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科普一下長沙華宇娛樂(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引子1860年,我東方大國正處于腐敗不堪的清朝,時咸豐帝在位,2月,英國人強占了香港九龍,3月,兩廣總督勞崇光被迫簽訂了協(xié)議,將九龍半島“永租”給大英帝國,每年租金500兩。這一年的3月3日,遠在東亞的日本江戶也發(fā)生了一件大事。這一天,是上巳之日,也是江戶城內(nèi)的大名固定進城謁拜的日子,當時日本的大名,屬于實力強大的領主,相當于中國的諸侯。18名激進的水戶藩浪人武士,埋伏在江戶城櫻田門外伺機而動。他們在等一個人,這個人是幕府大老井伊直弼。井伊直弼,江戶時代彥根藩主,彥根藩(今滋賀縣彥根市,京都附近),幕府大老,江戶幕府時期輔佐將軍的最高官員,統(tǒng)轄幕府所有事務,相當于中國皇帝之下的丞相,二把手。
黑船來航事情還要從1820年左右開始說起,當時的美國人有著全球最發(fā)達的捕鯨業(yè),作為美國的一大產(chǎn)業(yè),鯨魚的油脂可以廣泛用于照明、工業(yè)用油等。由于大西洋的鯨魚數(shù)量大為減少,美國人的捕鯨船已經(jīng)開到了日本以東的太平洋海面。當時的德川幕府執(zhí)行嚴格的鎖國令,美國非常希望日本開國,以便讓太平洋海域的捕鯨船在日本獲得補給,但從1825年至1840年一直未能如愿。1840年,鴉片戰(zhàn)爭,我大清慘敗,幕府政府見洋人的堅船利炮厲害,于是于1842年撤銷了《異國船打拂令》,允許外國船只在日本獲得補給。但是美國人仍不滿足,于1853年派出了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佩里率艦隊前往日本江戶灣口一帶(今東京灣),以武力威脅幕府開國,美國船體涂滿了防止生銹的黑色柏油,又冒著黑色的濃煙,所以日本人稱美國艦隊為“黑船來航”。
馬修佩里而對于1853年的大清,洪秀全已于3月定都天京(今南京),4月,英國的艦隊抵達天京,由英國駐華公使文翰展開與太平天國的談判。日本海域黑船的到來,對于閉關鎖國的日本,上下一片恐慌,江戶全城戒備。由于日本是島國,此前從未有外敵入侵,若要追溯,只有在元朝時期忽必烈大軍渡海壓境,但因為颶風幫助,日本才得以幸免。無論如何,黑船來航之后,日本朝野日漸混亂,也埋下了幕府滅亡的導火線。
井伊直弼幕府爭端黑船的到來,幕府朝野震動,幕府將軍德川家慶受不了刺激,于1853年6月22日便去世了,主事的是大老阿布正弘,他想開國,但又不想承擔賣國的罪名,只好權力下放,征求各藩意見。各藩中產(chǎn)生了兩派不同的意見,水戶藩主德川齊昭主張強硬的主戰(zhàn)論(即攘夷論),而彥根藩主井伊直弼則主張“不可開無謀之兵端以亡人壽”的非戰(zhàn)論,同時,在幕府將軍的繼任人上面,齊昭站在國家利益上擁立一橋家的慶喜;直弼站在血統(tǒng)論的立場上擁立紀州家的慶福,兩派由此埋下尖銳的矛盾。1854年2月13日,佩里艦隊再次來到日本,這次增加到七艘軍艦,而且一直深入到江戶內(nèi)灣,到達橫濱附近才停船,面對佩里的強硬態(tài)度,幕府只好接受開國的要求了。于是雙方在橫濱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也是日本與西方列強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簽訂《日美友好通商條約》1856年,年僅39歲的阿布正弘病死,與其相關的德川齊昭失勢,堀田正睦和松平忠固的聯(lián)合幕閣成立,旗幟鮮明地主張非戰(zhàn)論,而二人的幕后主使就是井伊直弼,此后,井伊直弼在政治權利及外交方面,擁有了絕對優(yōu)勢的勢力。1858年1月,堀田正睦奏請?zhí)旎逝鷾省度彰烙押猛ㄉ虠l約》遇阻,此后他的思想發(fā)生波動,開始倒向于一橋慶喜派。然而,1858年4月23日,井伊直弼就任大老,迅速在《日美友好通商條約》上簽字,于6月19日正式與美國人簽訂通商條約。直弼認為,與其拒絕使國體受辱,不如甘受重罪保全大局。條約一簽訂,直弼就罷免一橋派的堀田正睦和松平忠固,同年6月25日,正式公布紀州慶福為將軍嗣子,確立了幕府繼承人。
安政大獄安政大獄井伊直弼簽訂《日美友好通商條約》和支持慶福為嗣子這一系列操作,使一橋派感到巨大的憤怒和挫敗感,特別是德川齊昭、水戶藩主德川慶篤、尾州藩主德川慶恕等最為強烈。于是,直弼決定鏟除反對派,剛好,1858年7月6日,將軍家定突然身亡,一時謠言四起,幕府便趁機報復,嫁禍于反對派,處罰德川齊昭閉門反省,禁止通信、德川慶篤和一橋慶喜停止參政、德川慶恕隱退等。同時,老中間部詮勝密謀逮捕水戶藩的志士鵜飼吉左衛(wèi)門及其子鵜飼幸吉,以及其余水戶藩志士及貴族家臣等40多人。逮捕行動不止在京都、江戶展開,還波及其他地方。幕府對逮捕的人分別定罪,水戶藩主的助手安島帶刀切腹,茅根伊予之介、鵜飼吉左衛(wèi)門及其子幸吉、橋本左內(nèi)、賴三樹三郎、吉田松蔭、飯泉善內(nèi)斬首,其他或流放或關押,幕府此次行動,徹底肅清反對派的政敵。此次大規(guī)模的政治運動也被稱為安政大獄,拉開了幕府倒臺的序幕。
刺殺行動安政大獄之后,反對派(尊王攘夷)的憤怒愈發(fā)高漲,之前醞釀的刺殺計劃被迅速安排上日程,各路激進派紛紛潛入江戶。1860年3月1日,以水戶藩激進派志士金子孫二郎、木村權之衛(wèi)門、齋藤監(jiān)物、稻田重藏、佐藤鐵三郎、關鐵之介和有村雄助等在日本橋西岸的“一料亭”匯合,商議行刺方案,決定于3月3日上巳節(jié)行動,這一天,直弼將登城陳述賀詞。此前,風言風語已經(jīng)傳入井伊府中,矢田藩主松平信和拜見直弼,勸告他辭去大老職務,否則將性命難保,直弼謝絕他的忠告,深感迫于國家形式,不能計較個人安危,便回復道:人各有天命,刺客若要殺我,縱然如何戒心也有隙可乘。
《侍》劇照3月3日凌晨,天寒未明,已是早春時節(jié)的江戶竟然下起了大雪,此時水戶藩志士17人,薩摩志士1人,共18人埋伏于櫻田門附近,櫻田門為直弼進城的必經(jīng)之路,所以18浪人埋伏于此確保刺殺行動萬無一失。上午9時左右,井伊家大門緩緩打開,約60人的武士隊伍護衛(wèi)著井伊直弼的大轎緩緩前行,此時,刺客中的森五六郎手持訴狀,佯裝攔轎喊冤靠近井伊的隊伍之首,井伊家護衛(wèi)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被森五六郎迅速上前擊殺,此時,四面埋伏的殺手紛紛擁上,直奔井伊大轎而去。由于突襲在隊伍前端展開,主力護衛(wèi)被吸引,刺殺行動成員之一黑澤忠三郎直接開槍命中井伊直弼的坐轎,子彈貫穿轎子,射中井伊直弼的腰部與大腿。盡管直弼的衛(wèi)士有著人數(shù)上的優(yōu)勢,畢竟措手不及,在刺殺成員沖擊下七零八落,此時死的死,傷的傷。
《櫻田門外之變》劇照在井伊直弼中彈之時,刺殺者之一稻田重藏首先接近直弼的坐轎,但旋即被護衛(wèi)砍死,但同時也吸引了護衛(wèi)的兵力,隨后趕上的薩摩藩浪士有村次左衛(wèi)門成功擊倒轎旁的護衛(wèi),一把將井伊直弼從轎中拖出斬首,并帶著直弼的首級朝向日比谷門方向逃逸。被護衛(wèi)追殺的有村次左衛(wèi)門身負重傷,自知性命難保,于是在辰之口的若年寄遠藤風統(tǒng)邸宅前放下直弼的首級,然后切腹而死。刺客中重傷切腹的還有廣岡子之次郎、山口辰之介及鯉淵要人。其他刺客有8人帶傷自首,2人在逃亡途中被捕,1人于逃亡兩年后自殺,只有2人潛伏到明治年代得享余年。
《櫻田門外之變》劇照井伊護衛(wèi)有8人死亡(當場死亡4人、傷重死亡4人)、13人負傷。死亡者準許保留武士名分、但依然要負責護衛(wèi)失敗的責任,重傷者減俸、被流放,其余輕傷者全部切腹,無傷者和轎夫一律斬首,除去武士名分,處分還涉及親族,可謂相當嚴厲。這一事件被兩次拍成電影,1965年由岡本西八拍攝的《侍》以及2010年佐藤純彌拍攝的《櫻田門外之變》,從藝術性上來看,《侍》的敘事結構和藝術性更好,而《櫻田門外之變》的觀賞性也很強。
附:櫻田門外之變十八士⒈關鐵之介(逃亡后捕縛、1862年斬,享年40)⒉岡部三十郎忠吉(逃亡后被捕、1861年斬,享年44)⒊稻田重藏正辰(現(xiàn)場死亡,享年47)⒋山口辰之介正(自刃,享年29)⒌鯉淵要人珍陳(自刃,享年51)⒍廣岡子之次郎則賴(自刃,享年21)⒎黑澤忠三郎勝算(自首后病死,享年33)⒏齋藤監(jiān)物一德(自首后因傷重死亡,享年39)⒐佐野竹之助光明(自首后因傷重死亡,享年21)⒑大關和七郎增美(自首,1861年斬,享年26)⒒森五六郎直長(自首,1861年斬,享年24)⒓蓮田市五郎正實(自首,1861年斬,享年29)⒔森山繁之介政德(自首1861年斬,享年27)⒕海后磋磯之介(逃亡后、1903年沒,享年78)⒖杉山彌一郎當人(自首1861年斬,享年38)⒗廣木松之介有良(逃亡后、1862年自刃,享年27)⒘增子金八(逃亡后、1881年沒,享年59)⒙有村次左衛(wèi)門兼清(薩摩藩士、自刃。享年23)上述資料來自網(wǎng)絡。
《櫻田門外之變》劇照后續(xù)影響自從井伊直弼屈服于美國人之后,幕府的威信在武士階級及各地藩主的心目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他們在佩里艦隊到來之后,并沒有看到幕府足夠有力地維護國家和天皇尊嚴的努力,井伊直弼被刺殺就是這樣一個后果。從黑船來航起到井伊直弼被刺殺,保幕與倒幕的爭執(zhí)就從未停歇,然而,幕府時代已經(jīng)不可避免地走向末日,尤其在《日美親善條約》簽訂之后。隨后英國、俄國、荷蘭等西方國家都與日本簽訂了親善條約(自由貿(mào)易條約),此后日本的鎖國時代宣告結束,新的時期即將到來。櫻田門外之變發(fā)生后的同年10月6日,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發(fā)生了火燒圓明園事件。由于西方列強在我大清國土地上的所作所為,又使天皇、幕府時刻擔憂相同的命運在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但井伊直弼的死,日本朝野上下都處于一種詭異的氛圍之中,幕府上下處在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恐慌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一部分藩主和上層覺察到了西方科技文明的奇跡,西式的火槍火炮和戰(zhàn)艦引起了他們強烈的興趣,并且迅速轉為吸收和學習,薩摩藩的大名島津齊彬就是其中之一。在這個過程中,日本的武士階層也迅速衰落,《黃昏清兵衛(wèi)》和《切腹》等影片就表達了這個階段末日武士的命運。從1860年起,日本鎖國之前的規(guī)則被全面沖擊和刷新,隨著西方力量的涌入,日本人從恐懼到求變,一直到后來到極致西化的明治維新時期??梢哉f,日本民族性中對于統(tǒng)治階級和強權馴服的秉性,以及資源極度匱乏的環(huán)境,使日本人幾乎沒有花費太多波折就走向了一條“正確的發(fā)展路徑”,并且在短短幾十年時間里就變成東亞資本主義強國。然而,也因為其軍國主義的抬頭,走上了一條罪惡滔天的侵略之路,在明治維新之后,成為了東半球最為罪惡、殘忍、黑暗的一股力量。
附:20世紀日本政治家的刺殺事件:盡管日本是一個限制槍支的國家,但是縱觀日本歷史上,針對政治家的刺殺活動不止一次發(fā)生,我們單看發(fā)生在20世紀的幾次暗殺:1909年10月26日,曾任日本第1、5、7、10任首相(內(nèi)閣總理大臣)的伊藤博文在哈爾濱火車站被朝鮮愛國人士安重根槍擊身亡,終年68歲。伊藤博文發(fā)動了中日甲午戰(zhàn)爭、日俄戰(zhàn)爭,將朝鮮變?yōu)橹趁竦?。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之后,當即被憲兵逮捕,之后被判處死刑,之后安重根被朝鮮和韓國分別稱為“愛國烈士”和“義士”,2014年1月19日,安重根義士紀念館在中國哈爾濱開館。
安重根義士1921年11月4日,在任日本首相原敬在東京車站被中岡艮一暗殺,終年65歲。原敬被暗殺是因為社會對政界的一系列貪污事件處理的不滿導致,但其實原敬被刺殺背后有右翼勢力的參與。1930年11月14日,在任日本首相濱口雄幸為到岡山餐館軍演來到東京車站,被右翼分子距他3米之外開槍,腹部中彈,濱口雄幸被送到東大醫(yī)院治療并長期住院治療,次年8月去世,終年61歲。當場被捕的犯人供稱,刺殺的理由是濱口雄幸?guī)怼安痪皻夂透蓴_天皇統(tǒng)帥權”。1932年5月15日,當時的日本首相犬養(yǎng)毅在首相府被11人二十歲出頭的日本海軍軍官刺殺,終年76歲。首相臨終前的遺言是:有話好說,但兇手的答復是:毋須贅言,下手!犬養(yǎng)毅被刺殺原因是日本海軍規(guī)模被限制,更有一個理由是,犬養(yǎng)毅接受了“張學良的賄賂”。事件之后,11名軍官在民間力量干預下被從寬發(fā)落,“五一五事件”在日本政治史上是一個很大的事件,此后,日本軍國主義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1936年2月26日,日本帝國陸軍部分“皇道派”青年軍官率千余名士兵對政府及軍方高級成員的“統(tǒng)治派”與反動派進行刺殺,其中兩名前日本首相身亡。此次事件稱為“二二六兵變”,刺殺行動被鎮(zhèn)壓,19名叛軍領導人被判處死刑,“皇道派”就此衰落,“統(tǒng)治派”掌握了軍部大權,內(nèi)閣被以新首相廣田弘毅為首的文官法西斯集團所控制。1960年7月14日,安倍晉三的外祖父,時任首相岸信介參加自民黨新任總裁池田勇人招待會時,被右翼團體“大化會”成員荒牧退刺傷,次日,岸信介宣布隱退。岸信介是日本侵華甲級戰(zhàn)犯,曾訪問臺灣,支持蔣介石“反攻大陸”。二戰(zhàn)日本投降后作為戰(zhàn)犯被關押,但因其親美立場而于1948年獲釋,此后岸信介成為戰(zhàn)后日本右翼鼻祖,被稱為“昭和妖怪”。
淺沼稻次郎遇刺瞬間1960年10月12日,日本社會黨領導人淺沼稻次郎在東京日比谷公會堂發(fā)表演說時,被右翼分子山口二矢刺殺,成為戰(zhàn)后第一個被殺害的日本政治家。淺沼稻次郎反對《美日安保條約》,1959年在在北京發(fā)表演講,指出“美帝國主義是日中兩國人民共同的敵人”,因此招致日本右翼分子的仇視。1994年5月30日,已辭職的日本新黨代表、前首相細川護熙在東京新宿京王廣場飯店出席一個記者招待會時,遭到52歲的暴力團成員野副正勝槍擊,但細川護熙并未受傷。槍手襲擊的動機是反對他1993年關于戰(zhàn)爭問題的發(fā)言。上述資料整理自網(wǎng)絡。#日本歷史上有什么不可思議的案件##日本#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