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山,聞名遐邇的排球之鄉(xiāng)
臺山,地處于廣東省西南部,是屬于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毗鄰港澳。臺山,不僅是全國著名的華僑之鄉(xiāng),也是聞名遐邇的排球之鄉(xiāng)。
全國著名的排球之鄉(xiāng)有四個地方,分別是廣東臺山、海南文昌、福建漳州、福建晉江嘉排村。臺山人對于排球的喜愛就好比巴西人喜愛足球,如果說足球這項運動是巴西人的國粹代表,那么排球卻是最能代表臺山人的文化精髓。

排球運動起源于美國,1895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霍利奧克城的基督教青年會干事威廉姆·G·摩根(W.G.Morgan)創(chuàng)造了排球比賽。排球的名字是由斯普林菲爾德市立學院的特哈爾斯戴博士命名為Volleyball,意為“空中飛球”。1905年排球傳入香港、廣州,1914年由在廣州讀書的臺山籍青年將排球運動引入臺山。最早在臺山正式開展排球運動的是臺城譚氏學校(原育英中學舊址)和四九下坪堡小學。1919年,由臺山斗山浮石村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農(nóng)民排球組織——華利磨學會(注:華利磨是排球英文名稱Volleyball的譯音)。1927年,臺山排球比賽由原定的十二人,最終統(tǒng)一改為九人賽,并沿用至今。

1953年,臺城建成第一個可以容納3000名觀眾,四周設12梯級觀臺的 “人民燈光球場”,從此之后,臺山排球隊的訓練和比賽都在這里進行?,F(xiàn)今在臺山,無論在城區(qū)的公共體育場還是在鄉(xiāng)鎮(zhèn)的村落,排球場是隨處可見的,“村村有排球場,村村有排球隊”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臺山人對排球運動的喜愛之情?;旧希總€臺山人從小到大在學校的體育課或多或少都會學習如何打排球,比如學習最基本的“發(fā)球”、“接球” 、“傳球”、“扣球”等。每當電視上有排球比賽的直播或者轉播,臺山每家每戶的男女老少都全神貫注地觀看排球比賽,特別是中國女排的比賽。

1972年,周恩來總理在廣州二沙頭視察省體工隊時還稱贊道“全國排球半臺山”。上世紀50年代,當時入選國家隊的排球運動員接近一半是臺山籍,臺山這座城市培養(yǎng)出為國爭光的排球人才。人民日報記者曾撰文首次為臺山冠以 “中國排球之鄉(xiāng)”美譽,臺山因此而得名并廣泛流傳。

臺山是全國著名的華僑之鄉(xiāng),排球運動隨著臺山人移民海外而帶到當?shù)?,臺山籍華僑華人經(jīng)常在海外組織排球比賽?!皟?nèi)外兩個臺山”這句話一點也不假,除了國內(nèi)的臺山人熱愛排球,移民國外的臺山人也同樣的熱愛這項運動。不管身在何處,排球文化早已深深地扎根在每個臺山人的心目之中。

排球是舶來品,排球術語是以英文為主,當時的臺山人大多數(shù)不懂英文,為了方便記憶,一般是以臺山話作為譯音,例如,1.“排球”英文是Volleyball ,臺山話譯音是 “華利磨”; 2.“好球”英文是Good ball ,臺山話譯音是“骨波”; 3.“觸手”英文是Touch ,臺山話譯音是 “叉市”; 4.“打平分”英文是Deuce,臺山話譯音是 “酒市”或 “酒市酒滿” 5.“機會球”英文是Chance ball ,臺山話譯音是 “食叉燒”, 6.“界外球”英文是Outside,臺山話譯音是“倒曬”; 7.“交換場地”英文是Change side,臺山話譯音是 “遷曬” 8.“跳球”英文是Jump ball ,臺山話譯音是 “斬波”; 9.“觸網(wǎng)”英文是Touch net ,臺山話譯音是“叉網(wǎng)”;10.“大力球”英文是Too ball,臺山話譯音是 “發(fā)粗波”。

臺山的確是名不虛傳的排球之鄉(xiāng),但對于排球人才的培養(yǎng)還需要繼續(xù)努力,應大力宣傳傳統(tǒng)的排球文化,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和認識排球這項運動,傳承臺山人獨特的排球文化精神。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