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科普一下杏宇鹿場(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在羽毛球尚未進入奧運大家庭的年代,電視轉(zhuǎn)播尚未普及,更別說互聯(lián)網(wǎng)了。那時候,體育賽事報道更多存在于報刊文章或電視、廣播中。普通的體育愛好者能去了解運動員的時刻往往是大型比賽舉行時,平常人要現(xiàn)場一睹羽壇球星的風采也實屬不易。
如此一來,“球星”二字對于尋常體育愛好者而言,更帶有一層神秘氣息,就像武俠小說里那些江湖高手之于普通民眾。
20世紀80年代,羽毛球慢慢步入職業(yè)化的正軌,在世界范圍內(nèi)有了更高的參與度和關(guān)注度,“四大天王”逐步被喜愛羽毛球的人們熟知。在球迷眼中,他們頗有小說中“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之感,都身懷絕技,各有所長,分庭抗禮,相愛相殺。
中國楊陽:“王中王”大滿貫
出生日期:1963年12月8日
成名之時:20歲
握拍:左手
退役時刻:1990年
主要成績:1987年世錦賽冠軍、1989年世錦賽冠軍
技術(shù)特點:靈活多變化
或有遺憾:沒有參加過奧運會
楊陽有著“四大天王之首”的美譽,卻是四位名將中成名最晚和最遲的。

13歲時,楊陽因為發(fā)育遲、身高不足1米50而錯過了入選江蘇省隊的機會。那時,他連續(xù)三年都來到了省隊選拔的大門前,又連續(xù)三次失望而歸。直到第四年,也就是1978年,他才在一年的試訓(xùn)后轉(zhuǎn)為江蘇省隊正式隊員。這之前的三進三出沒有動搖楊陽的信心,或許這也正是他和羽毛球的緣分,讓其最后發(fā)亮。
當時的江蘇隊可謂人才濟濟,趙劍華、楊陽和楊千里三人被稱為“江蘇三劍客”,他們在1983年的全運會上全部登上男單領(lǐng)獎臺。國家隊看上了男單亞軍趙劍華,在單打選手普遍兼雙打的情況下,趙劍華的男雙搭檔、獲得了男單季軍的楊陽亦被相中,以雙打隊員的身份進了國家隊。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楊陽進隊不久,就在1983年的印尼公開賽上擊敗了當年的世錦賽男單冠軍、印尼天王蘇吉亞托,并最終獲得第三名。一年后的湯姆斯杯,楊陽因當時的三單陳昌杰受傷而獲得亮相機會,并在決賽中再次以2比0擊敗蘇吉亞托。雖然那屆湯杯中國隊最終未能奪杯,但楊陽瞬間成為了媒體筆下的“明日之星”,此后亦成為了蘇吉亞托名副其實的“克星”。
1985年,首次參加世錦賽的楊陽收獲了一枚銅牌。1986年,他隨隊出征湯杯,幫助中國隊重奪湯杯,并收獲了自己的第一個世界冠軍。1987年,世錦賽來到中國北京,當時已經(jīng)頗負盛名的“四大天王”如約齊聚四強。半決賽,楊陽再次戰(zhàn)勝印尼的蘇吉亞托,隊友趙劍華則輸給了丹麥的弗羅斯特。
就如楊陽專克蘇吉亞托一樣,弗羅斯特對陣楊陽很有心得,在兩人歷史上的六次對壘中,楊陽只贏過兩次。振奮人心的是,其中一次勝利出現(xiàn)在1987年北京世錦賽決賽中。這是中國第一次承辦世界級羽毛球大賽,在主場觀眾的助威下,楊陽在決勝局以15比13險勝,尤其決勝局他還經(jīng)歷了在10比2大比分領(lǐng)先后被反超的危險時刻。
這個冠軍奠定了楊陽的“天王”位置,亦開啟了屬于他的時代。楊陽的技術(shù)動作細膩,球路變化多端,在那五年間,他先后在兩屆世錦賽、三屆湯姆斯杯、兩屆世界杯、一屆總決賽和一屆全英公開賽上登頂。在羽毛球還未進入奧運會的那些年,楊陽是第一位集齊五大賽事冠軍的大滿貫得主。
談到四大天王,楊陽經(jīng)常被放在第一位,成就無數(shù)。如若較真算其不足或遺憾,那只能是這位“王中王”因時代因素而無奧運之緣。
?。ㄓ鹈螂s志)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