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要有個英文名字呢?
為啥要有個英文名字呢?
英語老師總是希望學(xué)生們能有個英文名字。有的同學(xué)很高興地去做了,有的同學(xué)不是很愿意,覺得自己是中國人,有個中國名字就夠用了,何必多此一舉給自己取個英文名字呢?
那我說說我的經(jīng)歷吧。
我上大學(xué)的時候,大家對取個英文名字不是很感興趣。老師一般也不做硬性要求。但隨著學(xué)習(xí)過程的深入,有的同學(xué)覺得該給自己取個英文名字,這樣顯得時尚點,我也就隨大流,當時正好在讀英文簡寫本(abridged edition)的《簡·愛》(Jane Eyre),就給自己取了個書中男主人公Rochester的英文名字,覺得羅切斯特很了不起,是個偶像值得崇拜。班里還有個同學(xué),姓張名世森,就給自己取了個諧音的英文名字Johnson,當然這個也是當時美職聯(lián)(NBA)傳奇巨星魔術(shù)師(Earvin Johnson)的名字,我這同學(xué)也愛打籃球,所以他就很高興用這個英文名字。

美職聯(lián)(NBA)傳奇巨星魔術(shù)師埃爾文·約翰遜(Earvin Johnson)
這就是我上大學(xué)時候使用英文名字的經(jīng)歷。
真正讓我意識到取個英文名字很重要的時候已經(jīng)是我工作多年以后了。
有次來了個馬來西亞博士應(yīng)聘,我給他面試。他很謙虛,很誠懇。所以咱們剛開始交談的時候,他就問我姓什么,怎么稱呼,我告訴他我姓Zhao,這個音他發(fā)不好,就發(fā)成“Qiao”或者“Gao”之類的音了。因為發(fā)不準這個音,所以他就懇請我,能不能允許他稱呼我為Charles(查爾斯),他感覺這個名和我的姓的音很相近,這樣他稱呼我就比較方便了。從此以后,遇見有外國人,我就主動地給人家說Call me Charles(請叫我查爾斯)。
后來我們單位來了個美國老太太,老太太很隨和,經(jīng)常在世界各地講學(xué),相處時間久了,她就建議我把英文名改成Charlie(查理),因為Charles is too formal(Charles這個名太正兒八經(jīng)了)。好吧,那我從此就叫Charlie 。
后來去美國訪學(xué),和老美聊起我的這個英文名字的由來,他們確實都認同Charlie這個名字,而且都認為Charles is too formal, and Charlie sounds more friendly(Charles這個名太正兒八經(jīng)了,只有Charlie聽起來更和善)。在美國期間,我發(fā)現(xiàn)只要我用這個英文名字介紹自己,對方就能很容易記住我的名字。后來去加拿大也是如此。這個時候就真切地感受到有個英文名字的好處了。
現(xiàn)在,我每接手一個班的教學(xué),我都要看看學(xué)生是否有英文名字。如果沒有的話,我會要求他們盡可能給自己取一個,但這個也不能強求。但凡有英文名的,我都是只叫他的英文名。我想這樣的好處其實是很多的,除了我剛才從我自身的例子上體會到的交往便利外,可能還有兩個更為重要的好處或者說必要之處。首先呢,它是一種身份認同和強化,尤其對語言學(xué)習(xí)者而言,這點很重要。使用英文名字,會時刻提醒自己的外語學(xué)習(xí)者身份,提醒自己要學(xué)會用外語去思維和人際交往,提醒自己要為學(xué)好外語這個遠大理想而不懈奮斗。名字總是寄托了使用者對自己的美好愿望的。

其次呢,名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顯性文化特征,是構(gòu)成獨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聽其民,知其人。名字本身也是英語單詞,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英文單詞,也是英語學(xué)習(xí)者不太容易掌握其發(fā)音要領(lǐng)和蘊含意義的詞匯。所以,不斷強化英文名字的使用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語言學(xué)習(xí)的成效。如果一個班有三十個同學(xué),每人一個英文名字,那就是三十個英文名字,就是三十個英文單詞,就是三十個具有豐富文化內(nèi)涵的單詞。
認識的人越多,知道的英文名字就越多。自己有了英文名字,也就會關(guān)注名字背后的故事,關(guān)注名字附著的意蘊,關(guān)注名字富含的文化信息。學(xué)習(xí)外語的時間長了以后,就不太愿意閱讀翻譯過來的文章了,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翻譯過來的文章中的名字好長好長,尤其是俄羅斯的文學(xué)作品更是如此。原文只是兩三個單詞的名字翻譯成漢語以后可能就是六七個字或者更多,而且中間還要有個分隔符。
初學(xué)英語的人,認識的英文名字并不多,所以大家可能對選英文名字有畏難情緒,不知道怎么能選一個自己中意的。詞典編撰者早都替大家想到這一點了。一般的詞典在附錄部分都會列出常見的英文名字。比如《新英漢詞典》就用男用、女用分開排列的方式附有“常見英美姓名音譯表”,“收錄常見英美姓名約二千四百條”。當然,它這里是姓和名都列了,但我們一般只是選用一個名就可以了,姓還是咱的姓,除非將來移居海外,身份變了,那當別論了。

《牛津高階英漢詞典》也用女用、男用分開排列的方式(注意:這兒的順序是先女后男)給出了常用的名(Common first names),大概五百個左右。不僅給出了名和讀音,還給出了它相應(yīng)的簡稱和昵稱(short forms and pet names)。

知道昵稱很重要,如果不知道的話,就搞不明白為啥一會說的是這個人,怎么一會兒又說的是另一個人。因為緋聞而在咱們國家頗有知名度的那個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本名叫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但不論是他自己還是別人都用昵稱Bill稱呼他。可能好多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名叫William呢。

當然,一般而言簡稱和昵稱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用一個或兩個音節(jié)來表達更多音節(jié)的名字,那就是簡稱,而之所以能用簡稱,也表明使用者和名字的主人的關(guān)系親近隨和。比如Alexandra就可以昵稱為Alex或Sandy,Josephine的簡稱就是Jo或Josie,Edward的昵稱有Ed, Eddie, Eddy或Ted,Robert的昵稱有Rob, Robbie, Bob和Bobbie等。

要給自己取個合適的英文名字并不難。比如,可以取自己崇拜的偶像曾經(jīng)用過的名字,比如美國有好多黑人用Washington做自己的姓,基督徒用《圣經(jīng)》中的名字John,Jacob,Peter等做自己的名字。
也可以取自己名字的英文諧音或近音,比如我那個“世森”同學(xué)就給自己取了個好聽的Johnson。
還可以給自己取一個富含美好寓意的名字,比如我有個同事給自己取的英文名字就是Phyllis(“綠葉、綠樹枝”,表明她甘當綠葉,甘為人梯,矢志服務(wù)學(xué)生。)
還比如:
“很有氣概的男子漢Andrew”,
“上帝鐘愛的美男子David”,
“堅定不移的硬漢Peter”,
“討人喜愛的美女Amy”,
“高雅純潔的大家閨秀Catherine”,
“美如珍珠的靚妹Margaret”,
“聰慧美麗而又萌動的美女Lucy”,
“慈祥和藹的淑女
Elizabeth/Eliza/Elise/Elsie/Liz/Lizzie/Liza/Libby/Betsy/Betty/Bessie/Bess/Beth”(Elizabeth后面的這些單詞都是其昵稱哦)。你的英文名字是什么呢?歡迎留言交流哦。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