一種少年時代的夢想,一種難以釋懷的情結(jié)。
當年的一部寬銀幕電影《少林寺》,掀起了一股席卷全國的尚武之風(fēng),不知有多少懵懂孩童,都在偷偷盤算逃學(xué)去少林寺拜師學(xué)藝。當時十二三歲的我,也有過那種不切實際的夢想,但是因為表哥就是武術(shù)教練,所以沒有沖動離家。不過聽罷一曲《牧羊曲》,如聞天籟,心醉神馳了好多年。
“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兒跳,羊兒跑,小曲漫山飄……”這三十多年來,每當我哼起這首歌,仍然能記起抱著白色小羊羔的美麗少女無暇,和那個晨光中練功的英俊少年小虎。
“盡行壽,不淫欲,汝今能持否?”“能……持?!边€記得大殿之上,受戒時的光頭覺遠那有點猶豫的回答,那無奈的、愧疚的一回頭,以及無暇伏在門邊探看,悄然離去的黯然神傷。每當想起,總是遺恨莫名。常想,不知道無暇的余生是不是在嵩山坳里牧羊,會不會在少林寺外望著廟墻聽著寺內(nèi)的暮鼓晨鐘孤獨地老去。
十多年前第一次去少林寺時,是深秋時節(jié)。從鄭州乘坐到汝州的公交車,坐在一車河南味的民工中間,在漸濃的暮色中路過登封下車。在距少林寺七公里的山谷中在涼如水的夜色里,坐在蒲團上觀看了一場《禪宗少林·音樂大典》。
那是一個美好的夜晚,耳邊是水聲、風(fēng)聲、木魚聲聲化出的空靈的音樂,眼前是溪水、石橋、樹林、寺廟、僧人、山民、羊群。晨鐘暮鼓,禪音悠悠,是一場聽覺和視覺的盛宴。夜宿登封,第二天到少林寺,也是先看武術(shù)表演再進寺游覽,無處不在的商業(yè)氣息,沖淡了心中當年的對這個地方的憧憬。
重游少林,因為少了當年的期待,所以心情倒也平靜。2月18日上午,大巴車在小雪中從洛陽開往登封。在登封城里用過午餐后奔赴少林。雪落在嵩山上,比之晴朗天氣里的景色,更別有一番韻味。
雖然下著雪,游人仍然很多。進大門之后,隔不遠就有廣播喇叭在放音樂,《少林,少林》《牧羊曲》還有《恭喜發(fā)財》。沿途到處有武校招生的咨詢點。熱鬧的路旁,大片落了雪的竹林倒顯得分外靜謐。
因為要等著觀看演武廳兩點的表演。人們都停在演武廳附近不再往里去。有人在門前冒雪排著隊,更多的人則鉆進了購物店里,在鎮(zhèn)宅寶劍、佛珠、文化衫等各種旅游紀念品前消磨時間。
演武廳內(nèi)的武術(shù)表演,上場的都是些半大孩子,少林拳、刀槍劍棍鞭等兵器和硬氣功表演的確不凡,贏得陣陣喝彩,現(xiàn)場有幾名游客上臺拜師學(xué)武更是笑翻了全場。還有位知名書法家當場寫字,賣三百塊一幅,買的賣的都收獲頗豐。
看完演出,冒著雪再往里走,才到了真正的寺門。因為春節(jié)剛過,寺內(nèi)的的門柱上到處貼著紅紅的春聯(lián)。寺內(nèi)碑文、壁畫、古木依舊,偶然見有有和尚在廊下倚著欄桿對著手機不知是語音還是視頻。導(dǎo)游在簡單的講解后就讓我們自由參觀。雪落滿了石階,我們互相攙扶著上下,唯恐摔倒,參觀倒成了走馬觀花。
世代高僧在那里長眠的塔林倒是非常寂靜,可惜附近的廣播還在放著歌曲,有點破壞氣氛。
作為“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shù)的發(fā)源地,少林寺的聲名遠播,并不是因為佛法而是因為武。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廣為流傳,讓少林寺名揚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古剎”。后來僧人習(xí)武參禪成了傳統(tǒng),久之禪和武在這里融為一體,達到了禪武合一的境地。因此少林寺的僧人在世人眼里也就不同于一般的和尚,而有了一層傳奇的色彩。年輕的女同事說,看了武術(shù)表演之后,都想把自己的兒子送來這里學(xué)武了。然而,旁邊又有人說,知道這里的武校上一年要交多少錢嗎,光學(xué)費就兩萬多呢。
導(dǎo)游說唐朝以后少林寺就在周圍有很多的地,富得很,如今因為尚武之風(fēng),廣收學(xué)武的弟子,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學(xué)生來到這里貢獻學(xué)費,少林寺更是富得流油了。
往山下走的時候,看到了遠處一塊紅色的標語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創(chuàng)造具有全球競力的世界一流旅游服務(wù)集團而努力奮斗!”落款是中國旅游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萬敏。我們看到以后,都笑了。
少林寺,從來都在紅塵之中。在這里,中年的我們找不到心中的覺遠和無暇,也找不到少年時候的夢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