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廣州的“中國高爾夫一姐”馮珊珊:這一路,愿做“小白鼠”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范晗越
“從發(fā)球臺到果嶺,是一趟充滿挑戰(zhàn)和精彩紛呈的旅程,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加入這個旅程,而我也會在下一洞期待著與你們相會”。
8月2日,馮珊珊在社交平臺發(fā)文揮別球員歲月,這位中國內地第一位高爾夫大滿貫冠軍、中國第一位高爾夫奧運獎牌獲得者、中國內地第一位高爾夫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為職業(yè)生涯畫上句點,但作為“高爾夫人”,她還將在這個行業(yè)內繼續(xù)努力。

展現(xiàn)潛力結緣果嶺
小時候的馮珊珊有些身體瘦弱,在父親馮雄的帶領下,為了強身健體,她嘗試過游泳、網(wǎng)球、滑冰等運動,但都不擅長。直到10歲那年的某天,時任廣州市青少年高爾夫隊領隊的馮雄,第一次帶她去看年長一些的哥哥姐姐們練球,在一位教練的指導下,她第一次展現(xiàn)了自己的潛力,也自此加入了訓練。
一年以后的全國青少年錦標賽上,僅僅訓練一年的馮珊珊就奪得了全國第二名。
自此,馮珊珊正式有了成為職業(yè)選手的想法,而父親出于工作關系和對女兒天賦的珍惜,也對她要求嚴格——從三年級開始,家里的電視機便幾乎再與她無關,偶爾看看,內容也都是高爾夫比賽。也正是通過觀看球賽,馮珊珊知道最好的職業(yè)運動員都在職業(yè)巡回賽的賽場上,她也想踏上這個賽場。

在隨后的幾年里,馮珊珊在全國業(yè)余巡回賽、皇后杯等賽事中相繼取得優(yōu)異成績,并在2004年取得了全國業(yè)余巡回賽的總冠軍,成為了業(yè)巡史上最年輕冠軍,到2009年這一紀錄才被打破。
17歲那年,在華南師范大學附中念高二時,馮珊珊決定赴美準備次年的LPGA(美國女子職業(yè)高爾夫球協(xié)會)資格考試,在此之前,她已經(jīng)是中國高爾夫球國家隊的一員。
IGJA(國際青少年高爾夫學院)給她全額獎學金,在國內,下午五時半放學練一兩個小時、周末下場一次的訓練,已經(jīng)讓她覺得無法再有進步,因此毅然而然前往美國上學。

少年留美喜憂并存
即便有全額獎學金,去到IGJA的馮珊珊依然頂著不小的壓力,生活費、外出參賽的費用都不是小數(shù)目,LGPA資格賽5000美元的報名費用,加上往返機票、住宿、球童的費用,讓當時在國內的父母動了抵押住房的心思。
在LPGA資格賽最后一關90洞的五天里,遠在國內的父母馮雄和鄭玉顏一直心心念念。最后一個比賽日,由于時差原因,馮雄徹夜未眠一直等待著地球另一端的消息。凌晨四時多,“并列第九,拿到全卡資格”的消息從大洋彼岸傳來,兩人激動得再難入眠。
后來回想起來,如果當時沒能在第一年里考上卡,馮家的生活就將捉襟見肘。女兒在美國的第一年里,馮雄夫婦結婚后20年的全部積蓄已經(jīng)見底。
在作為新人剛進入LPGA的2008年,馮珊珊經(jīng)歷了一段艱難的歷程,難以打進決賽,常常周五第2輪比賽就被淘汰,這也意味著拿不到獎金,所幸當時有一家一簽約就是五年的韓國贊助商,讓她在一眾球員中不至于境遇太差。
在致力于??ǖ牡谝荒昀铮T珊珊認為自己的實力在所有選手中居于末位,在未晉級的比賽中,她會去看領先場的球員是怎么打的,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復盤使自己不斷提高,直至??ǔ晒Α?/p>
在第二年里,馮珊珊的狀態(tài)出現(xiàn)了下滑,排第75名,差一點就從前80名中滑落,回去參與資格考試。而真正給予她信心的,是第四年決定參與的JLPGA日巡賽事,在2011年的日巡賽明治杯上,馮珊珊奪得了自己的第一個職業(yè)賽冠軍。

“我也沒覺得自己那一場發(fā)揮得很好,是對手沒有發(fā)揮好而已。在那之前我轉職業(yè)三年半都沒有拿過一個冠軍,我一度想:我沒有辦法再贏了嗎?日本那個冠軍就讓我覺得,原來我轉職業(yè)之后還是有競爭力,我還是可以拿冠軍的”。
在隨后的三年里,馮珊珊迎來了一段順風順水的發(fā)展期,2012年LPGA錦標賽(大滿貫賽)上奪得冠軍,一次性完成了自己LGPA奪冠+大滿貫前十的兩個目標。
改變打法創(chuàng)造歷史
2016年里約奧運會,馮珊珊成功打進高爾夫項目前三,為中國代表團贏得了一枚銅牌,創(chuàng)造了歷史。在那年的上半年,由于成績并不理想,馮珊珊的世界排名從穩(wěn)定的前十掉到了第14、第15位,這也直接促使她第一次嘗試改變打法。

“我自己反復思考,發(fā)現(xiàn)主要是心理上存在問題,有壓力所以不敢打。當時我27歲了,很多成績好的選手還不到20歲,她們抱著一種拼的態(tài)度,沒有什么心理負擔”。
當時她與世界前三的幾位20歲左右的年輕球員相比,由于經(jīng)驗的積累,打法變得更為保守,在進攻中會更多的估計水塘、沙坑等障礙?!拔业膬?yōu)勢在于進攻中的長桿精準,隨后我改變了打法,變得更有攻擊性,奧運前的一個月,我的感覺回來了,兩場比賽都打出了我想要的低桿數(shù)……”

回想起藍灣大師賽在國內登頂?shù)臅r刻,馮珊珊至今難忘:“其他的一些成績,別人也能達到,也有做得比我還要好的,但成為世界排名第一,我就是當時全世界唯一的那一個人,這是一種肯定和認可?!痹谀菆霰荣愔?,馮珊珊以一桿的微弱優(yōu)勢險勝泰國選手莫莉婭奪冠,積分超越韓國選手柳蕭然,成為第13位高爾夫“球后”。
對她來說,在海外比賽是常有的事,能夠在本土的賽事中,在更多親朋好友的陪伴與注視下登頂,更讓這一榮譽顯得彌足珍貴。

愿做“小白鼠”再助力
馮珊珊曾在不止一次公開采訪中提到,自己就是中國高爾夫球的“小白鼠”。
“這些年我積累了挺多的經(jīng)驗,希望能夠幫助到年輕人,哪怕只是將她們提升的時間縮短一點點,成功率增加1%,我覺得都是值得的”.
在去年陜西全運會后,馮珊珊應中高協(xié)的邀請,成為了中國高爾夫女子國家隊的教練。事實上,她在幾年前就成立了自己的高爾夫學院,致力于培養(yǎng)年輕選手。她也試圖現(xiàn)身說法,打破高爾夫球在大眾心中作為貴族運動的刻板印像,盡管此前在賽場外,她一直不愿現(xiàn)身在媒體的聚光燈下。

根據(jù)中高協(xié)數(shù)據(jù),中國高爾夫青少年注冊人數(shù)從2015年的3000人已經(jīng)增長至如今的超過10萬人,賽事從30余場增加至817場。
轉身之后誰來接桿?
退役之后,馮珊珊最近的身份是杭州亞運會國家女隊的的主教練。在這支隊伍里,將有人接過她的使命。
在LPGA賽場上,現(xiàn)在還有七位中國大陸球員在征戰(zhàn),其中世界排名最高的正是馮珊珊的廣東隊同門師妹林希妤,位列世界第33,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轉職業(yè)年齡最小的女子職業(yè)球員——14歲入選國家隊,15歲破格轉職業(yè),16歲在歐巡賽中拿下首個職業(yè)冠軍。

2014年加入LPGA的林希妤,自接觸高爾夫那天起就看著師姐馮珊珊在練習場上練球,一直是“小迷妹”。在林希妤的描述中,馮珊珊也一直在幫助自己進步。
在東京奧運前后,馮珊珊也向林希妤表示,希望她接過中國高球“一姐”位置,可以做得更好,能繼續(xù)影響更多人拿起球桿走向賽場。這也是林希妤希望能夠承擔的責任。
如今杭州亞運會臨近,林希妤12年前就曾廣州亞運會上拿過銀牌,如今在師姐馮珊珊的麾下劍指金牌。今年26歲,她準備扛起大梁,她在LPGA的最好成績是今年3月的LGPA常規(guī)賽泰國賽的亞軍,以及去年美國公開賽的前十,距離馮珊珊的成績尚有距離。
不過現(xiàn)在的林希妤狀態(tài)不錯,3月的常規(guī)賽創(chuàng)個人歷史最好成績,6月的美國公開賽上也獲得了與去年相近的名次,在師姐的幫助下,她還能夠繼續(xù)提升。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