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80年代的畸形奧運會:部分國家運動員懷孕去參加奧運會
原標題:80年代的畸形奧運會:部分國家運動員懷孕去參加奧運會
奧運會起源于兩千年前的古希臘,因首屆舉辦地奧林匹亞而得名,是世界上最為大型、影響力最大的運動賽事。
奧運會旨在通過競技切磋體育技能,傳播交流各國家以及各地區(qū)之間的文化。每一屆奧運會都本著公平競爭、互相理解、友誼團結的精神創(chuàng)辦,想要為熱愛運動的人們提供更多的交流平臺。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世界性賽事在80年代卻成為了最為畸形的國際競技。
為了獲得更為優(yōu)異的成績,在奧運會賽前會強制女性運動員懷孕,賽后或生下孩子、或安排流產(chǎn)。這種行為不僅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無視,更是對女性身心的傷害。
美國女運動員懷孕比賽,結局竟不同
來自《讀者參考》1996年第4輯中一篇《性:逍遙法外的“興奮劑”》中報道,運動醫(yī)學史料中記載,第一例利用女運動員懷孕初期的生理變化來提高成績的事例是在1952年的赫爾辛基奧運會上。
這名女運動員來自美國,叫做朱諾·伊爾文賽,她在這次運動會上超常發(fā)揮,獲得跳水比賽的銅牌。
就在大家都為朱諾·伊爾文賽的超長發(fā)揮而歡慶的時候,又披露出了令人驚奇的一幕。
在奧運會結束后,朱諾·伊爾文賽經(jīng)檢查,被美國奧委會披露已經(jīng)懷有三個月的身孕。而朱諾·伊爾文賽也是母子同臺,獲得了這次優(yōu)異的成績。
更令人意外的是,獲得奧運會跳水的銅牌,又即將成為母親并沒有讓朱諾·伊爾文賽雙喜臨門,而是得到了美國奧委會的嚴厲處罰。
原因竟是朱諾·伊爾文賽隱瞞自己懷孕的事實參加奧運會,即使成績優(yōu)異,但是這種做法有損美國的國格和形象。
這一做法令人不僅深思。如若朱諾·伊爾文賽是無意隱瞞,而懷孕也不會對比賽結果造成直接的影響,美國奧委會何以如此大動干戈,又給這個新晉的跳水小將扣上這么一項“罪名”。
如若朱諾·伊爾文賽是有意利用懷孕來獲得比賽的好成績,那這就不是一個偶然事件,美國奧委會對她的嚴厲處罰就無可厚非。
然而,事實如何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從考證,而之后的事情更是逐漸偏離正確的方向。
同人不同命,在同屆赫爾辛基奧運會獲得女子踏板跳水和跳臺跳水冠軍的麥考密克,在第16節(jié)墨爾本奧運會上懷著5個月的身孕也同樣獲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而同為懷孕參加奧運會獲得好成績的女性運動員,麥考密克不僅沒有受到美國奧委會的嚴厲處罰,還因其懷孕獲得冠軍創(chuàng)造的奇跡被評為北美最佳運動員。
麥考密克還被美聯(lián)社評選為年度最佳運動員,獲得了年度沙利文獎。
與朱諾·伊爾文賽的待遇不同,麥考密克受到了美國各界的追捧和認同,在體育屆也是一炮而響,成為了那幾年標桿性的人物,這一點在麥考密克之后加身的榮譽就能清晰的看出。
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作為美國的奧運名宿之一,麥考密克是護送奧林匹克五環(huán)旗入場的人員之一。
1985年,麥考密克進入了奧林匹克名人堂,這是美國奧委會能授予奧運會選手的最高榮譽。
同為懷孕獲得好名次的選手,朱諾·伊爾文賽和麥考密克的境遇大相徑庭,令人不得不唏噓感嘆。一個被棄如敝履,一個深受全民追捧,究竟緣何兩位女運動員受到如此大差別的待遇,我們現(xiàn)在也無從知曉。
但是,隨著生物學家發(fā)表的有關于懷孕后,女性身體的一系列變化的研究成果引起大眾的關注,越來越多的懷孕女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也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生物學家發(fā)布研究發(fā)現(xiàn),激起千層浪
1988年,來自瑞士蘇黎世大學的一名產(chǎn)前生理實驗室的醫(yī)學專家發(fā)表了自己和團隊的研究成果。這名醫(yī)學專家叫做雷納德·赫希,他在斯特拉斯堡舉行的婦產(chǎn)科學會年會上,大膽的發(fā)表了自己和團隊近期的研究成果。
女性懷孕是一種非正式的興奮劑,這個學術理論此前并沒有任何人提出。雷納德·赫希不僅首次提出了這個新的發(fā)現(xiàn),還闡述了自己的研究結果。
根據(jù)雷納德·赫希的研究顯示,懷孕的女性在初期時身體會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孕媽媽的心肺循環(huán)能力會短時間內大大的增強,新陳代謝也會較之前有大幅度的加快。
除此之外,孕早期的女性因為血液中的血紅蛋白量明顯增加,其攜氧量也會隨著增大,如此等等眾多變化會把女性的身體機能提高至少百分之十。
伴隨著這樣的身體自然變化,再加以有計劃的訓練,能給女運動員帶來至少百分之三十的“綜合效益”。
雷納德·赫希教授還在自己的演講中指出,這種“綜合效益”正是女運動員希望獲得的能力。
因為經(jīng)過這樣的雙重加持,女運動員無論是在耐久力,還是在肌肉力量方面都會大幅度的提高,會在相應的比賽和訓練中獲得更為顯著的提高,以期獲得更好的成績。
雷納德·赫希教授的研究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無論是在醫(yī)學界還是在運動界都引起了極大地討論??闪钊藷o奈的是,雷納德·赫希的研究最終因為論據(jù)不中擱淺,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除了雷納德·赫希教授的研究之外,《世界博覽》雜志中有一篇題為《故意懷孕 增加體能》的文章也同樣論述了懷孕給女運動員帶來的各種變化。
文章中指出,佛蒙特大學婦產(chǎn)科的醫(yī)生克拉伯也對“孕婦產(chǎn)后對健康的影響”一課題做出過深入的研究??死t(yī)生在研究中也同樣指出,懷孕后的女性在心臟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等身體機能方面都有很大的增強。
克拉伯醫(yī)生在自己的研究中做了詳細的論證。他指出,因為懷孕后女性的心跳明顯加快,心率的增高有效的增強了心肺的循環(huán)能力,這更有利于劇烈運動。
孕期女性比正常人更容易出汗,這樣有利于散熱,因此孕婦更能忍受高溫下的劇烈運動;因為懷孕期間身上的負重增加,有效的加強了女性的腿部力量,這就好比運動員要綁上沙袋訓練一樣。而這種負重是緩慢增加的,要比運動員刻意訓練更為有效。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醫(yī)生關注并研究懷孕對運動造成的積極影響,而研究結果也從不同程度上肯定了懷孕對增加女性身體機能的益處,使得更多人越來越關注懷孕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獲得優(yōu)異成績的事件。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80年代,越來越多的女性運動員身懷六甲征戰(zhàn)奧運,最終都能獲得較好的比賽成績更加引人關注。
女運動員紛紛賽前懷孕,只為好成績
朱諾·伊爾文賽的事情之后,連續(xù)幾屆奧運會出現(xiàn)了大范圍的懷孕女性運動員參加比賽項目的事情。
美國的《讀者文摘》1976年8月份出刊的刊物曾有理有據(jù)的披露到,前蘇聯(lián)至少有十幾名女性運動員是懷孕參加了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而且這是幾名運動員均屬于非正常懷孕。
隨后,法國的《醫(yī)學日報》也在1988年5月4日發(fā)文稱,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會上,前蘇聯(lián)獲得獎牌的26名女性運動員至少有十名是孕婦。
自從生物學家披露女性運動員利用懷孕時期的有利因素獲得較好成績之后,運動醫(yī)學界雖對此多有關注,但是終究有人不能抵擋住名利的誘惑,且此方法不屬于“違禁手段”,易于逃脫體育競技的禁令,所以很多人還是對此趨之若鶩的。
1989年的世界滑雪錦標賽上,奧地利著名的女滑雪運動員尤利卡·麥耶爾就利用自己三個月身孕對身體的有利影響獲得了賽事的冠軍。
在賽后對尤利卡·麥耶爾進行藥檢時,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她身體里有違禁藥品的成分,但是因為懷孕,導致尤利卡·麥耶爾的雄性激素水平遠遠高于常人。這樣的身體機能加上平時的勤加鍛煉,想要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簡直是輕而易舉。
面對雄性激素異于常人的尤利卡·麥耶爾,當時很多人對她的成績提出異議,但是她的教練卻仍舊以她有特殊生理情況為由將她“?!绷顺鰜?。
就連當時國際奧委會的梅諾德親王也無可奈何,只能以“一時疏忽,下不為例”做了最后定論。而尤利卡·麥耶爾在同年8月也順利誕下女兒。
無獨有偶,長跑女皇——挪威著名長跑女運動員克里斯蒂安森在1983年的女子馬拉松賽事上創(chuàng)造了新的世界紀錄,當時她也懷有一個月的身孕。
這些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頂級運動員在80年代尚且利用懷孕為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績,又何況當時的普通運動員,想要獲得更優(yōu)異的成績、為國爭光的心情本沒有錯,錯的是使用了不當?shù)姆椒ā?/p>
八十年代的畸形奧運會,卻傷害女性
如果說這些只是為了躲避國際賽事的藥檢,為了獲得更好成績使用的見不得人的手段都只是傳聞,那么1996年前蘇聯(lián)的女子體操運動員奧爾加·卡拉索娃聲淚俱下的陳述就證實了當年的這一傳聞。
1996年2月,曾獲得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女子體操團體比賽冠軍之一的奧爾加·卡拉索娃在接受德國一家電視臺的采訪時公開披露了自己當年的遭遇。
在采訪中,奧爾加·卡拉索娃說道,當年在參加奧運會之前,自己的教練強迫她與男友發(fā)生了關系,并且懷孕。
她還言之鑿鑿的說道:“如果我當時拒絕這樣做,教練是不會讓我參加奧運會的?!?/p>
而事后,奧爾加·卡拉索娃并沒有尤利卡·麥耶爾和克里斯蒂安森那樣幸運,自由的剩下自己的孩子。
她的教練再一次逼迫她進行了人工流產(chǎn),就這樣一個小生命為了目的來到了媽媽的身體中,又再一次被無情的“殺害”。
其實,在80年代的奧運賽事中,不止前蘇聯(lián)的女運動員會遭遇這樣非人的待遇,大部分東歐國家都會運用這種方法提高自己女性運動員的成績。
看到了奧爾加·卡拉索娃的采訪披露,當時的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主席米切爾·雷格利茲顯得十分的義憤填膺。
他曾憤怒的說:“這是一種無法令人接受的醫(yī)學異化現(xiàn)象,無論對體育的道德還是人類的尊嚴都是一種侮辱。無論是從醫(yī)學和還是心理的角度來說,這都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如果說雄性激素真的可以柔軟女性,那么她們在遭遇了身體的創(chuàng)傷之后,又再一次因此遭受到了心理的創(chuàng)傷?!?/p>
令人欣慰的是,在近年來的國際賽事中,幾乎聽不到這樣的消息。經(jīng)過國際各國運動員們的努力,成功的額扭轉了80年代畸形的奧運會形式。
讓奧林匹克精神再次重現(xiàn)賽場,讓競技精神再次發(fā)揚光大。不用這些歪門邪道,運動員們通過自己年復一年認真堅持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和能力,光明正大的憑借自身水平獲得賽場上的認可。
結語
無論當年的這些言論是以訛傳訛的傳言,還是事實確鑿的真實,這都是對女性的不尊重和輕蔑。運動員想要在賽事中取得良好的成績,歸根結底還是要有過硬的業(yè)務能力和技術,不能靠投機取巧來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
希望在奧運會這樣富有影響力的國際賽事上,再也見不到這樣有辱尊嚴、不折手段、也不光明正大的競技方式。
參考文獻
[1]吳兆祥主編《奧林匹克運動》第136頁
[2]徐傳智主編《排球與健康》第173頁
[3]海南,故意懷孕 增加體能·社會科學Ⅱ輯·體育;《體育博覽》,1989年.05期47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