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科普一下恩佐娛樂瑞安(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原標題:啟蒙運動的生意:《百科全書》出版史(1775—1800)
一部關于啟蒙運動的獨具特色的研究
一部為書而寫的妙趣橫生的傳記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18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是抽象的。《啟蒙運動的生意:〈百科全書〉出版史(1775—1800)》一書則把這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還原成一幅鮮活生動的畫卷。圍繞《百科全書》的組稿、撰稿、編輯、印制、銷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爭斗,在歐洲大陸,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民眾,幾乎都被裹挾進《百科全書》的出版過程中,從而也被裹挾進思想啟蒙的洪流之中。其中作為重要角色的出版商,都未曾以傳播啟蒙運動為己任,但他們在《百科全書》出版上的激烈競爭,卻推動著啟蒙運動在歐洲的傳播。可以說,啟蒙時代成就了《百科全書》的出版,而《百科全書》也造就并推動了啟蒙時代。本書不僅對于啟蒙運動的研究者頗有啟發(fā),對于今天的出版從業(yè)者也有不少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和教訓。
——編輯推薦
啟蒙運動的生意
《百科全書》出版史(1775—1800)
(新文化史名著譯叢)
〔美〕羅伯特?達恩頓 著
葉彤、顧杭 譯
2023年1月出版
ISBN:978-7-100-21642-5
??掃碼即可購買??
【內容簡介】
本書為著名歐洲文化史家羅伯特?達恩頓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納沙泰爾印刷公司的數(shù)萬份檔案材料為基礎,詳細研究論述了18世紀后半期歷版《百科全書》的出版發(fā)行過程與當時社會狀況的密切關聯(lián),細致勾勒出《百科全書》的“生平”,囊括了造書、傳播、盜版等方方面面,展示出啟蒙運動的撰稿人、出版商、印刷商、印刷工人以及讀者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揭示出作為一場偉大思想解放運動的啟蒙運動,何以成為了一門生意。
▲
英文版封面
【作者簡介】
羅伯特?達恩頓(Robert Darnton,1939—),1964年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1968年起在普林斯頓和哈佛執(zhí)教,曾擔任美國歷史協(xié)會會長,現(xiàn)為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圖書館館長,著名歐洲文化史專家,書籍史研究權威。他和他的著作曾獲多項學術獎和圖書獎。主要著作有《屠貓狂歡》《啟蒙運動的生意: 〈百科全書〉出版史(1775—1800)》《拉莫萊特之吻:有關文化史的思考》《華盛頓的假牙:非典型的十八世紀指南》《法國大革命前的暢銷禁書》等。
▲
羅伯特 ?達恩頓
【譯者簡介】
葉彤,文學碩士,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編輯。
顧杭,史學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研究院副教授,合譯有《19—20世紀法國史學思潮》《德國的歷史觀》《知識分子的鴉片》《傳統(tǒng)的發(fā)明》等。
目 錄
致謝
術語和拼寫說明
第一章 導言:一部書的傳記
第二章 一樁投機生意的開端
納沙泰爾的再版計劃 從重印到修訂 約瑟夫·杜普蘭和四開本《百科全書》 出版、政治和龐庫克 從修訂版到四開本 1777年的巴黎會議 一樁好生意的基礎?
第三章 變戲法一樣的各種版本
“第二版” “第三版”的由來 混亂局面 以納沙泰爾的名義 最終談判的序曲 以“公開信”斗法 螺絲的最后一扣 合同
第四章 盜版與商戰(zhàn)
盜版的侵入 八開本出版商和他們的《百科全書》 四開本—八開本之戰(zhàn)的由來 外交手段的最后失 公開的戰(zhàn)爭 為和平而磋商 奇特的和平
第五章 造書
生產體系不堪重負 獲得紙張 “原稿” 招募工人 制訂工資標準 調整工資步伐和管理工人 印制:技術和人的因素
第六章 傳播
第七章 清算
1778年,隱藏的分裂 初步清賬 杜普蘭和納沙泰爾公司的爭執(zhí) 行銷策略 佩蘭事件 對一個騙局的解剖 里昂,最后的抵抗 結局 尾聲
第八章 最終的《百科全書》
《方法百科全書》的由來 啟蒙運動出版的巔峰時刻 列日解決方案 龐庫克的終極《百科全書》的構想 作為編輯者的龐庫克 《方法百科全書》的作者 兩代百科全書編纂者 從伏爾泰主義到專業(yè)主義 啟動18世紀規(guī)模最大的圖書
第九章 百科全書主義、資本主義和革命
龐庫克的蠢行 從百科全書主義到雅各賓主義 文化革命中的一位啟蒙出版商 最后的百科全書編纂者
第十章 結論
啟蒙的生產與傳播 啟蒙運動的出版業(yè)和資本主義精神 《百科全書》和政府 文化的革命
附錄
參考文獻說明
索引
編后說明
羅伯特·達恩頓
屠貓狂歡
法國文化史鉤沉
〔美〕羅伯特?達恩頓 著
呂健忠 譯
9787100162975
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
18世紀30年代末,巴黎圣塞佛倫街,一群印刷工人虐待并屠殺了工廠周圍所有的貓,包括他們師母的寵物貓。本書詳盡解釋了這一詭異的事件,由此展開對18世紀法國人的思考方式——不只是人們想些什么,而且包括他們怎么思考的論述,并通過解讀“鵝媽媽的故事”、“小紅帽的故事”等童話故事以及警察檔案和知識樹等多種文化現(xiàn)象,對法國文化史進行深入淺出的探討。本書娓娓而談,充滿異趣,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新文化史學流派理論和研究方法的日趨成熟,堪稱經(jīng)典之作。
華盛頓的假牙
非典型的十八世紀指南
〔美〕羅伯特?達恩頓 著
楊孝敏 譯
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
過去的兩個世紀中,歐洲把自身撕裂,而在邊緣,在愛爾蘭、俄羅斯和巴爾干國家,它依然是渙散的。為了與他們共同的過去進行往來,歐洲人必須越過19世紀和20世紀,大大地向后跳躍一步,重新考慮18世紀歐洲人的生活范圍。
喬治 ?華盛頓帶著一副假牙,幾十年忍受牙痛的折磨,今天的人們或許驚訝不已,然而,在18世紀這種“怪異”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啟蒙運動部分源自巴黎的沙龍、咖啡館、戲院;巴黎的街頭巷尾,人們的閑談碎語、歌曲和詩歌與法國大革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堅定的革命者布里索或許是警方的一個密探;伏爾泰、孔多塞、盧梭等大名鼎鼎的人物還有另一副不為人知的面孔??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