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真的是現(xiàn)代足球的祖先嗎?
今年的中超聯(lián)賽,多了一些不一樣的面孔。一些球員看起來長著外國人的面孔,國籍卻是中國,比如球員李可,不僅在俱樂部被注冊為國內球員,還代表國足參加了國家隊層面的賽事。

李可
如果說李可被歸化,因為有中國血統(tǒng),還比較容易被接受的話,那么廣州恒大準備歸化埃爾克森和高拉特等人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廣州恒大歸化這幾個巴西球員,目的還是提高國足的戰(zhàn)斗力,畢竟國足這些年帶給人的悲傷多于歡樂。
有一群球迷炸鍋了,我們好歹是足球的發(fā)源地,我們泱泱大國,經(jīng)濟優(yōu)勢除了美國,還真沒有幾個敢跟我們叫板的。如此形勢,難道培養(yǎng)不出幾十個踢球牛逼的人么?
支持歸化的人說:“歸化球員是國際慣例,也是當今足壇的大趨勢”為此還舉了一個例子:漢武帝在平定西域之后,有人為了討好他,獻上了一個胡人俘虜,此人身手敏捷,彈跳力驚人,而且球技十分了得,堪比今天的埃爾克森、高拉特。

埃爾克森

高拉特
于是,漢武帝就不顧群臣的反對,賜予了他“大漢國籍”(史載:“好而為之,群臣不能諫”)。所以,歸化外籍球員早就不新鮮了,中國古代就有歸化球員的先例了。
這時,反對歸化的人也大聲喊道:“那是蹴鞠,與現(xiàn)代足球毫無關系!”
那么問題來了,客觀地講,蹴鞠到底是不是現(xiàn)代足球的祖宗呢?
且聽看鑒君來分析一下。
恐怖的起源
蹴鞠,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就是“踢球”,其中,“蹴(cu)”就是踢的意思,“鞠(ju)”就是球。

相傳,蹴鞠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黃帝為了訓練士兵而發(fā)明的。
當時,先民們所用的“足球”材質比較重口味,主要來自被黃帝擊敗的蚩尤的身體器官,有的說是用蚩尤的腦袋,也有的說是用蚩尤的胃囊再填充東西然后當球踢,總之,踢球主要目的是侮辱蚩尤,然后才是鍛煉身體。
球迷皇帝
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他的父親劉太公都是當時的著名球迷。

根據(jù)史料記載,劉太公年輕的時候經(jīng)常在老家豐邑和“屠販少年”踢野球;《西京雜記》中更是記載:稱帝后的劉邦為了讓父親安度晚年,特意把本鄉(xiāng)“諸故人”移到“新豐”,讓他們“斗雞、蹴鞠”——愛球到了這個份兒上。
劉邦的強力推行,讓蹴鞠由民間的自娛自樂發(fā)展為一項專業(yè)化的競技體育運動,而且有了比較健全的比賽規(guī)則。漢朝宮廷設有專門的球場,四周還有圍墻和看臺,與今天的足球場非常相似。
甚至漢代的足球規(guī)則也與現(xiàn)今很相似,當時,比較正規(guī)的蹴鞠比賽分為兩隊,雙方各有十二名隊員參加(只比現(xiàn)在多了一人),以踢進球門的球數(shù)的多少來決定勝負,后來這個比賽規(guī)則一直延續(xù)了下去。

漢代還出現(xiàn)了專業(yè)的足球技術書籍《蹴鞠二十五篇》,但可能是由于蹴鞠在強身健體方面的作用比較大,這本書被歸入了兵書之列。
現(xiàn)代足球中,每逢中日對戰(zhàn),總能在球迷之間引發(fā)熱潮。其實,在古代也是如此。東漢時期,足球隨著佛教一起傳入了日本,馬上就受到了日本武士階層的追捧。

據(jù)史料記載,當時日本曾派遣一支男足國家隊千里迢迢趕赴中國,并于當時的漢朝健兒舉行了球賽,雖然比賽的結果已經(jīng)不可考了,但對日本的深刻影響甚至一直持續(xù)至今(今天,日語中仍然把足球稱為“蹴球”)。
古代國足也是“陰盛陽衰”
中國足球屆的“陰盛陽衰”一直是球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但中國的“鏗鏘玫瑰”們不只是現(xiàn)在才比男足踢得好,甚至早在唐代,一個女童的足球水平就已經(jīng)超越了當時的男足。

唐朝人康駢在自己的著作《劇談錄·潘將軍失珠》中記載了一個故事:一名十六七歲的女童,穿著破爛衣衫和木頭拖鞋,站在街道旁邊的槐樹下面,觀看軍隊中的少年健兒們玩蹴鞠。
當皮球剛好滾落到她的腳下時,她飛起一腳踢向皮球,結果皮球躍起達數(shù)丈之高,然后急速下墜,頗有今天C羅電梯式任意球的風范??吹竭@個女娃竟然是個王者時,周圍所有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
最早的俱樂部
到了宋代,蹴鞠的熱度有增無減,元代畫家錢選曾繪制過一幅《宋太祖蹴鞠圖》就是對蹴鞠火熱程度的生動寫照,那真可謂是上至皇帝貴胄,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好球,甚至還有球星當了大官的。

《宋太祖蹴鞠圖》
例如,水滸傳里面的大奸臣高俅,以及號稱“浪子丞相”的李邦彥,根據(jù)史料記載,兩人的球風一個是硬朗雄奇,另一個是腳法細膩,可謂是宋代的“C羅”和“梅西”了。
但是,隨著漢人尚武之風銳減,宋代的蹴鞠開始變得不太像足球了。宋代,兩門兩隊的對抗性踢法開始消失,表現(xiàn)個人技巧的踢法開始盛行。當時,踢球者圍繞成一圈,以除手之外的身體任何部位觸球,表演各種動作而不使球落地,動作有點像今天廣場上踢毽子的老頭。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出現(xiàn)了專業(yè)的蹴鞠俱樂部,名為齊云社(圓社),甚至還有了全國性的聯(lián)賽——山岳正賽,各地球隊都可以派人參加。
鞠圓者卸腳
從明代開始,蹴鞠開始走上層路線,多流行于達官顯貴之中,令這項運動變了味。
當時,有很多青樓娼妓知道有錢人愛玩蹴鞠,就開始以踢球的方式來招攬顧客,其中不乏各種香艷離奇的手段,比如裸體蹴鞠等等,這使得蹴鞠成為了一項越來越下流、低俗的運動。

明太祖朱元璋得知蹴鞠的這種不良傾向,又見到很多官吏天天忙于蹴鞠,荒廢了政務,因此勃然大怒,他降下嚴令,規(guī)定官吏、兵士等等政府人員禁止蹴鞠,違反禁令者要接受嚴厲處罰,即“鞠圓者卸腳”,這導致蹴鞠運動逐漸衰落。
綜上所述,蹴鞠在宋代以前還是與現(xiàn)代足球非常相似的,也正因為如此,國際足球聯(lián)合會(FIFA)在2004年初公開確認足球最早的形式出現(xiàn)于中國,并由亞洲足聯(lián)秘書長維拉潘頒發(fā)了起源紀念杯和證書。
由此可見,說“中國蹴鞠是現(xiàn)代足球的起源”,或者“中國是足球發(fā)源地”并不為過。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