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科普一下安信2娛樂用(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本系列文章相關閱讀:
比賽戰(zhàn)術評論的第三部分:
第三、應變和調整層面,斯卡洛尼和梅西做到了“打好一手爛牌”,而德尚和格里茲曼、姆巴佩做到了衛(wèi)冕冠軍隊的最上限。平心而論,從1986年至今,沒有哪一屆世界杯的衛(wèi)冕冠軍,能在下一屆世界杯的比賽中依然具備足夠的統(tǒng)治力——也許法國例外。
【先說個題外話】世界杯之前對阿根廷的預測,我只有對沙特的比賽預測翻船,在各個位置的用人基本都對了,其中包括希望斯卡洛尼重用麥卡利斯特。然后,決賽有解說員張嘴就來“全世界都沒想到斯卡洛尼會用迪馬利亞打左路”,不好意思,至少有一個人預測對了,不才正是在下。有決賽當天知乎直播的“邊看邊聊”視頻為證。【題外話結束】
**
這里進一步延展闡述為什么斯卡洛尼和梅西都做到了“打好一手爛牌”,先說梅西。
如果這屆世界杯不是在冬季舉行,缺少了完整的賽季前備戰(zhàn)期和半個賽季的打磨,梅西和阿根廷都有很大可能走不到決賽。他非常清楚自己的體能節(jié)點在哪里,從第一場比賽開始就處于調整期。但世界杯由不得他隨心所欲,小組賽第三輪打波蘭,梅西發(fā)現(xiàn)自己進入禁區(qū),遭遇的不僅是強悍防守,還是出格的防守(什琴斯尼對此要負責任),而出讓中路,身后的麥卡利斯特、恩佐·費爾南德斯,以及身邊的阿爾瓦雷斯,給對手帶來的戰(zhàn)術陌生感竟大得無以復加,更堅定了自己在右路攢體能、攢人品、找機會后插上的思路。
以往梅西要么在中路回撤反跑,要么在中路提速突破,要么在禁區(qū)前從右路橫向內切。十多年來隊友或對手都習慣了他如此表現(xiàn),看著梅西從前隨便就過掉四五個,到現(xiàn)在“要按著以前的踢法,世界杯上經常一個都過不去”,對他的奔跑強度和提速能力早已熟稔于心。以此為藍本,從個人到局部再到整體的防守構建也磨合了很多年,強度越來越大,協(xié)防效率越來越高——只有格瓦迪奧爾這樣的小年輕沒吃過虧,才會奮勇單防,以至于被梅西教做人。
梅西本人對自己的情況更是心知肚明,只不過他在強隊呆慣了,一直都從第一責任人的角度看問題:“要是自己不這么做,帶不動團隊,那就要一鑊熟”,卻很少去設想中間選項“要是自己不這么做,該怎樣帶動隊友?讓這些隊友怎么做,才能釋放他們的戰(zhàn)術價值?”隨著年齡增大,身體機能下降,就不由得他不去考慮中間選項了。

球王強就強在審時度勢,明白自己在衰退期如何去適應團隊、帶動團隊。這屆阿根廷隊友終于沒有辜負他。部分隊友還處在了很幸運的時間節(jié)點,例如之前提到的麥卡利斯特、恩佐·費爾南德斯和阿爾瓦雷斯,還有利桑德羅·馬丁內斯:剛剛冒尖,能力出眾且前途遠大,但還沒有被對手普遍重視;其中兩人在英超豪門效力,位置尚不如何穩(wěn)固,另兩人一個在二線豪門,一個在中下游當核心。相比德保羅、帕雷德斯、迪馬利亞、勞塔羅·馬丁內斯這些成名已久的主力,之前四人到底能為團隊帶來怎樣的加成,沒有實戰(zhàn)檢驗誰也不知道,確實算不上好牌;因此對手對這四人的重視程度肯定有所欠缺——世界杯期間尤甚,他們只要給足機會就能一飛沖天。
恰恰在這個時候,梅西給予麥卡利斯特、恩佐·費爾南德斯、阿爾瓦雷斯三人充分的信任,讓他們掌握一定的戰(zhàn)術權重,帶起了另一種進攻節(jié)奏,以及侵徹對手禁區(qū)的方式。小組賽第三場打波蘭就是例證。麥卡利斯特打進的全隊第一個進球,當時梅西在右路始終沒有跟著中路節(jié)奏走,波蘭前衛(wèi)線先看著梅西不向前,感覺不太對,再扭頭去看麥卡利斯特和阿爾瓦雷斯,已經大搖大擺攻入了禁區(qū)——世界杯這樣的比賽,誰會給你兩次扭頭觀察的機會呢?
半決賽對陣克羅地亞,梅西徹底放手,讓恩佐·費爾南德斯去連線阿爾瓦雷斯,自己快樂地當起了配角,給“蜘蛛俠”送出一腳超級難的傳球,沒想到這一腳傳球成了助攻,以至于勞塔羅·馬丁內斯徹底喪失了首發(fā)的機會。等到法國隊決賽開始重視起這三名隊友的時候,又掉進了斯卡洛尼設的套子里。

至于四年前就鉚足了勁兒要自己來解決問題的門將大馬丁,第一場比賽就表現(xiàn)出超凡的自信——摘高空球斷傳中從來都是接住,沒有擊出,只有到了決賽下半場補時階段的93分32秒,才第一次將對手的角球傳中擊打出禁區(qū)。此外,他還撲出了每一個不是神仙球的射門。阿根廷全隊包括梅西在內,沒人比他經歷過更多的爛仗、惡戰(zhàn),最底層摸爬滾打起家的他,很多行為的確不太紳士,但心理素質絕對強。這屆世界杯只有兩名門將逢點球大戰(zhàn)“只要站在門線上就先贏了一半”,一位是克羅地亞的利瓦科維奇,另一位就是大馬丁。
**
說完了梅西,再說斯卡洛尼。
戰(zhàn)術優(yōu)勢部分此前多個角度都詳細提到,這里只說他如何定義“爛牌”,并努力打好每一手牌。
首先提一個小細節(jié):奪冠后斯卡洛尼換上了自己第一次代表阿根廷隊出場時穿過的18號球衣。這件球衣是1994~1997年阿根廷各級國家隊客場戰(zhàn)袍,同時也是馬拉多納最后一次叱咤風云(1994年世界杯小組賽首戰(zhàn)對希臘)的戰(zhàn)袍。1997年世青賽上,斯卡洛尼正是穿著這件球衣和國家隊捧起了世青賽冠軍獎杯。此外,助理教練艾馬爾和薩穆埃爾都是那年的世青賽國家隊戰(zhàn)友。從這個細節(jié)可以看出,斯卡洛尼內心深處,始終懷有對那個偉大時代的國家隊的深深眷戀。
斯卡洛尼的不自信還來源于前兩任國家隊冠軍主帥。39歲的梅諾蒂1978年率隊捧杯,46歲的比拉爾多1986年率隊捧杯,在主教練的從業(yè)年齡段,兩人都算少壯派。2021年“每周杯”之前斯卡洛尼被扶正了,理由只有一個:當時阿根廷足協(xié)窮得叮當響,只能選最便宜的,而且先給五個月的短工合同,每周杯奪冠后才延長了合約。

44歲的斯卡洛尼非常清楚,他自己就是“爛牌”之一。作為卡塔爾世界杯32強當中最年輕的主教練,每周杯奪冠的經歷實在不足以傍身。隊內如果要說名氣,梅西是超一流,其他人都靠邊站。當然,梅西之外的大牌并不是沒有,但這些大牌有多大資本敢說自己能帶全隊往前走?梅西都不敢說的話,他們就更加不敢說了。
這些“大牌”和梅西一起,構成了兩個極端。
梅西是團隊強他也強,團隊不強他還是那么強。結果大家都來圍剿他。因為大家都知道,成功圍剿梅西等于讓阿根廷自動重傷。
其他“大牌”普遍有個共性,那就是團隊強他們才強,比如迪馬利亞、迪巴拉、德保羅、奧塔門迪、帕雷德斯。一旦團隊不強他們就……
兩個字總結:呵呵。
所以他們在國家隊從來沒有特別好的表現(xiàn),迪馬利亞閃光點不少,但不穩(wěn)定。其他人基本都指望梅西天天一條龍,然后自己可以跟著去慶祝。多好。問題來了,carry全隊你做不到,打下手你也做不好,搞得大家這些年打阿根廷都明白“圍剿完梅西就等著你們按流程崩盤”。
不大牌的能打成啥樣,斯卡洛尼心里多數(shù)沒底。世界杯開始前只有門將大馬丁是“不大牌的”當中最自信的那個。上文說過的其他四張“小牌”聯(lián)賽狀態(tài)是很好,但聯(lián)賽和世界杯之間沒必然聯(lián)系。世界杯首戰(zhàn)對沙特那極度夸張的406陣型,徹底擊垮了斯卡洛尼對“大牌們”的信任;從打墨西哥開始,四張“小牌”相繼表現(xiàn)出非凡的相持能力,中前場三人不但把德保羅“擠”到右路,更重要的是和梅西形成了自洽,還帶動了莫利納在攻守兩端也有高光表現(xiàn)。
這里要多謝勞塔羅·馬丁內斯前場各種演。你演梅西可能還不怎么要緊,但你演到砸了斯卡洛尼和豪華助教團的飯碗那就是口大鍋。

至于梅西自己,客觀來說既是好牌也是爛牌。說爛牌的原因無非就年紀大了,體能和競技強度成為弱點。世界杯是一個月打七場比賽,阿根廷既要確保走到決賽并爭冠,又要確保梅西在場上時刻保持最大的威脅,難過登天。這個層面,斯卡洛尼和梅西肯定多次溝通過。但梅西什么時候能領悟“需要當配角的時候決不當主角,需要當主角的時候絕對當仁不讓”,球王自己心里都沒底。
從成長時間線來說,梅西和《灌籃高手》里面的魚住純很像。直到競技生涯的尾聲階段,才從身體和思想上都實現(xiàn)了“主角和配角”的自洽。和漫畫不同的是,現(xiàn)實中得到球王信任的小伙伴會迸發(fā)出驚人的能量,成為有力的左膀右臂。
斯卡洛尼是非常有勇氣的。小組賽第二戰(zhàn),他果斷扶正四張“小牌”當中的三張,給予充分信任。24歲的麥卡利斯特和21歲的恩佐·費爾南德斯尤其重要,未來他們一定是國家隊基石。阿爾瓦雷斯目前還需要觀察,本屆杯賽他和梅西互為戰(zhàn)術沙包是很成功的配置,但球王在國家隊90%不會有未來,所以他能否和勞塔羅·馬丁內斯配合到一起,抑或是出現(xiàn)新的鋒線人選,這都是后話。剩下的利桑德羅·馬丁內斯也在對陣澳大利亞的八分之一淘汰賽當中奮勇救險,功不可沒。
以賽代練的阿根廷和1992年赤手夾奪歐洲杯的丹麥并無區(qū)別,北歐小海盜臨時拼團,只有10天集訓就匆匆開拔鄰國瑞典,決賽對陣兵強馬壯的德國,場上人員乍一看過去,只有門將位置最讓人放心。就是這樣的隊伍越打心氣兒越齊,自我定位越清晰,給了斯卡洛尼決賽扳倒德尚的過人膽識。
**
接下來要說到德尚和法國隊的調整和應變。
當然,還是要從阿根廷說起。
如果法國隊上來就全功率輸出比賽強度,那么阿根廷主帥斯卡洛尼和英格蘭主帥南門面臨的問題幾乎一樣。德尚不變招,他要么也憋著不變,要么只能冒險求變。南門換人求變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英格蘭并沒有擺脫戰(zhàn)術和戰(zhàn)略上的被動;相比之下斯卡洛尼則幸福得多。
一、他麾下有梅西,這個整屆杯賽最大最強的戰(zhàn)術變量,前六場比賽一直在進球和助攻上有直接貢獻,同時作為最強個體,他吸引到的防守火力和其他隊的明星球員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二、他在戰(zhàn)術上獲得了主動,上半場迪馬利亞“左傾”以及兩個進球逼得對手不得不率先求變。同時他非常明白一個關鍵點:只要德尚不主動換人,法國隊就沒有到了輸急眼的程度。
加上梅西和隊內的新生力量磨合完畢,他大可以出奇兵,同時探一探對手的下限在哪里。于是斯卡洛尼左路首發(fā)塔利亞菲科,63分鐘用8號阿庫尼亞換下11號迪馬利亞,憋到第90分鐘才在右后衛(wèi)的位置上用4號蒙鐵爾換下26號莫利納。其他三個換人都在加時賽完成。

為什么這么說呢?
1986年至今,在0:2落后局面下完全不肯繳械投降的隊伍,只有兩支。第一支當然就是馬拉多納加冕時的對手聯(lián)邦德國。第二支就是斯卡洛尼和梅西遇上的法國——在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還貴為衛(wèi)冕冠軍。
可以看一下數(shù)據(jù):
1986年聯(lián)邦德國0:2落后扳為2:2,最終2:3惜敗于馬拉多拉領軍的阿根廷。
1990年聯(lián)邦德國1:0絕殺阿根廷。
1994年巴西和意大利120分鐘內0:0打平,點球大戰(zhàn)桑巴軍團勝出。
1998年德尚率法國隊打了巴西一個3:0。
2002年巴西以壓倒性優(yōu)勢打了德國一個2:0。
2006年意大利在0:1落后局面下扳平,熬到點球大戰(zhàn)贏下法國(馬特拉齊戰(zhàn)術性兌子成功)。
2010年西班牙1:0絕殺荷蘭。
2014年德國1:0絕殺阿根廷。
2018年法國4:2擊敗克羅地亞,4:1大優(yōu)局面下格子軍無力回天。
漫長的三十六年來,能在世界杯決賽中各方面都占盡先手,贏得干凈利落的,只有法國(1998和2018)和巴西(2002)。后者防守端相對較弱,只是當時決賽的對手德國隊進攻更差,結果巴西“就壓著打”。

斯卡洛尼還有一點很幸運,半決賽摩洛哥“亂拳打死老師傅”的強勢,讓他提前看到了德尚的看家本領,即小圖拉姆和穆瓦尼的雙雙換上。這兩人從邊路到肋部都制造了大量的壓力,使得法國隊在中場爭奪、半場反擊、后場反擊幾個戰(zhàn)術層面上擁有很高的容錯率,如果摩洛哥當時被法國隊以大比分擊敗,那么決賽阿根廷看到德尚“開大”一定會猝不及防。
當然,看家本領不等于壓艙貨。德尚在70分鐘突然祭出第二次連換兩人:用20號科芒換下左后衛(wèi)特奧、同時用25號卡馬文加換下核心7號格里茲曼,赤裸裸給出3-4-3的攻擊陣型,還一度激進地變成3-3-4——這才是衛(wèi)冕冠軍主帥刺刀見紅的明牌。加上這個時間節(jié)點剛好是阿根廷的體能瓶頸期,火力全開的“法國佬”僅僅用11分鐘就把比分扳平,而且是三分鐘內撈了兩個進球。
斯卡洛尼畢竟年輕欠缺經驗,算不到德尚的孤注一擲竟然如此猛烈。而后者能有這樣的壓艙貨,是球員時代無數(shù)血淚經驗換來的。
作為球隊隊長,單純比賽方面,德尚親歷了1998世界杯的一帆風順,2000歐洲杯的向死而生,2002世界杯的陰溝翻船——其中2002年世界杯德尚不在國家隊。這里是給抄襲狗埋的坑。
2000年歐洲杯主帥勒梅爾擁有維爾托德、皮雷、特雷澤蓋三個后手,是最大資本;2002年就不用說了,齊達內受傷以后,沒人鎮(zhèn)得住隊里這些個大牌,勒梅爾也不行,妥妥的教訓。
前六場比賽,德尚都屬于后發(fā)制人(事實上沒有哪個對手能在“先發(fā)”過程中讓法國處于長久被動),決賽比分落后讓他再也不能安坐教練席。法國隊屬實強得太可怕,無論先變還是后變,從未徹底受制于對手,決賽面對阿根廷要不是先打了一個相當矜持的上半場,下半場也不會直接撕破臉。

德尚對梅西的戰(zhàn)術判斷相當準確,為了打完120分鐘比賽,阿根廷隊長一直在拼命節(jié)省體能,將為數(shù)不多的中高速沖刺和拼搶用于幫助后場防守;但畢竟藝高人膽大,梅西上半場直接推動了第二個進球。法國隊提升比賽強度后,上半場第47分鐘梅西還是露出了一定疲態(tài)。這也在德尚的意料之中,沒準姆巴佩也多次和主教練“密密議過”梅西的體能節(jié)點。
第一次連換兩人直接敲打了法國隊場上隊員,上半場50分35秒到50分42秒格里茲曼連續(xù)兩次放鏟,就是對德尚換人的直接回應。下半場前10分鐘姆巴佩、小圖拉姆和穆瓦尼三名前鋒全部加入中場爭奪,換著位置輪流向前;其他人的無效跑動也開始頻繁增多,比賽強度提升明顯。盡管阿根廷還是能攻到法國禁區(qū),但中場持球傳跑的優(yōu)勢被急劇抹平,拉比奧特54分20秒在中線附近直接側后方鏟倒德保羅領黃,足以體現(xiàn)衛(wèi)冕冠軍的強勢。
但法國隊給到阿根廷中前場的壓力的確太小,下半場前25分鐘的消耗不足以改寫比分。尤其下面這張圖。

這是下半場第57分21秒,以梅西為首的中前場三人在包夾姆巴佩,直接反映兩個問題。
1.阿根廷中前場隊員還有很強的相持能力,他們的體能沒有形成可觀消耗。不然姆巴佩不可能后撤到中線還遭遇包夾——也就是說,下半場阿根廷輸出的比賽強度對法國是不能接受的。何況法國比分還落后。
2.這次三人逼搶,姆巴佩的中場隊友給到的支持不夠,說明法國隊前衛(wèi)線跑動的強度還是不行。
所以德尚70分鐘的第二次連換兩人依據(jù)很充分,很重要一點是格里茲曼體能垂盡。德尚中場休息時在更衣室有明確指示,要求場上隊員持續(xù)提升比賽強度,格里茲曼被換下是必須的。
壓艙貨畢竟管用,法國隊一直希望看到的局面終于出現(xiàn),這就是德尚兩次調整積累的量變。

姆巴佩和穆瓦尼形成反擊之前,法國隊已經抓到阿根廷前場的體能節(jié)點,這次從中圈一帶發(fā)展到法國隊進攻左邊路的四防三,直接卡死了梅西、德保羅和莫利納。球傳到這一邊是由阿根廷24號恩佐·費爾南德斯發(fā)起的,德保羅和莫利納進行策應,而當恩佐橫跑過去接應的時候,法國隊卡馬文加、拉比奧特、小圖拉姆、烏帕梅卡四人諾迅速收縮防區(qū),將梅西、恩佐、德保羅全部壓在邊線。

然后阿根廷擲出界外球立刻被斷,卡馬文加直接一腳直傳給到姆巴佩,姆巴佩為了避開對手前頂?shù)姆朗?,直接將球直傳挑過頂,和穆瓦尼形成局部二對二(個體一對一)的反擊。這是德尚一直想要看到的局面:
法國前場球員在高強度的反擊中形成對阿根廷的全面壓制。
這張圖看得一清二楚,只要在反擊當中形成一對一,阿根廷后衛(wèi)根本不是姆巴佩和穆瓦尼的對手。奧塔門迪以為自己先要住身位,不想穆瓦尼先出一腳捅走皮球,利用爆發(fā)力直接形成二分之一球的爭搶,他的目的其實很明確,不惜一切代價進入禁區(qū)。然后就是那個洞悉主裁判馬齊尼亞克判罰尺度的“找點球”。
至此,法國隊持續(xù)提升比賽強度終于達到德尚想要的戰(zhàn)術效果。打進一球后他們洶涌而來,繼續(xù)保持強勢的體能沖擊,第一個遭遇針對的不是別人,就是梅西。
第80分44秒,梅西在帶球突破過程中被科芒斷球。4秒之前他本來斷下了拉比奧特的球,全隊正在守轉攻的過程當中。但此時隊友體能處于瓶頸期,前場兵力不足、跑位不好,梅西被迫自己銜枚而走,導致生力軍全部朝他撲過來,此時他的體能也在下滑,面對科芒的超強對抗下沒有扛住。這是法國第二個進球的開端。
請注意上圖,白色箭頭為法國隊員傳球線路,黃色箭頭為法國隊員跑動路線。拉比奧特過頂傳給姆巴佩,后者直接點給中路無人防守的小圖拉姆——此時阿根廷倉促之間無法完成攻轉守站位,中后場出現(xiàn)脫節(jié)。
隨后姆巴佩立刻反跑后插上,甩開莫利納的單兵防守,小圖拉姆直接墊過頂球給到姆巴佩。這3秒的傳跑配合有如電光石火(請注意,用“電光火石”全都是錯的),體能瓶頸期的阿根廷人防守專注度下降,根本不及反應。
姆巴佩空位打門時,中路穆瓦尼已經跟進準備補射,此時阿根廷整條防線被徹底打亂、甩開。這個區(qū)域很重要,如果有人記得法國八分之一淘汰賽對波蘭的話,姆巴佩在這里有過一次精準的定點打門,無人防守空位直接瞄著射上角,讓什琴斯尼毫無辦法?,F(xiàn)在又是這個區(qū)域,又是無人防守空位,姆巴佩選擇了遠角。
這就是法國隊強大的比賽強度,也是德尚兩手牌、四個換人累積出來的量變。要不是上半場他們貢高自慢挖了兩個大坑,德尚也不會連續(xù)放大選擇互爆。但這“兩個大”阿根廷一個都沒扛住。
寫到這里,對決賽第三點評價的闡述已經完結。斯卡洛尼并非不想應變,面對德尚的后發(fā)制人,猶如bug一樣連開兩個大,本屆世界杯沒有哪支球隊扛得住。尤其之前下半場法國隊花了35分鐘進行強力消耗,斯卡洛尼不是不明白,這35分鐘的他,被動的程度其實和英格蘭主帥南門并無差別。
法國隊所擁有的超強相持能力、超強糾錯能力,也是本場決賽受封世界杯有史以來最強比賽的原因之一。接下來就是第四部分內容:相持。
【第三部分完,余下兩篇敬請期待】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